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外洗治顽疾,为肿瘤靶向治疗“保驾护航”
2023-03-31 12:22:39

一提到中医药,大多数人的印象是“汤、丸、酒、散”等内服方药,抑或是针灸、拔罐等操作,殊不知除了服药和扎针外,中医还有其他无创治疗手段,如源远流长的外治法,即利用中药外洗、泡浴、薰蒸等措施治疗疾病。

治疗后患者手足皮损愈合

早在先秦时期,外治法就用于跌打损伤、疮疡肿痛等外科疾患,具有操作简便、副作用小、患者认可度高等特点。如今,外治法已不局限于外科,也被广泛用于内科、妇科、儿科等疾病的治疗,与现代医药等配合,发挥增效减毒作用。

来自无锡的陈女士仅30岁,不幸罹患“肝内胆管癌”,2021年初出现腹痛、腹胀,起初误以为是“胆囊炎”而不重视,频繁发作后在2021年5月查核磁共振发现肝脏多发占位,后在当地医院经过PET-CT检查和肝脏穿刺活检诊断为“胆管细胞癌伴肝内多发转移”,患者经过5次“肝动脉化疗栓塞化疗”以及免疫治疗后病情仍然进展,肝内肿瘤增大,拒绝化疗后,患者自行选择服用分子靶向药物治疗,服药后患者手指、足底等部位出现角质层增厚、水泡,伴疼痛、麻木,症状逐渐加重,甚至影响行走、持物等日常活动,困扰日久。

为寻求治疗,患者来到江苏省中医院紫东院区中西医结合肿瘤中心就诊。结合患者药物治疗情况和手足部皮肤改变特点,诊断为“手足皮肤反应”,这是小分子抗血管靶向药常见的不良反应之一。虽是“肌肤之疾”,看似轻浅,但国内外均无有效的治疗药物,甚至连其发生的具体机制也不清楚。

紫东院区中西医结合肿瘤中心治疗该不良反应具有丰富的经验,即利用外治法中的泡洗法,将中药特殊熬制后,嘱患者每日坚持泡洗手脚,经过1周治疗后,水泡和角质层逐渐好转,疼痛、麻木等症状消失,在此过程中,患者持续服用靶向药物,并未停药或减量,出院后随访未诉再发。

如今,肿瘤治疗早已进入精准的分子靶向治疗时代,与传统放化疗相比,靶向药物具有服用方便、有效率高、副作用少等优势,但仍有部分患者会出现副作用,皮肤毒性是最常见的不良反应。这类副作用虽不直接致命,但严重干扰患者日常活动、影响生活质量,且易导致药物减量甚至停药,直接阻碍治疗连续性,让患者对靶向药丧失信任,甚至影响抗癌积极性和依从性。

截至目前,国内外针对手足皮肤反应等不良反应尚无有效的治疗措施,即使在中医古籍中也没有这类疾病的记载,因为它是肿瘤靶向治疗带来的“现代疾病”。我院肿瘤科经过长期临床观察和经验总结,在传统中医药理论的指导下,结合疾病临床症候特点,探索出“简、便、验、廉”的外洗方,结合药性和现代药理学研究,在方剂制备、用药途径等方面不断改进和创新,为诸多服用靶向药物的患者“保驾护航”,并通过严格的临床试验验证其有效性和安全性,即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将进一步造福更多人群。

此外,紫东院区中西医结合肿瘤中心还有多种外治法,如浸泡、熏洗、穴位贴敷、经穴推拿等,还有安眠方、镇咳方、扶正方、补肾方等多种验灵方,用于癌痛、肿瘤相关乏力、化疗相关呕吐等,操作简便、无创伤,在患者治疗和康复全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通讯员  谷雨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杨彦

校对 盛媛媛

| 微矩阵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369号新华报业传媒广场 邮编:210092 联系我们:025-96096(24小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4 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394号

版权所有 江苏扬子晚报有限公司

 苏ICP备13020714号 |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