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是花好月圆的中秋佳节,大家很容易想起经典的《春江花月夜》。9月17日晚,著名琵琶演奏家、中央民族乐团团长赵聪在南京保利大剧院上演专场音乐会,不仅与钢琴合奏了古曲《春江花月夜》,还跟弦乐四重奏合作了《玫瑰探戈》《红旗升》等。
2021年赵聪就任团长,是中央民族乐团建团以来最年轻的女性掌门人。传承与创新,无疑是“国家队”中央民族乐团肩负的重任。在扬子晚报/紫牛新闻的专访中,赵聪逻辑强,语速快,自认不是一个循规蹈矩的人。
魔方
此次在南京保利大剧院上演的“最美时光——赵聪和她的朋友们主题音乐会”,以琵琶为主角,并邀请钢琴、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一起,曲目设置上也是横贯东西。
大家耳熟能详的《春江花月夜》由琵琶和钢琴一起呈现,意境中更见气势;琵琶、钢琴和弦乐四重奏一起带来的《梁祝》《罗密欧与朱丽叶》,既有中式婉约,也有欧式浪漫,特色非常鲜明;融入了电子节拍的《绽放》《玫瑰探戈》《十面埋伏》,则十分震撼,让观众想要伴着磅礴动感的音色舞动起来。
记者注意到,音乐会中的《绽放》《丝路飞天》《玫瑰探戈》等曲目由赵聪作曲。虽然没有系统地学过作曲,但赵聪早早就意识到,琵琶等民族乐器要发展,要迎接国际化道路的挑战,就必须要有作品可演奏。
琵琶被誉为“民乐之王”,它有非常丰富的演奏技法和表现力,那它还可以有哪些可能性?这是赵聪在创作上不断探索和挖掘的。她说,“一代宗师”琵琶大师刘德海先生对她的影响很大,刘德海先生曾经抱着琵琶发问:“木头娃娃,你到底还能发出什么样的声音?”他也推出了大量的作品,拓展了琵琶的表达。赵聪认为,这是民乐人需要学习的地方。
说到“一代宗师”这样的称呼,记者问她有没有这样的目标和理想,对此赵聪笑称,从来没想过,“我只想做我喜欢做的事,做我应该做的事。”
比如,为琵琶作曲,大学毕业后她录制第一张专辑《卡门》时就开始尝试改编,2000年和作曲家马久越一起改编琵琶名曲《十面埋伏》,只采用了原曲中最经典的旋律,剩下全变成了摇滚乐,用电子音乐伴奏。她坦言,改编确实太大胆,一开始担心听众难以接受,就决定在韩国首尔举行的亚洲音乐节上试水演奏,结果现场两万名观众热烈鼓掌。著名录音师、“声响亚洲”评委会主席汉斯·尼尔森很喜欢这首曲子,国际环球唱片公司就为赵聪录制了她的第二张专辑《聆听中国》,这是环球唱片历史上首次发行中国民族器乐独奏专辑。
再后来,她又主导创作了《玫瑰探戈》,琵琶的独特魅力搭配西方乐器的风情,让音乐“嗨”了起来。创作琵琶协奏曲《丝路飞天》时,除了运用经典指法旋律,还创新了演奏技法,并在和声结构、节奏方面进行了探索和尝试。其他还有琵琶协奏曲《福吉天长》、琵琶组曲《乐鸣东方》等等。
此次与赵聪一起巡演的魔方弦乐重奏组,就是她在2006年发起的,由“弦乐四重奏+琵琶+N”构成。
为何取名为“魔方”,赵聪说,取其变化莫测而又谐和统一之意。
魔方弦乐四重奏的成员都很年轻,获过国际大奖,在巡演的舞台上成长。赵聪说,他们还有个专属音乐会名称叫“最伟大的乐章”,融合了古典主义音乐、中国传统音乐、电影流行动漫音乐、原创音乐作品等多种音乐表达形式,积极追求音乐的变化与创新发展,“我小时候玩过魔方,加上我一直在尝试不同乐器的多元化组合,所以当钢琴、小提琴、大提琴等一起浮现在我脑海里时,第一反应的就是‘魔方’。我认为,它代表着无限变化和各种可能,希望他们能传承这个精神。”
反弹“琵琶”
关于琵琶,很多人会自然而然地想起“敦煌飞天”。在敦煌壁画中,琵琶出现了600多次,弹奏琵琶的姿态也很多,怀抱竖弹、挥臂横弹、昂首斜弹、倾身倒弹、反弹琵琶等等。
