焕新中国节|家有喜事——何止七夕,但愿朝夕
来源:紫牛新闻
2023-08-20 23:16:18

“特此登报,敬告亲友,亦作留念……”近来,结婚登报这一新潮又复古的“官宣”方式在年轻人中流行,扬子晚报“家有喜事”板块更是频频“发糖”,甜度爆表。不难看出,追求仪式感和“显眼包”特质的创新,在这届年轻人身上被实力演绎。当这份纸质浪漫遇上“中国情人节”,我们想通过视频玩点不一样的。

创意视频“家有喜事”

演绎七夕故事

都说时尚是一个轮回,相比流水线式的官宣、婚礼仪式,可以随意删除的朋友圈,登报结婚更加简朴、庄重,更能留下深刻的记忆。于是在这个七夕,扬子晚报视频团队在《焕新中国节》七夕策划中选择“家有喜事”为主题,拍摄了一条创意视频,四幕短片,四种选择“家有喜事”登报的创意剧情,“类TVC风格”的视频节奏紧紧贴合年轻人有“态度”的表达。

市井小巷、CBD便利店、古装写真剧组、街头骑行PK……看似毫无关联的场景、人物和剧情,却因为一份扬子晚报串联在了一起,聚合在“七夕·家有喜事”的喜字簿下。作为全国发行量最大的都市报,扬子晚报给读者们留下的印象是官方、权威、严谨……总之,与这次轻松偏搞笑的视频风格不太相同。事实上,扬子晚报一直秉承着贴近读者、引领新风尚的态度,走在传统媒体创新的前列。

四幕短剧风格迥异

玩转登报浪漫

“定制‘显眼包’的专属浪漫”“纸质的浪漫永不过期”“个性文案定制’“登报不用跑,码上扫一扫”伴随着每段小短剧片尾的口播,扬子晚报“家有喜事”的登报理由一目了然。

开场第一幕以市井风为基调。直到街坊邻居们热情地向女生道喜,女生才知道原来自己结婚的喜讯被老公登在了扬子晚报“家有喜事”上。极具品牌效应的扬子晚报,成为了“显眼包”们的结婚官宣的首选。

下一幕则是复刻港片里的经典浪漫桥段。感情迷茫的男生在便利店里寻找这个世界上不会过期的商品,偶然看到了女生怀里扬子晚报“家有喜事”的广告,终于找到了答案:纸质的浪漫永不过期。

女生在烈日炎炎之下拍古装写真开启了第三幕。表面光鲜亮丽的她却要忍受炎热的天气、租来汉服的汗臭味和无处不在的蚊子。扬子晚报“家有喜事”的专属文字定制,可以给读者提供不同年代文字风格模板,在文字里实现“穿越”。

最后一幕有些“谍战片”的味道。是什么让他、还有她,在夏日的街头较劲,比骑行、比赛跑,最终大汗淋漓冲到扬子晚报前台?原来,是他们争着要登报,生怕自己晚了一步。“登报不用跑,码上扫一扫!”扫码还可享受一对一专属服务,在家躺着就能下单。

个性定制年轻心态

官宣从不过时

值得一提的是,四幕故事的演员除了有资深记者加入,还汇集了报社充满活力的年轻员工和实习生,本片的摄像师和剪辑师更是奉献了在扬子晚报的视频出镜首秀。拍摄期间,正值南京夏季雷暴天气,多场拍摄在中途都遭遇暴雨突袭。无论是前期拍摄还是后期制作,团队小伙伴们克服重重困难,齐开脑洞,共同为“七夕·家有喜事”的每一幕增加创意和趣味性。

作为扬子晚报最有历史的读者服务项目之一,“家有喜事”栏目不断发挥新媒体的优势,不仅为读者提供各种文字和图片的DIY组合登报版面设计,还陆续推出了“喜事故事”采写、专业摄影和摄像团队的定制化拍摄等独家服务,满足当下年轻受众定制化、个性化甚至小众化的需求。

结婚登报是一项“传统发明”,如今,再次受到越来越多年轻人的青睐。尤其是当今快节奏的生活中,一个仪式感十足的平台,一种特殊而庄重“官宣”方式,更能引发当代年轻读者的共鸣。这个七夕,就上扬子晚报“家有喜事”,让我们一起为爱官宣,感受纸质的复古浪漫。

编导:卢婧

创意拍摄:朱君贤 马斌

特效/剪辑:马斌 朱君贤

视觉指导:肖甜

3D设计:董林

配音:李雪琪

文案:卢婧 实习生孙舒颜

主演:

马斌 高媛

朱君贤 吕彦霖

林凯昕(中国澳门)

任国勇 张冰晶 李雪琪

校对 李海慧

| 微矩阵

 报纸广告服务 新媒体广告刊例价 技术服务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369号新华报业传媒广场 邮编:210092 联系我们:025-96096(24小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4 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394号

版权所有 江苏扬子晚报有限公司

 苏ICP备13020714号 |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