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封感谢信,传递“融合的爱”
2023-07-14 20:52:10

“作为自闭症患儿,小豆在津浦幼儿园学习期间,从入园时的各个方面能力弱于同龄孩子,到现在各个方面能力获得极大的提升。无疑,我们的孩子是幸运的,碰到了这么好的幼儿园和这么负责任的老师……”

敲下最后一个句号,已是凌晨两点,阮力(化名)揉揉干涩的双眼,心中的情绪终于稍稍平静。6月末,孩子小豆从津浦幼儿园毕业,回想这一路遇见的温暖点滴,他和妻子还是决定认真写下一封信,以笔抒情,来传达自己深深的谢意。

“我们真的不知道,该用什么方式去回馈幼儿园和老师。”阮力说,这是自己能想到的、最直接的方式。另一方面,他也想讲述小豆的故事,将一份“融合的爱”传递下去。

来自星星的孩子

2017年,阮力和妻子的第二个孩子出生了。延续大宝“大毛豆”的小名,阮力给孩子取名“小豆”。

新成员的到来,让幸福的小家更热闹了一些。但不幸的是,小豆在3岁时确诊为自闭症,也就是“来自星星的孩子”。通常情况下,自闭症孩子会难以融入社会,就像一颗孤独的星星。

痛苦难以淡去,阮力和妻子很快也意识到,必须抓紧给孩子做干预。

于是,3岁,本该是开开心心送小豆上幼儿园的时候,妻子义无反顾地辞了工作,带着小豆奔波在了干预康复的路上。

先是在南京密集ABA、言语治疗及感统训练了半年,又去上海待了7个月,白天机构康复,晚上在家巩固训练。一年多“两点一线”的坚持,小豆有了进步,这也让夫妻俩燃起了“融合教育”的希望。

融合教育,即特殊孩子不再被“隔离”于特殊学校,而是进入普通学校学习,提倡无差别的正常教育。阮力和妻子也想让小豆走进普通幼儿园,用与普通孩子一样的方式融入社会。

想法虽好,夫妻俩还是不由地陷入了焦虑:在普通幼儿园,自己的孩子能不能被接纳?能不能得到很好的照顾?

怀着惴惴不安的心情,妻子向大宝就读的津浦幼儿园沟通咨询了小豆入学的相关问题。津浦幼儿园是一所位于泰山街道的局属教办园,老师很认真地告诉她:毛豆妈妈你要相信,我们幼儿园的老师绝对专业有爱,对任何孩子都是绝对接纳。这样肯定的回答,让她悬着的心渐渐放了下来。

随后,阮力又和妻子一起拜访了园长老师。园长耐心、认真地解答后表示,在接纳小豆方面,幼儿园不会有任何问题,只要是利于小豆康复的事情,也一定全力做好。

老师们温柔、真诚的态度,让夫妻俩最终选择了津浦幼儿园,小豆的上学之路也就此开始。

放下的书包放不下的小手

2021年,小豆入学津浦幼儿园。

初到新环境,小豆每天都要背着自己的书包,吃饭睡觉也不肯放,因为这是他唯一的“安全感”。为此,夫妻俩请了专业的影子老师前来“陪读”。

让他们没想到的是,一学期不到,小豆就放下了书包,不再需要影子老师,各方面能力也有了十足的进步。

最直观的变化,是小豆的语言能力。进入幼儿园之前,小豆无法自然表达,但慢慢地,阮力发现孩子开始愿意张口,能够寻求帮助、诉说想法。虽然发音磕磕巴巴,但日常基础沟通已没有大问题。

除了说话,同样让阮力印象深刻的是,小豆有一天突然学会了“跳”。要知道,这么一个简单的上跳动作,小豆曾在机构训练了许多次也无法掌握,如今却自然而然地发生着。

“这些都离不开心妍老师和小宇老师的引导。”阮力口中的两位老师,是负责小豆班级的陈心妍、王艺宇老师。她们都非常阳光开朗,并不因为小豆的特殊,就给他的生活圈起“边界”,而是走进他的世界,带来缤纷的色彩。

课堂上,只要小豆举手,即使是听不懂的答非所问,两位老师都会让他充分地去说;发现小豆喜欢音乐,就主动拉起他的手,在歌声中一起舞动;而关于小豆的园内情况、干预计划,老师们都与阮力夫妇保持着密切沟通,电话一打就是一小时……

最让夫妻俩感动的,两位老师从不在其他孩子面前定义小豆的“特殊”,她们总是反复地告诉同学们,小豆只是晚一年入学,需要大家的理解和照顾。

老师们营造了温暖的环境,同学们也从不认为小豆有什么特殊之处,而是发自内心地包容他“奇怪”的发音、偶尔的情绪。每天早上小豆入园时,都有孩子主动牵起他的手,一起走进幼儿园。

