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7日,话剧《西迁》在宿迁剧院震撼上演,以独特的创作视角和诗化的舞台呈现感动了现场观众。
这是一场以真实人物——国立中央大学的畜牧场场长王酉亭先生为原型,以人和动物西迁的真实历史事件为依托,令人荡气回肠的另类长征史与心灵成长史。该剧描写抗战时期的1937年12月,在南京中央大学西迁重庆的紧急时刻,该校农学院成贤畜牧场的一批知识分子,没有只顾自己登船西迁,而是带着实验场的1000多只(头)动物——牛、羊、鸡、鸭、兔等一块西迁,途经五省,历时一年,行程4000多里,艰难跋涉,最终来到大后方重庆的故事。
该剧视角独特,从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入手,着力描写他们在历史大事件中的情感、行动及思想信念。导演李伯男在现场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西迁》这部作品,展现了中华民族在特定的历史年代,展现出来的精神力量。波澜壮阔的抗战史,是全民族人民的抗战。这个戏用一个侧面的视角,用一众知识分子、小人物的特殊岁月和经历,展现民族伟大的抗战精神,“我觉得也许能给当代的观众,用当代的审美传递一种独有的舞台魅力。”
李伯男坦言,这个戏在排练的时候遇到了很多前所未有的难题,“比如处理战争的宏大与小人物的关系、表演中人与偶的特殊关系、庄重与诙谐的关系、行进中流动的场面的关系、大背景和心灵的关系,所以这个戏非常特殊,排练难度很大,我们克服困难,希望呈现出具有当代审美品质的、符合今天的审美趣味的作品,能把那个时候硝烟当中的波澜壮阔的力量传递给今天的观众。”令人欣慰的是,该剧没有落入宏大战争叙事的窠臼,而是创造性地在写实与写意之间,在舞台假定性的诗化追求中,极尽可能地进入了“人的心灵”。
当王英郁提出带动物西迁,有些人还在犹豫不决的时候,翁之亭老先生立刻用中华民族的传统精神鼓舞大家的士气——“古有衣冠南渡,今有百兽西迁!英郁先生魏晋风度,果敢卓绝,老朽佩服”!这让今天的观众,看到了每一位中华儿女在这场西迁征程中的生命体验、精神感悟与心灵成长。为在演出中呈现这支特殊队伍的独特性和复杂性。创作者精心制作了各种精美的“偶”——牛、羊、猪、兔、鸡、鸭等,不是用来当“摆设”,而是巧妙地让他们参与演出,与人的情感互动,像人一样表达喜、怒情感,创造出一种奇妙的艺术效果。视频剪辑|拍摄 杨泽华
校对 王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