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停树静供销情 党建强音乡村兴—— 涟水县供销合作总社以“三色画笔”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
2023-09-13 09:49:05

      供销社,在计划经济年代,依靠“统购统销”承担了中国几亿农民的“买与卖”的历史使命,从“一根扁担、两个肩膀、三尺柜台”,其影响力和覆盖面无人不晓。随着市场经济逐渐登上历史的舞台,供销社逐渐淡出了百姓视线。几十年来,涟水县供销合作总社曾现辉煌荣光,亦尝低谷徘徊,曾因不适应市场经济体制、改革转型不充分、生产经营不灵活、监督管理不到位等问题遗留了不少职工债务,造成信访维稳压力巨大。党的十八大以来,涟水供销紧跟时代发展步伐,借改革“东风”,谋“走找想促”路径,始终坚守“为农、务农、姓农”的服务宗旨,探索一条以“红色”党建为引领、“绿色”发展为根基、“金色”产业为动能的高质量发展之路,为提升服务“三农”质量,实现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其如雨后春笋、再次焕发生机。

聚焦“姓农”“为农”铸就初心使命

     “一代又一代供销合作社人,用一根根扁担、一辆辆小推车,一只只背篓,把化肥农药、针头线脑送到农民手中,牵起了与农民群众的血肉相连。”涟水县供销合作总社党委书记、主任张旭说。

      农业是供销合作社最熟悉、最擅长的领域,更是供销合作社安身立命的本业。涟水县供销系统下属单位37家,其中工业企业2家、商业性公司4家、基层供销社29家、商店2家,绝大多数属于停破产企业。全系统下岗职工893人,面对退休职工多、流动人口多、低学历多、服务保障难“三多一难”问题,涟水供销合作总社弘扬“扁担精神”这个“传家宝”,刀刃向内抓党建,合作总社党委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严格党内政治生活,确保党内组织生活主题鲜明、开展经常、记录规范、资料齐全,形成严肃认真开展党内组织生活的新常态。并持续抓好职工干部爱党爱社思想教育,提振干事创业精气神,汇聚改革发展正能量,凭借长期从事为农服务实践,在农村有经营网络、有群众基础、有服务优势、有品牌声誉。面对新时期,全县供销系统坚守为农服务初心,坚守农村服务阵地,坚守传统经营优势,努力在新时代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中开创一片新天地。

      自2016年起,涟水县供销合作总社按照“一院两超三站”的提升标准,对大东瓦滩村、五港薛桥村等38个省定经济薄弱村作为为农综合服务社提档升级单位,升级后的为农综合服务社在完善为农服务功能,满足农民生产生活所需的同时,实现村集体经济增收。同时投入60余万元对大东、义兴等6家薄弱基层社进行改造升级,朱码供销社成功创建成为省级“三体两强”示范社。

聚焦不忘“旧账”谱写责任担当

       事在人为,人在精气神,党建成为激发涟水供销系统产生源源不断干事创业力量的发动机。干字为先是涟水供销坚持的好“家风”、好作风。深入基层调查研究,摸清底数根源。

      供销总社党组一班人敏锐意识到,只有摸清实情,尽力清理历史债务,才能破解信访矛盾高发态势,化解职工群众心中怨气牢骚。他们知责于心、担责于身、履责于行,深入基层走访调研,召开社有企业、留守处职工座谈会,广泛征求意见和建议,充分掌握全县供销系统第一手资料。综合运用座谈访谈、随机走访、个别谈话等方式,透过现象看本质,摸清底数与现实状况,把问题症结分析透彻,做到情况明底数清。按照资产处置的相关规定,委托有资质的第三方中介,对全系统资产进行盘点,并对房屋进行鉴定,在摸清底数的前提下,开展隐患排除、保障安全生产大行动,对东胡集、石湖、梁岔(轧花厂)、陈师等基层社的危房共计5000余平方进行了隐患排除。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县社党组高度重视信访工作,切实增强主体意识和责任意识。以巡察整改为契机,摸排原大关缫丝厂、供销学校、牌坊供销社等历史账务,依据有关法律、现有政策,多次召开党委会讨论研究并报请县领导批示,对原大关悦达缫丝厂历史债务进行专项审计,经审计确认后,共退还100余名工人的代办手续费157.5万元;解决供销学校历史账务46.28万元;牌坊供销社账务14.58万元。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闲置资产一直以来都是供销系统的一块宝,但由于历史遗留问题众多,如何盘活也是供销人不得不面对的痛点。涟水供销在党委统一部署下,明确了分类处理、逐步化解的原则,通过利用资产租赁收入、财政统筹解决等方式,千方百计筹措资金,通过改造升级盘活北集、石湖等供销商场闲置地块;通过招商引资方式,盘活原高沟轧花厂地块,增加资产租赁收入等,社有资产保值增值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几年来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内部管理制度,强化资产管理,过去的资产流失现象得到有效遏制。