“小豆一开始还不习惯这种亲密,现在反而是主动伸出小手,等着伙伴们来牵他。”

阮力和妻子早上送完孩子,总是习惯在校门外往里张望,每每看到娃娃们的可爱画面,他们都幸福得几欲落泪。不仅是接纳,小豆还在这里收获了同龄人的友情,当“星星的孩子”不再孤单,这样的温暖,是所有专业机构都很难做到、给予的。

“有小豆,我觉得很荣幸”

6月末,天气渐热,小豆也迎来了毕业。

在毕业晚会上,大二班的同学们都上台跳了舞,包括小豆。不知情的阮力和妻子,第一次看见孩子在舞台上的表演。因为每周有三次园外干预,小豆并没有时间参与排练,便动作慢慢地跟在后排,其他小朋友们看见小豆跟不上,还伸手拉住他一起跳。

第一遍看,阮力和妻子都被呆萌的小豆逗笑;第二遍再看视频,妻子就哭了。这么大的舞台,每个人都全心全意接纳着小豆。

夫妻俩的感动,两位老师也有所感悟。两年融合教育中,她们发现,不仅是小豆有了进步,其他孩子们也成长了起来,更有爱心,更加温暖,更能接纳人的多样性。因为大家总想做更多有意义的事情,“服务小分队”也成了班级特色项目。

“我们班有小豆,我觉得很荣幸。”

小宇老师说,在小豆之前,自己和心妍老师从未带过特殊孩子。正因为有了小豆,她们接触到了专业之上的新领域。

一次次跟着影子老师学习,一次次与阮力夫妇的推心置腹,一次次惊讶于同学们的成长,小豆早已是“我们的孩子”。这是更普惠的教育,是有温度的教育,也是面向所有孩子的、最好的教育。

更融合、更深远的爱

“这一路走来,我深知过程的艰难,这种艰难不仅是经济层面,更是精神层面。我也深知,除了我们之外,还有千千万万的孤独症儿童家庭,他们一样都走在漫长的干预之路上,需要外界的理解与支持,尤其是在小孩干预早期的黄金阶段……”

除了感谢,阮力还写下了这么一段话。在津浦幼儿园两年,小豆有了巨大的进步,但自己身边,还有许多自闭症孩子未能被接纳。在上海做干预时,他曾看到一位20岁的自闭症少年,为了躲避他人目光,只能在深夜去公园玩耍,这让他和妻子都非常难过。

自闭症干预的黄金阶段,是6岁之前,从小豆不断向好的经历来看,普通幼儿园环境能带来的支持,是在机构里投入再多金钱、在家里花费再多精力都难以达到的效果。

因此,阮力和妻子希望越来越多的人能看见、接纳融合教育。毕业前,他们还主动找到老师,表示愿意做幼儿园类似自闭症家庭的“引路人”。

夫妻俩真挚的期待,同样感动了津浦幼儿园的全体老师们。园长表示,当前,幼儿园正在规划一些爱与温暖之外的东西:在老师们的培训中加入更多融合教育的专业提升,建立更多家园共育的通道,争取家长们的理解与配合……

不止津浦幼儿园,在新区,目前已有6所学校被认定为南京市融合教育示范校,2所学校被认定为江苏省融合教育示范校培育对象,分七个街道组建了融合教育巡回指导团队……新区教育和社会保障局聚焦幼儿园师德师风建设工作,通过系列举措创设幼儿教师廉洁从教、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环境,让每一名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儿童少年都能够接受适合的教育。

阮力说,未来,自己和妻子还是希望小豆能够更好地适应小学生活,为此,他们都在积极做着准备。

妻子总爱问小豆,想不想津浦幼儿园的老师和同学们呀,小豆也总是很认真地回答,很喜欢、很想。对这个“星星的孩子”来说,他并不知道什么是融合教育,但他有一个很棒的、充满爱的童年。

(文中图片均由津浦幼儿园提供)

通讯员 岳明珍 陈佳丽 高媛 新江北报记者 杨彩红

特别声明:本文为扬子晚报新媒体平台“紫牛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个人或机构观点,与紫牛号立场或观点无关。紫牛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如因文章内容、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扬子晚报法务部。

| 微矩阵

 报纸广告服务 新媒体广告刊例价 技术服务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369号新华报业传媒广场 邮编:210092 联系我们:025-96096(24小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4 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394号

版权所有 江苏扬子晚报有限公司

 苏ICP备13020714号 |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