敦煌的LOGO是一个写意的“反弹琵琶”舞者形象,在敦煌壁画中,天国舞伎头束高髻,琵琶置于脑后,双臂在斜上方反握而弹,踏足而舞,二目微垂,神态自若。然而,由于琵琶自身的重量和演奏者能力的局限,很难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反弹琵琶”,往往只是舞蹈造型。所以在现实中,“反弹琵琶”多被比喻为突破常规的思维和行为,可见,它几乎无法具象化。
然而在2022年央视元宵晚会上,中央民族乐团演奏家们共同演绎《齐天乐》时,赵聪反弹琵琶缓缓转身,一曲梦回敦煌,这被观众誉为“神仙场景”。
反弹琵琶 图片来自赵聪小红书账号
说到这个“名场面”,赵聪笑了,“之前经常有人问我:赵聪老师,琵琶到底能不能反弹?我一般就回答说:不能,那是舞蹈。被问太多次了,我就想了一下:没准可以。敦煌壁画其实都是写实的,为什么到了‘反弹琵琶’就突然写意了呢,说明当年它是能反弹的!”
这么一想,她就开始想办法。常年练琴,她的肩颈腰都不太好,一直坚持练瑜伽。于是她增加了开肩等练习,肩膀、手臂越练越柔韧,终于可以反手运用滑弦、轮指等技法了,“其实我再一想,琵琶和瑜伽都是从西域传来的,说不定彼此之间也有关联。”
同时她联系上海敦煌民族乐器一厂,根据敦煌壁画复原制作了四把琵琶,不断改进音色、形制、外观、大小和重量。又在服装设计师的巧妙设计中,她找到了反弹的支点,把不可能一步步变成可能,最终技惊四座。
其实,赵聪一直以来就是一位极富创意并喜欢大胆挑战的人。她看到小提琴可以拥有透明的水晶材质,就着手打造水晶琵琶,时尚的外衣让古老的乐器熠熠生辉。一改端坐弹奏琵琶的造型,赵聪发明了“背负式琵琶”,还获得了国家专利。
赵聪告诉记者,中华文化非常具有包容性,琵琶传入中国后,不断发展进步而成为中国传统民族乐器,我们的祖先非常智慧,善于学习不同文化,并进行创新性的转化和发展,所以琵琶也带给她一种不断“反弹琵琶”的创新精神。
“一起玩”
“弹指之间,穿越古今,无问西东,自在无边”,是赵聪的座右铭,上任中央民族乐团团长已两年,从艺术家到管理者,她践行的就是这样“穿梭于古今中外”。
赵聪坦言,过去她思考的是如何弹得更好,如何写出更有趣的新作品。而现在作为管理者,想得更多的是,如何让艺术家更受尊敬地站在国际舞台上,并由内而外地自信“中国传统文化就是这么棒”,以此激励他们带来更多尝试和拓展,也让更多年轻人喜爱新民乐。
在赵聪看来,新民乐,就是这个时代出现的民乐的不同表达方式。毋庸置疑,流行就是当下大家喜爱的,而经过岁月洗刷而沉淀下来的传统和经典,如果不能适应这个时代,可能会被淘汰。很多非遗之所以需要抢救,是因为它不能在这个时代存活,所以要鼓励年轻人去创新,去拓展,去做时代表达。用她的话来说,就是在积极当好“转换器”,艺术家要将经典传统积极“转换”为当下年轻人喜欢的风格,如果转换得不好,让大家觉得没意思,那肯定就是失败的。
刚刚圆满举行的杭州亚运会开幕式演出实现了高科技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完美交融,而“艺术+科技”,也是赵聪在积极探索和实践的,她已经带着琵琶涉足元宇宙。
在为敦煌文化创作《丝路飞天》之后,赵聪又触及了三星堆文化,“到底是怎样的一段历史留下了如此造型奇特而意蕴丰富的物件?数千年前的古蜀国留给我们太多谜题,又赋予我们庞大的探索空间,激发着我们无尽的想象。”在三星堆博物馆的指导下,赵聪以首个元宇宙概念音乐作品《三星堆·神鸟》,用音乐的力量向历史致敬,该作品运用处理后独特的琵琶音色和特殊音效技巧,将数千年前的神秘与浪漫、数千年后的时尚与炫酷交织缠绕,勾勒出一幅流动波澜的历史幻境,让国人感受国乐演奏的新潮演绎。
