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学习时孩子会偷着玩游戏?线上学习就是教授新课?疫情当下,多数学校普遍采用了教师线上指导、学生居家自学的方式。如何高效、有质量地把常态的课堂教学转换到线上教学,给学校、教师和学生提出了新的命题和挑战。为了帮助学生高效率地配合教师开展线上教学,提高学生居家自主学习效果,南京市教学研究室丁玉祥老师围绕 “抗疫助学”背景下的学生线上学习方法指导提出具体的方法与策略指导。
丁玉祥告诉记者,由于停课不停学期间,学生居家时间太长,影响正常教学进度。因为这次疫情严峻,至少推迟数周开学。这对整个学期的学习计划影响较大。因此,加强线上学习课前、课中、课后关键环节的指导,有利于提升线上学习效果,确保抗疫助学期间的学习效果。线上学习开展以来,丁玉祥也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了摸底和调研。他认为,家长、教师、学生对当前进行的线上学习存在一定的认识误区。
一是家长的认识误区。很多家长认为,只要采取线上学习,学生就会形成网瘾,会遇到不健康内容。有的家长认为,让学生上网课,就如同让孙悟空替王母娘娘看蟠桃园——猴子会偷着吃蟠桃,孩子则偷着上网玩。有些家长担心长时间的线上学习会影响学生视力。也有的家长认为线上学习会增加家庭的经济负担。
二是教师的认识误区。不少教师习惯于传统的线下教学,在线上教学中容易陷入“线上满堂灌,线下题海战”的误区;有的教师认为只要开展线上学习,学生就会上网聊天,浪费时间。有的教师偏面的认为线上学习就是收看视频。还有的教师认为开展线上学习就是教授新课。
三是学生的认识误区。不少学生认为开展线上学习了,就有机会上网聊天了。进行线上学习时,就有时间追星追剧了;更有部分学生认为,开展线上学习就有可能网络游戏了。
丁玉祥建议:“线上学习,是一种新的学习方式要求,我们的教师和学生需要澄清认识误区,团结协作,共同建设一个‘绿色、健康、文明、高效’的线上学习生态。”丁玉祥特别提醒广大中小学生和家长,线上学习是校内学习形式的重要补充,不是完全替代学校正常课程学习。另外,要注意线上学习的内容选择,疫情防控期间,线上学习应注重疫情防护知识普及,加强生命教育、公共安全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认真学习防疫中的先进事迹,弘扬社会美德,增强学生爱党爱国爱人民爱社会主义的思想情感;复习巩固已学课程,适当进行新课学习,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学生线上学习小贴士】
课前环节
适合自己的课程是最好的课程。准备好网络直播学习终端与耳麦,保证线上学习的网络畅通,学习环境相对安静。录播课程,如有可能,可将视频课提前下载,做好课程准备。学生可以提前5分钟,做好在线考勤或报到打卡。
课中环节
学生要快速进入到上网课的状态,注意学思结合。网络直播课时不随意打断老师上课。点播课时,可以根据学习和掌握程度,自定学习步调与进度。遇到网络拥堵时,不急躁,会自主安排或轮换其他线下内容学习,静心等待。回答问题,要等待教师提问结束后,根据教师提问提示有序回答。上课时,不做与线上学习无关的事情,比如:上网打游戏,与同学聊天。利用积极的心理暗示,自言自语地提醒自己“不要分心”、“努力听讲”。也可在课桌上贴上小卡片,写上:“专心听讲”“我不走神”的提示语。
课后环节
独立作业,做好总结。按照老师的要求,独立进行课后作业,及时上传网络作业,并完成学习总结。学习总结,可以采用思维导图工具或有道笔记等,进行课程学习总结,及时分享学习体会。学习成果形式可以多样,可采用学习小组合作的方式,采用H5工具(美篇、易企秀、PP匠、兔展、初叶APP等),进行学习成果网络交流,也可以录制视频或音频作业进行网络提交,借助学习小组检查作业效果。
巧用资源,开展预习。学生因合理利用教师提供的网上学习资源或微课,进行课程预习,并及时完成预习作业。预习作业不是要完成新课所有内容的学习,主要是感知新课内容,扫除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的理解障碍,便于提高线上学习的听课效率。另外,还可以主动利用线上线下的资源拓展练习,合理迁移应用。
劳逸结合,科学休息。学生在线上学习期间,要注意家庭学习环境的卫生,保持学习桌面相对干净。每天确定好使用手机和线上学习的时段、时长等。学习一定时间后,要适当进行户内运动,放松身体。眼睛远眺远方,或做眼保健操,及时缓解视觉疲劳。
规范手机,支持学习。线上学习离不开网络和手机终端的配合使用。要建立手机是学习终端、学习工具的意识,提高学生个人手机使用的自制力,避免手机变成上网无度、游戏成瘾的工具。教师要指导学生能合理利用手机进行线上课程学习、答疑解惑指导、学习效果测评、记录学习过程、展示学习成果。学生要加强自律,坚持文明使用、科学利用的规范,让手机成为支持高效学习的利器。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李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