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杂谈 | “狼”回来了,本土音乐剧将何去何从
来源:紫牛新闻
2023-07-23 18:07:55

这个周末,法语原版音乐剧《罗密欧与朱丽叶》在南京保利大剧院连演五场,这是疫情后首个进入中国剧场的原版音乐剧。暌违三年,市场“憋太久了”,南京五场门票5分钟售罄,演出现场掌声雷动,观众和演员都嗨翻了天。接下来,《悲惨世界》《摇滚莫扎特》《巴黎圣母院》等海外原版大剧都有了中国巡演日程。面对“狼回来了”,本土音乐剧又将何去何从呢?

海外大剧带回来的不仅仅是原汁原味的剧目。作为世纪经典爱情音乐剧,《罗密欧与朱丽叶》旋律朗朗上口,舞蹈看点十足。这次作为“二十周年纪念巡回演出”,最大惊喜莫过于2000年最初版本“法罗朱”的两位主角“大米”(Damien Sargue)与“CC”(Cécilia Cara)的重聚。2000年,16岁的CC与19岁的大米首次将这场旷世虐恋带到观众面前。2023年,他们再次唱起了这个故事。多年的剧场经验塑造出他们更加游刃有余的表演,尽管不再年轻,可正如剧中主题一样“岁月消磨,唯爱永恒”。

现场观众给予了热烈反馈,南京保利大剧院的演出现场像过节,很多观众盛装出席,除了红色、蓝色礼服,还有女孩身着简约婚纱来致敬这段至死不渝的爱情。每个唱段结束后都有掌声,返场时台下观众更是水泄不通,三首返场曲中大家一起蹦迪,快乐十足。该剧巡演的前几站江苏昆山、上海、北京等,同样火爆。

社交平台上也一片火热,“演员都唱得好稳,效果一级棒,有被幸福到”,“线下听原版音乐剧的感觉真好”,“《罗密欧与朱丽叶》返场,跟着《世界之王》蹦迪的快乐谁懂?感受到了法国演员的热情营业”,“第一首歌曲《维罗纳》直接把我送进坑底,男演员们全都八块腹肌,实力与颜值兼具”……从网上评论和现场氛围不难看出,对于舞台剧,观众看重的是演员舞台表现以及剧本、音乐、制作等方面。

可能不少人会惊讶,现在音乐剧这么火吗?答案:是。

这要追溯到2019年,这一年国外原版音乐剧大量引进,包括《芝加哥》《吉屋出租》《摇滚学校》《玛蒂尔达》等百老汇、伦敦西区著名剧目,《摇滚莫扎特》《巴黎圣母院》《罗密欧与朱丽叶》等法国剧目,大部分都来过南京演出,均掀起了观剧热潮。以法语音乐剧《摇滚莫扎特》为例,曾于20多天内在上海连演24场,全国剧迷纷纷前往,连刷多场的也大有人在。

数据显示,2019年,全国音乐剧共演出2655场,同比增长5.4%,观众同比增长29.5%,票房同比增长37.1%。不过,此时中国本土音乐剧的创作力量还较弱,这一年上海文化广场推出了“2019华语原创音乐剧孵化计划”。

随后2020年疫情到来,海外演出暂停引入,给本土音乐剧的发展带来了“窗口期”。数据显示,2020年至2021年,共有43部中文版剧目上演,包括《粉丝来信》《罗密欧与朱丽叶》《基督山伯爵》等国外热门剧目的中文版。其他还有不少本土原创剧目,包括影视剧IP改编等。

一部音乐剧成功的秘诀无非就是,一个好的故事,一个好的舞台,有吸引力的音乐和优秀的演员们,再加成熟的创意团队和宣传营销策略。然而,资本一哄而上,中国本土音乐剧飞速发展,原创剧目如雨后春笋的同时,剧目质量也良莠不齐。

这中间,口碑高分作品不少,如豆瓣8.4分的《剧院魅影》中文版、7.9分的《粉丝来信》中文版、8.3分的《人间失格》、7.7分的《隐秘的角落》、7.9分的《赵氏孤儿》、7.8分的《沉默的真相》等等。但不少观众也表示,有些剧存在卡司不同而唱功悬殊的现象。

而低分作品则显示了剧本、演员唱功、音乐、舞台制作等方方面面的问题,网上常见“避雷”和“吐槽”贴。比如根据同名电影改编的音乐剧《一出好戏》,豆瓣4.3,网友称“主打一个歌与剧分离,真的完全不会写歌,这边建议不要做音乐剧呢”,“一种商演下乡的朴素热闹”。比如同名电影改编的《夜半歌声》中文版,豆瓣5.8,被称“挂羊头卖狗肉,山寨版剧院魅影,剧情稀烂”。另外,也有不少作品首轮巡演后市场不佳就消失了。

可见,剧目大量上马的同时,演员培养跟不上,能撑起剧目主要角色的、专业性强的演员少之又少,唱功不稳定、临场发挥欠佳等现象频出。同时,不少音乐剧演员因综艺节目走红,也带来了饱受诟病的“饭圈文化”,影响市场良性发展。

此番海外大剧陆续回归,不少人大喊“狼回来了”,本土剧或将面临一轮洗牌,但同时也应看到其他机遇。

其实本土音乐剧的优势也不少。疫情三年,本土音乐剧遍地开花,培养出了一大批新观众。而且从内容上看,除了海外高分音乐剧的中文版,本土音乐剧也在积极开辟其他原创方向,包括国风与影视IP改编,频现佳作,如《猎罪图鉴》《隐秘的角落》《灵魂摆渡之永生》《唐朝诡事录之曼陀罗》《南唐后主》《悟空》《南墙计划》《赵氏孤儿》等。另外,最重要的是,对中国观众而言,讲汉语、讲中国故事,且拥有本土文化特点的音乐剧,更容易产生共情。

因此,回归的海外原版音乐剧填补市场空白的同时,也将起到继续培育市场、树立标准的作用,促进本土音乐剧不断培养台前幕后的专业人才,而这些都将一起推动中国音乐剧产业链日渐完善。坚信本土音乐剧能够站稳脚跟,在挑战中做出更多精品。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孔小平

校对 李海慧

| 微矩阵

 报纸广告服务 新媒体广告刊例价 技术服务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369号新华报业传媒广场 邮编:210092 联系我们:025-96096(24小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4 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394号

版权所有 江苏扬子晚报有限公司

 苏ICP备13020714号 |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