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赋能智慧气象,南京电信携手南信大 共创气象信息化建设新格局
来源:紫牛新闻
2023-03-23 10:00:00

2023年3月23日是第63个世界气象日,今年以“天气气候水,代代向未来”为主题,呼吁全社会增进对全球变暖背景下天气气候系统的了解,通过天气、气候和水文服务,采取更有力的行动应对挑战,共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家园。

在世界气象日前一天,南京电信与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共同进行一场别开生面的直播行动,向我们揭开5G+赋能智慧气象、全力推动“气象+行业服务”发展的神秘面纱。

强强联合,开拓5G赋能气象监测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作为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有着“气象人才的摇篮”之美誉。是江苏高水平大学建设高峰计划A类建设高校。大气科学入选国家“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学科。其综合气象观测基地,始建于20世纪60年代初,是我国最早一批开展规模化大气科学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平台,为我国气象人才的培养以及气象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的中国气象局综合观测培训实习基地

近年来,在教育部,农业部,中国气象局,中国海洋局以及江苏省政府等多方的大力支持下,基地的基础设施,实验设备,教学环境等都得到了进一步提升:现有场地总面积约65亩,分为大气环境综合科研观测场、常规地面气象观测标准场、地面气象实习场、农业气象试验场等四大区域;现已建成集地基、空基、天基为一体的立体观测系统,设备总资产超过1亿元,其中C波段双偏振多普勒雷达、风云四号卫星地面接收系统、全自动气象仪器检定系统等均为行业最高水平;大气气溶胶超级监测站、大气成分移动观测平台、物联网气象观测站等紧跟行业与学术前沿,为实践教学和科学研究提供了有力保障。

基地先后获批“中央与地方共建高等学校共建专项”,“江苏省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称号,2010年4月获批“中国气象局综合观测培训实习基地(南京)”,2014年12月获批江苏省“大气海洋综合观测科普教育基地”,2019年3月获批“国家综合气象观测专项试验外场”。

而南京电信,作为南京地区最大的FTTH光纤宽带运营商、最大的FDD-LTE移动网络运营商、最大的网络电视运营商。在数字化、信息化潮流中,一直都坚持着以信息技术赋能城市数字化建设与发展,为奋力谱写“强富美高”新南京现代化建设崭新篇章贡献电信力量。

此次和强强联合的直播,正是为了一展数智信息时代下的5G气象可行性发展。

直播探秘基地,打造“5G+智慧气象”标杆

到底国家级口碑的气象站是什么模样?

此次直播就带大家一起去探秘一下。基地现有常规地面观测系统,系留、无人机等高空探测系统以及“风四”卫星数据接收站,可开展地基、空基、天基全方位的综合大气探测,是集实践教学、科学研究、业务培训、装备研发和气象科普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基地。

温湿度传感器

测云仪器

雨量器

SDM6型雨量器

地温场,测量设备(测量地表温度设备)

太阳辐射仪

基地包括综合气象科研观测场、农业气象试验站、地面气象观测标准场、地面气象观测实习场等四个功能区域,常年承担大气环境、农业气象、地面探测等教学与科研任务,定期开展“观云识天”、“防灾减灾”等气象科普活动。

如果5G赋能气象科研后,会有怎样的数智变化呢?

以前,传统的气象监测,气温、降水量、辐射度等数据还需要通过人工抓取、分析。但如果是恶劣天气,气象采集的工作人员数据采集其实相当困难。但通过南京电信完善的5G网络采集数据,实现了远程实时查看气象情况,进行雨量预警、气象告警后,就会非常轻松了。

在基地的入口大屏幕上,有很多气象数据,均来自基地的几个白色的集装箱,里面都是气象探测设备;同时,集装箱附近有众多传感器、检测仪等仪器,收集各种气象数据。

在直播过程中,基地相关负责人介绍毫米波云雷达,这也是南京电信目前正在研究的未来5.5G和6G重要的通信频段。

在大型的工厂、农田,传统采集数据只会越来越困难,5G数据采集就能够帮助实现更加数字化、智能化的管理。

基地相关负责人还介绍到,基地已建成集地基、空基、天基为一体的立体观测系统。而中国电信是三家运营商中唯一拥有卫星通信牌照的,强大的网络能力打造出“天地空”一体化的通信网络系统,为千行百业智慧化改造,数字化转型提供保障。


在基地附近,南京电信无人机拍摄的画面中,植保无人机正在为学校的实验农田洒水、施肥,无需人工作业,针对大面积农田可以大大节省人力成本,提高效率。画面中可以看到高清摄像机、排水流量计等各类传感器,他们通过5G融合能源网关为其供电供网,摆脱了复杂的光缆、电缆走线问题,采集的数据通过5G网络进行传输分析,实现农作物生长的智慧化管理。

5G植保无人机为农田洒水、施肥,无需人工作业,针对大面积农田可以大大节省人力成本,提高效率。二十大以来,中国在加强建设中国特色的农业强国,将5G技术与农业融合,在5G技术的帮助下,采用高精度传感器,远程采集土壤墒情、酸碱度、气象信息、养分等。高清摄像机、排水流量计等各类传感器,通过5G网络进行数据传输,实现传感器一网统管。除了校园内,在偏远的山区、岛屿这些接电接网困难的地方,都可以通过安装5G融合能源网关为设备供电供网, 摆脱了复杂的光缆、电缆走线问题,采集的数据通过5G网络进行传输分析,实现农作物生长的智慧化管理。

南京电信在数字化建设中具有丰富经验和雄厚实力,在云计算、物联网等领域深耕已久。后期,双方将加强联合创新,进一步深化合作并形成方案,通过5G、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的应用,打造一个具备自我感知、判断、分析、选择、创新的自适应气象系统,实现气象业务、服务、管理活动智慧化,打造“5G+智慧气象”标杆。把气象信息运用到各个应用场景,发挥“气象+”作用,共创气象信息化建设新格局。

通讯员 杨安

校对 李海慧

| 微矩阵

 报纸广告服务 新媒体广告刊例价 技术服务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369号新华报业传媒广场 邮编:210092 联系我们:025-96096(24小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4 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394号

版权所有 江苏扬子晚报有限公司

 苏ICP备13020714号 |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