聚焦主责主业凝聚改革活力

    “要踏踏实实地干,要争分夺秒地干,要持之以恒地干,保持始终如一的热度,时时刻刻都要坚定执着、充满干劲,迎难而上、一往无前,始终把敬业奉献、激情工作作为常态,把兢兢业业、殚精竭虑干实事的精神贯穿于工作始终。”在今年召开的全县供销工作总结大会上,涟水县供销合作总社张旭主任向全县供销系统干部群众发出动员令。

       发展成效是检验党建成果的“度量尺”,涟水供销秉承“开放办社,合作办社”的原则,与苏北地区有一定影响力和经营服务实力的金牌农资有限公司合作,投入80余万元开办涟水金穗现代农业服务有限公司,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同时建成涟水县现代农业社会化服务数字平台,年可实现社会化服务45万亩。这是涟水供销情系“三农”的可喜成果,更是党建统领、改革发展的实绩体现,为涟水的乡村振兴贡献“供销智慧”、注入“供销力量”。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涟水供销人始终坚持“二山”发展理念,与县农业农村局积极合作,构建可回收物和有害垃圾回收处理体系。去年,全县19个回收点回收农药包装废弃物约42吨,处置40吨,废弃农膜(地膜和棚膜)约318吨,逐步实现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目标,因地制宜走好“绿色农资”发展之路。

        为了进一步提升为农服务水平,夯实组织基础和经济基础,推动供销社综合改革向纵深发展,涟水供销合作总社进行实地调研,围绕如何推进薄弱基层社改造进行深入探讨,不断增强为农服务能力与合作经济属性。近年来,涟水供销举全系统之力,先后投入80万元对石湖供销商场进行全面改造,改造后的“福缘”宴会酒店成为当地居民宴请亲朋好友的最佳首选;投入60余万元对北集供销社进行改造升级,一座1500平米,商品琳琅满目的“悦享购”生活超市拔地而起;再如大东镇的“易得购”购物广场……改造升级后的商场、超市、酒店为当地商贸流通业的发展注入了活力,同时年可实现集体增收18万元,新增就业岗位20个。

          

 

       古道热肠,火热赤心,涟水供销带来一股股清新的风、一份份惠民礼包、一项项贴心服务让农民群众欣喜赞叹:曾经熟悉的那个供销合作社又回到了我们身边。

     “合理、合格、合规、合力、合作、合情”,涟水供销对应党的建设、思想建设、企业廉政建设、组织建设、群团建设、共建共育等企业党建的具体工作,坚守为农初心,担当时代使命,继承和发扬新时代供销社“扁担精神”“背篓精神”,踔厉奋发、笃行不怠,以“闯”“创”“干”的精气神,在服务“三农”、助力乡村振兴发展上攀高峰、筑高地,努力在农村广阔的大地上做贡献,为建设现代化新涟水添动力,他们还将书写更新、更美的篇章。

刘东   嵇海林

特别声明:本文为扬子晚报新媒体平台“紫牛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个人或机构观点,与紫牛号立场或观点无关。紫牛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如因文章内容、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扬子晚报法务部。

| 微矩阵

 报纸广告服务 新媒体广告刊例价 技术服务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369号新华报业传媒广场 邮编:210092 联系我们:025-96096(24小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4 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394号

版权所有 江苏扬子晚报有限公司

 苏ICP备13020714号 |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