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多万锤敲出《溪山行旅图》,程育全带你走进“铜话世界”
2023-05-28 11:56:53

展览现场

北宋范宽的《溪山行旅图》被明代画家董其昌评为“宋画第一”,这张绢本水墨画中崇山峻岭,气势磅礴,得山之骨,与山传神,你能想象出这幅画变成立体的铜画是什么样子吗?5月26日在南京开幕的第三届中国工艺美术博览会上,来自浙江永康的神雕铜艺第六代传人、浙江省工艺美术大师程育全就给观众们带来了紫铜画《溪山行旅图》。

坚硬金属碰撞飘逸山水

1.5毫米厚铜板上打造《溪山行旅图》

山峦起伏间夹杂茂林密树,山间瀑布飞流而下……出现在眼前的铜画《溪山行旅图》,雄伟壮观,坚硬金属碰撞飘逸山水,竟丝毫不觉违和。“画家是用毛笔在纸上画,而我是拿铜当画纸,锤子当画笔。”程育全告诉记者,这幅《溪山行旅图》前后耗时三个多月,他带着两个徒弟一起制作,“算下来要200多万锤才完成的,我也比较有成就感。”

《溪山行旅图》大家都很熟悉,但要把之还原到铜板上难度很大,从侧面看能发现这是一张厚度仅有1.5毫米的铜板,但铜画中的山石水瀑还各有凹凸层次,“整个的难度一方面在于造型,要将原画中的近景、中景、远景一一体现,你看上去要是这幅画,还要高于这幅画。画面技艺是一个基础,还需要更多空间构造的概念融合其中。”为了实现范宽画中的刮铁皴、雨点皴、马蹄皴、钉头皴、芝麻皴等皴法,程育全自己制造了不少专用的雕凿工具。此外,水墨画特有的水墨深浅晕染之感在铜板画上也能实现,程育全告诉记者这也是他的“独家门道”,“你看这块的山头颜色更深,这边的山体就浅,这不是我用什么油漆着色的,完全是依靠烧制出来的,为的是让这幅画像水墨画一样。”

程育全(中)与徒弟们

在程育全之前,也没有人想过把铜艺和山水画结合到一块去,“浙江这些年掀起了宋韵热潮,南宋都城也是在我们杭州,所以我就想这么漂亮的画,要是我能用铜复制出来、永久保存下来多好啊,做出来后果然很受欢迎。”

让山水画走进“铜话世界”,产生了意想不到的艺术效果。铜画《聘庞图》根据明代画家倪端创作的绢本设色画而来,但见山峰层叠,巍峨高耸,松柏苍翠、树木掩映、流泉潺潺,程育全向记者指点:“你看庞统身着布衣,手拄锄头,刘表则身着官服,手捧聘书,表情恭敬虔诚……”

工艺加创新

“泼铜”随形而制“铜壶”充满禅意

现场展出的《罗汉》《共济》造型奇特,也颇吸引人眼球。原来,这是程育全的铜艺创新又一招:泼铜。所谓泼铜,就是将滚烫的铜水泼出,随形而制,“你永远都做不出第二个一样的作品来。”程育全表示,“这种手法以前也是没人做过的,也是我的创新。”。因形施雕,随手成春,在他的手下,十八罗汉个性鲜明,动静对比,慈悲相映;《共济》,一条船上,众人齐心,共渡难关,“铜”舟共济……以“泼铜工艺”制作出的作品,带着自然的肌理,散发着蓬勃的艺术感染力。据悉他已经为“泼铜”技艺申请了专利。令人惊叹的是,目前他已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专利)37项。

永康铜艺是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相传黄帝曾南征到永康,发现此地人尤精于打铜。随着时间的推移,永康的打铜工艺也有了不同的流派分支,其中神雕铜艺就是众多分支中备受赞誉的一支。传统的铜艺多用于大型宗教雕塑、城市雕塑、装饰品、青铜艺术品等方面,近些年来,程育全和团队开始探索铜艺的更多可能,推出了众多实用性、艺术性、审美性并存的铜艺制品。他带领公司探索将传统工艺与现代科技相结合的方法,开发了铸、锻、雕、刻、镂、镶、仿古氧化、贴金、彩绘等20多种先进工艺。

