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柳先生在归园田居里写道: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人类向往自然,崇尚自然
当下,越来越多的人
讲究品质生活,注重环保,
吃绿色食品,用可降解购物袋,
开新能源汽车等等,
而在建筑领域,
“绿色建筑”也成为了“时髦”的代名词
何为绿色建筑?
建筑的这种“绿色”,并不是指一般意义的立体绿化、屋顶花园,而是代表一种概念和象征,指在全寿命期内,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高效的使用空间,最大限度地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质量建筑。
绿色建筑是绿色建材、绿色施工与绿色运维多方面的结合。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徐琦 摄
根据《2022中国城市绿色建筑发展竞争力指数报告》
南京在42座重点城市中
绿色建筑发展潜力指数排在全国第二
南京凭啥脱颖而出?
两个字:实力!
近年来,带着“绿色建筑”标签的
经典地标、品质住宅、特色公建
……
正在南京大批涌现
赶紧跟着相机
共同来揭开
高品质建筑的神秘面纱
江北垂直森林
我见过长“房子”的树,但长满树的房子还是第一次见。在江北新区浦口大道与浦滨路交汇处,就坐落着这样的2座塔楼和1座裙楼,混凝土建筑与绿色植物融合得恰到好处,一时间分不清楚是建筑还是花园。
这座“垂直森林”由建筑大师斯特凡诺•博埃里设计,每年可吸收25吨二氧化碳,每天可释放60千克氧气。远观像是一个巨大的垂直绿色盒子,近看满眼都是苍翠欲滴的绿色,蓊蓊郁郁,郁郁葱葱,葱葱茏茏,置身其间仿佛走进了一间森林氧吧。
扬子江国际会议中心
南京扬子江国际会议中心项目位于江北新区核心区,总建筑面积约18.7万平方米。项目采用多种绿色建筑技术,构建了高性能建筑结构、高效率设备系统、高品质建筑环境,相较同类建筑削减了54.8%的建筑碳排放。
站在落地窗前,欣赏着滨江风光带,而在阳光照射下,人体也不会感到很晒。这是因为项目使用了三玻两腔玻璃幕墙系统,可有效隔声、隔热,降低紫外线辐射,再搭配外墙和屋面,使得空调需求降低了20%以上,从源头上减少了建筑运行能耗。
江北市民中心
除了绿色建材,近年来,可再生能源也被建筑广泛利用。江北新区市民中心,全国首例3D打印全装配式绿色智慧建筑,位于定山大街与滨江大道交界处以北,从空中俯瞰,项目如同一个炫彩的文化宝盒缓缓开启。
江北市民中心的一大特色是采用江水源热泵能源站集中供应冷热源,让办公和前来办事的市民享受到“江水空调”。经分析,中心在设计方案下全年的节电量约为23.57万千瓦时,年可节约标煤84.85吨,折合每年减排二氧化碳209.78吨。
江北市民中心地下江水源能量站。
南京禄口国际机场T2航站楼
中午12点,艳阳高照,禄口国际机场T2航站楼内,顶灯自动关闭,温度显示24℃,这一切无需人工操作,全由电脑“实时感应”。这座一年四季会“呼吸”的航站楼,在设计建设之初,就走的是绿色、低碳、循环路线,投用后又与绿色三星运行要求一一对标改造,最大程度发挥绿色设计、绿色建造、绿色技术的特点和优势。
航站楼279个空调箱水阀均进行了智能化改造后,将阀门调节纳入自动控制系统。通过采集到的回风温度值与设定值之差来自动调节空调箱水阀,让空调的实时耗能与水箱流量达到动态平衡。
江苏大剧院
提起江苏大剧院,大家就会想到那独特的椭圆形造型,其实,这种造型还有一个功能,就是对建筑产生形体自遮阳效果。自遮阳为节能被动式技术,可以有效利用自身的造型特点,对二层大平台紧邻建筑区域形成遮挡,减少了遮阳产品的使用,同时避免室外阳光直接照射入室内,起到节能的效果,并改善室外光照舒适度。
照明方面,江苏大剧院全部采用节能型灯具,在满足基本照度要求的条件下,照明功率密度均满足国家标准规定的目标值,节省了大量的照明用电消耗。
除了新建
城市更新下的建筑“留改拆”
也在追求绿色低碳
小松涛巷
绿色低碳,是小松涛巷探索现代化的一大关键词。
狭长的小松涛巷
在居住体验上,小松涛巷的目标是实现“弯道超车”,从棚户区一跃变身为绿色建筑。这样的“绿色建筑”是可观可感的,比如,改造之后,通过打通东西通风廊道和系统设计,满足室内自然通风需求,可实现建筑的“冬暖夏凉”;尽可能保留高大树木,同时借助不同标高屋顶形成的高差,在紧凑的城市中心街区打造立体化、多层级的公共空间绿地,满足邻里交流。
小松涛巷更新示意图。
据市建委消息,南京市城镇绿色建筑占新建建筑比例已达100%,在全省绿色建筑工作督查考核中,南京始终保持前列。2021年,市建委会同市财政局修订印发《南京市绿色建筑示范项目管理办法》,每年设立1000万元专项资金,对高星级绿色建筑、超低能耗建筑、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等6种类型的示范项目进行引导和补助。通过政策引导、经费鼓励、示范带动等举措,南京加快推动绿色建筑向规模化、高星级化发展。
“十四五”以来,南京新增绿色建筑面积约5300万平方米,新增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面积约2000万平方米,成功创建国家公共建筑能效提升重点城市。在创建中,全市完成公共建筑改造面积约302万平方米。经第三方核定,仅此一项,年节电约7400万千瓦时,相当于节约标煤约2.2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5.4万吨。
一排排绿植,串起城市风景;
一座座公园,滋润着市民生活;
一栋栋节能建筑,助力低碳发展
……
南京,逐“绿”而行
绘就最美发展底色
综合自南京建设、南京江北新区公建中心、新华日报、南京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