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智聚力“苏”发展⑧|宿迁:27年疾风前行,激活高质量发展澎湃动能
来源:议事苑
2023-05-20 15:57:15

“如今的宿迁,天时正旺、各种战略机遇交汇叠加,地利正兴、专属政策红利持续释放,人和正浓、跨越发展势头不断巩固。未来的宿迁,云帆已挂、其兴可待,我们将乘势而上、踔厉奋发,坚定不移以新发展理念引领高质量发展,用足用好宏观政策之利、战略叠加之机、动能积蓄之势,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宿迁新实践,以实干实绩开创更加美好的未来。”在4月份开幕的中国酒都(宿迁)文化旅游节开幕式上,宿迁市委书记陈忠伟充满激情地说。

2023中国酒都(宿迁)文化旅游节开幕式

短短几句,浓缩了宿迁的天时地利人和。这座江苏最年轻的地级市,正迈着青春的活力节拍,开启高质量发展的澎湃动能。

文明活力

与山水之美交相辉映

宿迁之美,美在哪?

水是宿迁这座城市的灵魂,宿迁之美,美在于水。

水韵天成、酒香醇厚。

洪泽湖、骆马湖南北相望,大运河、古黄河穿城而过,是全国唯一具有“两湖两河”地理标识的地级市,境内江河湖泊交错,沟渠溪流萦绕,水域面积307万亩、占市域面积近四分之一,造就了城水相依、人水相亲的地域风情。

宿迁市区的酒都公园

酒是这座域市的味道。独一无二的环境,让这里成为最具天然酿酒环境与自然酒起源的地方。1300多年的酿酒历史,孕育出“洋河”、“双沟”两大名酒,是我国唯一拥有六枚中国驰名商标的白酒产区,是世界十大烈酒产区和三大湿地名酒产区之一,被授予“中国白酒之都”称号。

生态是大自然对宿迁最好的馈赠,宿迁之美,美在于景。

三台山森林公园内五色斑斓的“衲田”花海

宿迁古有“第一江山春好处”的美名,今有“江苏生态大公园”的赞誉。全市林木覆盖率近30%,中心城市绿化覆盖率45%,位居江苏省首位,被誉为华东净土、江苏绿肺,先后荣获国家生态园林城市、中国人居环境奖城市、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等一系列荣誉。

文明是宿迁最亮丽的名片,宿迁之美,美在于人。

崇德向善、诚信尚礼。宿迁以第一的成绩摘得全国文明城市桂冠,市区社会文明程度连续六年位居全省首位,“宿迁文明20条”已成为城市新风尚。宿迁是全国首批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城市,政务诚信良好、商务诚信优质、社会诚信一流,城市信用监测指数始终保持全国前列。

作为江苏省最年轻的地级市,宿迁之美,美在活力。

朝气蓬勃、生机盎然。

宿迁正如阳光少年,意气风发、疾风前行。从建市之初13平方公里、14万人口的小县城,一路蝶变为建成区超百平方公里、近百万人口的现代化中等城市。短短27年间,经济发展总量由全国第146位攀升至2022年的第70位,地区生产总值、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分别增长了32倍、78倍,绘制了从一穷二白到百业兴旺的壮美画卷,成为长三角地区发展速度最快、综合实力提升最明显的地级市之一。

锐意改革

“四化”同步推进现代化建设

宿迁之变,在于改革。

2021年9月,省委、省政府专门出台《关于支持宿迁“四化”同步集成改革推进现代化建设的意见》,提出从新型工业化、农业农村现代化等8大类20个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宿迁将纵深推进“四化”同步集成改革,不断加快构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

同年10月8日,市委、市政府召开“四化”同步集成改革示范区建设动员大会,正式迈出了为苏北乃至全国同类地区现代化建设探路的第一步。

“四化”同步集成改革示范区建设动员大会

突出系统性。坚持系统谋划、整体设计,大力实施“一个目标体系、七项系统集成、九大改革举措”的“179”工程,接续推进年度工作要点及368项年度任务“一张清单”,更好发挥工业化的引领和带动作用、信息化的赋能和驱动作用、城镇化的支撑和聚合作用、农业现代化的基础和保障作用,促进“四化”实现融合并进、催生最强化学反应。