铜壶

近些年,程育全和儿子程颐一门心思投入铜壶研发事业。经过无数次失败与自我否定,在耗去了百余万元资金后,去年,神雕铜壶系列产品正式面世。这些壶,造型优美,充满禅意。现场展出了程颐所制的一把铜壶,简约精美,让人爱不释手。“儿子继承了我的手艺,年轻人嘛,更追求创新,也让古老的铜艺有了更多年轻化的审美视角。”程育全说,打铜壶是铜匠人们的老手艺了,“我从十五六岁起就开始打铜壶了,做壶修壶都是我们的老本行了,现在是在这个工艺的基础上去加一些东西上去。”这把壶从花纹装饰到造型上来说都更加符合年轻人的审美,走的是极致简约风,“既保留了优质手打铜壶的质感光泽,又提升了艺术审美价值,可以走进千家万户。”程育全透露,类似风格的新式铜壶已经制作了上千把,市场也很不错,“我们自己内部员工都还有收藏的,觉得可以作为传家宝。”

一家七代为匠

传承铜艺200余年

现场展出的《万壑松风图》颇具传承意味:正面是程育全根据五代时期画家巨然《万壑松风图》创作的铜画,只见各种松树,百姿千态,栩栩如生;千山万壑,亭亭盖盖,苍郁清润。背面则是程育全父亲程朱昌写的一首诗,清秀雅逸。

铜雕《仕女》

手工锻造作为一种独特的手工技艺,在金属工艺史上曾经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其装饰性、工艺性之强,尤其是制作过程之精细与繁复,无不体现出手工匠人技艺之纯青。程育全出生在五金世家,一家七代为匠,传承铜艺200余年。作为程氏铜艺的第六代传人,程育全16岁便开始学习油漆、装潢、木雕等技艺,但始终对铜艺情有独钟,在他眼里,打铜是一门实在活。“从一块铜片到一只铜壶,需要经过几天几夜、十几万次的锤打。花多少力气,就有多少成果,经营企业也是如此。”程育全介绍,1983年,他与父亲程朱昌从家庭手工作坊做起,脚踏实地,逐步建立起如今的神雕公司。多年来,程育全创作设计的代表作品有《百工》、《三马九铃》、《神鹰悦潭》、《开放之门》、《朱毛会师》 、《数字长宁》、《刀郎》、《群牛闹春》、《毛主席过黄河》、感动中国人物《孟祥斌》、《山水壶》等等,被政府和各级部门授予各种荣誉100多项。

眼下,程氏铜艺的第七代传承人已在路上。程颐从小受到父亲程育全的熏陶,立志于推陈出新。大学毕业后,程颐进入神雕公司,大力发扬永康铜文化,其作品频频在中国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上获奖,被评为金华市工艺美术大师、金华市工艺美术优秀人才。在父子俩制作的数不清的铜艺作品里,有作为国礼赠送给印度的玄奘法师铜像、“井冈山朱毛会师”铜像、昆明世博会“天人合一”大型浮雕、上海世博会吉祥物“灵灵”、北京奥运景观雕塑巡展作品……这些作品让永康古老铜艺大放异彩,向众人展示了悠久灿烂的铜文化。

古为今用,推陈出新,传统铜艺与新时代精神、新时代艺术相结合,让这门古老的记忆焕发新的光彩。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冯秋红 沈昭

视频拍摄剪辑 沈昭

校对 徐珩

| 微矩阵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369号新华报业传媒广场 邮编:210092 联系我们:025-96096(24小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4 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394号

版权所有 江苏扬子晚报有限公司

 苏ICP备13020714号 |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