赵聪的这些探索,是想告诉更多的年轻人,中国的流行音乐也非常牛,也可以很超前,希望大家用包容的心态欢迎百花齐放。
另外,赵聪也一直肩负向世界传播中国音乐美的重任,如何用音乐讲好中国故事?赵聪简而言之就是“一起玩”。音乐没有国界,用民乐与全世界的听众沟通是一种很好的对话方式。音乐本身跨越了语言的障碍,而民乐不仅极具自身特色,在音准、建制以及技术上,在世界民族音乐的大家庭里都是领先的。
今年,中央民族乐团将先后推出《颂·黄钟大吕》和《故宫之声》两部重量级作品。《颂·黄钟大吕》作为文化和旅游部重点资助项目、国家艺术基金2023年度大型舞台剧和作品创作资助项目、新时代舞台艺术优秀剧目展演北京市演艺服务平台资助项目,中央民族乐团历经三年创作打磨,已于6月21日在国家大剧院音乐厅恢宏奏响。音乐会以中国古代乐律体系——十二律吕作为主线,以“黄钟大吕”背后积淀深厚的中华传统文化为轴,集结国内顶级主创团队,用创新性的舞台呈现和演奏形式致敬千年辉煌历史、鸣奏新时代“黄钟大吕”,赓续中华文明、宣誓大国气度、礼赞伟大时代。首演后,音乐会受到广泛关注,并拟于2024年开启世界巡演。
《故宫之声》音乐文化项目,则由故宫博物院、中央民族乐团与环球音乐联袂合作。作品以故宫建筑群及文物藏品为创作灵感,用声音记录故宫的四时变换,用音乐传递故宫承载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根据项目计划,《故宫之声》音乐专辑将在2023年推出,中央民族乐团联手世界顶尖艺术家共同演奏,并由环球音乐负责全球发行,还将举办《故宫之声》音乐会,并有计划开展全球巡演。
她说,未来,中央民族乐团会一边继承传统、打磨古曲,一边继续拓展民乐的现代化表达。
【快问快答】
K=孔小平
Z=赵聪
K:作为中央民族乐团团长,各种事务繁忙,为何挤时间出来巡演?
Z:创新是中央民族乐团传统,艺术家必须要有市场敏锐,同时也希望时时保持最好状态。艺术舞台是要随时更新的,虽然巡演曲目没有太大变化,但每一场都会尽量根据所在城市的文化做一些调整,艺术家要保持这样的引领。
K:此前跟江苏的民乐乐团合作过吗?
Z:之前疫情时我们在南京有演出,个别艺术家来不了,就邀请了南京民乐团艺术家进行融合演出,效果非常好。
K:作为一团之长,中央民族乐团还将带给观众哪些惊喜?
Z:中央民族乐团的新动作很多,除了跟短视频平台合作,推“了不起的国乐”、“乐上花火”、“公益星期二”等活动,还跟国产汽车、国产手机都在推跨界合作。另外还有中央民族乐团“俪人行”和“青衫渡”两个乐团组合的建立,推出了“中国民歌地图”音乐会,即将在全国各大高校推广民歌合唱等等,非常多。
K:很多网友说您跟弹钢琴的先生一起出来演出,是“国家队”出来“虐狗”,您怎么看?
Z:观众都很热情,大家说得最多的还是“最美时光”音乐会带给他们的感动和真诚。我经常遇到观众在签售时给我看之前跟我的合影,也有老熟脸一直跟着我们巡演,真的很令人感动。
K:您平时休闲除了瑜伽,还喜欢什么?
Z:还喜欢打羽毛球。因为每天保持练琴,颈椎、腰椎都不好,打羽毛球不仅可以看得远,还是一个是很讲究技巧和配合的运动。
文 |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孔小平
摄影 | 朱君贤
剪辑 | 曾宏亮
图片、演出视频素材等由被采访者提供
面对面系列作品,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摘编
校对 徐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