突出集成性。强化政策集成、力量集成、经验集成,统筹推进营商环境、财税金融、农业农村、社会事业等重点领域改革,不断增强各项改革举措的关联性、耦合性、互动性,最大限度释放改革创新综合效能。

突出原创性。坚持“多出成果、出好成果”目标取向,高质量谋划推进黄河故道生态富民廊道、“四港”联动等原创性重点改革事项,力争在“没有先例”的方面率先做出成功案例,在“普遍在做”的事情上积累先行经验,在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上努力探索新路。

跨越发展

产业体系全面优化

当前,宿迁正处于加快发展、跨越赶超的关键时期,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转方式、调结构、增动能,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围绕建设长三角先进制造业基地,深入实施千亿产业攻坚、优势产业建设、先导产业壮大“三大行动”,持续强化20条重点产业链培育,深入推进千亿级产业攻坚三年行动计划,力争新能源、高端纺织、绿色食品等产业集群产值尽快实现千亿突破。

培育壮大实体经济。聚焦打造“百亿龙头、上市企业、专精特新”三大企业方阵,系统排定头部企业壮大清单、股改上市企业后备清单、创新企业成长清单,加快构建梯次成长、特色发展的企业体系。大力开展“招商引资攻坚年”、“产业链招商竞赛”活动,全力引进大项目、攻坚好项目,既为即期增长增添动力,更为长远发展集聚潜力。

蓝天白云映衬苏宿工业园区

坚定不移扩大开放。全方位融入长三角产业布局,加快构建与长三角产业配套融合的现代产业体系,努力实现全产业链分工协作、优势互补、协同发展。把握南北挂钩合作战略深入实施有利契机,创新拓展苏宿南北挂钩合作机制,突出抓好南北共建园区“1+5”联动发展,全力放大南北合作成效。

全面深化创新驱动。以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为总揽,大力实施科技创新驱动工程,建立完善重点高企培育库、科创载体建设库、成果转化对接库和高层次人才引培库,深入实施人才引领服务发展“五联五强”行动,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更强动能。

良好生态环境是宿迁的宝贵资源财富,也是发展潜能所在。宿迁将深入践行“两山”理念,主动融入“1+3”重点功能区建设,全力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切实走好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着力打造天蓝水碧风光美的江苏生态大公园。

作为农业大市,宿迁牢记“国之大者”,坚决扛起产粮大市的使命担当,严守耕地红线,建设“江苏大粮仓”,确保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900万亩以上、产量稳定在400万吨以上,加快实现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转变,建设新时代鱼米之乡。

招才引智

画好侨界最大“同心圆”

本次江苏发展大会吸引了千名乡贤回家,而在招才引侨方面,宿迁这几年也充分做好各项工作,画好侨界最大“同心圆”

宿迁积极开展“宿迁之约”招商引资、“西楚侨智汇”招才引智工作,协助引进一批海外高层次人才和项目,吸引50余名侨界人士回国创业;积极引导产才对接,为宿迁学院和8家侨企引进海内外高层次人才20多名;深入开展“大走访、大调研、大服务”活动,全覆盖走访服务侨资企业;举办5期侨资企业家恳谈会,帮助企业解决长期制约发展的土地证办理、用气、用工、债务纠纷等方面问题;创新开展“高校学子进侨企 侨企招聘进校园”活动,组织40余家侨资企业在宿迁学院举办毕业生专场招聘会,拓展侨企与高校合作空间。

宿迁建立健全中医惠侨基地、华文教育平台、“华创苑”等侨务工作体系,有效夯实侨务工作基础,侨务工作影响力不断提升。

观察员: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高峰

| 微矩阵

 报纸广告服务 新媒体广告刊例价 技术服务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369号新华报业传媒广场 邮编:210092 联系我们:025-96096(24小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4 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394号

版权所有 江苏扬子晚报有限公司

 苏ICP备13020714号 |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