走读上海 | 木偶大师曾住在胶州路
来源:新民晚报_夜光杯
2020-03-05 11:50:46

木偶大师虞哲光曾住在胶州路。

木偶剧开拓者

虞哲光 来源:网络

虞哲光早年喜欢工艺美术,1925年进入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学习,后师从陈旧村习国画。1927年起,他先后在中小学和师范专科学校任教。教育家陈鹤琴旅美考察回国,带来了欧洲布袋木偶的标本,向虞哲光、王士心等人介绍外国木偶戏,使他们很快掌握了木偶戏表演、制作的技术。后来,虞哲光开始自制木偶,自编自演。1935年,上海举行国际儿童联欢会,虞哲光和朋友们演出了木偶戏,之后还在兰心大戏院、浦东大礼堂等地上演《文天祥》《卧薪尝胆》《岳飞》等木偶剧。

1942年,虞哲光创办并领导了上海第一个木偶戏剧社——上海业余剧团,首次演出的剧目是帮助儿童了解人类进化史的《原始人》,由虞哲光编导设计。次年,他先后编导排演了根据安徒生名著改编的《黑天鹅》《水帘洞》以及《兄妹开荒》《万里长城》等。1950年,虞哲光任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导演,拍摄了《掌中戏》《东郭先生》《打猎记》《红色信号》等9部木偶片,其中《掌中戏》于1964年获澳大利亚第13届墨尔本电影节奖。

创造出折纸片

胶州路125弄  新民晚报记者 蔡瑾 摄

从1959年到1991年去世,虞哲光一直居住在胶州路125弄5号。胶州路125弄是一片英式风格的联体花园住宅,1949年前是上海江海关总税务司署及海关中高级职员的住宅区。

在搬入胶州路后的1960年,虞哲光结合木偶片、剪纸片的艺术特色,吸取多个片种的拍摄原理,创造出美术电影中一个新类型——折纸片。折纸片用硬纸片折叠塑造出立体人物、动物、背景等,再涂上色彩,穿上细铁丝作为活动关节,逐格拍摄播放完成动画效果,是学龄前儿童特别容易接受的动画片。虞哲光先后编导制作的折纸片有《聪明的鸭子》《大白菜》《湖上歌舞》《三只狼》《小鸭呷呷》等5部。

除了创演剧目,虞哲光还根据自己在50多年创作实践中积累起来的经验,编写了《木偶戏艺术》和《皮影戏艺术》两本著作,详尽地阐述了中国木偶戏的发展历史和有关技术问题。

新民晚报记者 沈琦华

| 微矩阵

 报纸广告服务 新媒体广告刊例价 技术服务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369号新华报业传媒广场 邮编:210092 联系我们:025-96096(24小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4 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394号

版权所有 江苏扬子晚报有限公司

 苏ICP备13020714号 |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