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考研失败的江北年轻人,后来都怎么样了?
2023-03-21 16:30:30

3月11日,2023年考研国家线在无数莘莘学子的翘首以盼中公布。面对终于落下帷幕的出分,有人欢喜“我有书念啦!”,有人纠结“第一志愿可能走不了,要调剂吗?”,而更多的人则是迷茫和痛苦:“努力一年没有结果,我该何去何从?”曾经那些考研失败的年轻人都去做什么了,是继续执着还是转换赛道?是拼搏职场还是选择稳定?他们现在过得怎么样,是如何度过出分后的“阵痛期”的?本文采访了三个考研失败的年轻人,希望他们的故事能够对当前陷于无措、痛苦中的年轻人有所启迪。

“在家躺平半年,是运动救了我”

三月,阳光明媚。小安表示,在这样天朗气清的日子里,自己至少能够去触碰、探讨“考研失败”这件事了。实际上,从去年考研出分之后,他整整在家“躺了”半年,直到今年开春才走出阴霾。

谈起考研,小安仍然心有余悸:“说实话,之前我从来没有想过自己不是研究生。”小安的本科是河南一所211,考研选择的是本校,本以为十拿九稳的研究生考试,却接连两年翻了车。“2020年是我第一次考研,因为没什么经验加上大四实习,不出意外的落榜了。可我觉得,这些都是可以弥补的,二战一定没问题。”于是,在第二年交完毕业论文后,小安又马不停蹄的投入了学习,没想到依旧铩羽而归:“在知道自己的分数高于前一年录取线后,我兴高采烈地想‘这次肯定上岸’。”说到这,他自嘲的摇了摇头:“你可以想象,当分数线正式公布,我被通知校复试录取线涨了十二分后,整个人有多崩溃。”

小安拍的桃花

“难以置信、不能接受、失眠揪心”成为了他2022年春天的主旋律:“但凡一闭眼,脑子就开始自动推演考研失败的整个过程,觉得自己好愚蠢,好丢人,为什么不再更努力一点呢?”小安说,在二战失败后,为了逃避熟人的询问,他没有敢再踏出家门一步。

由于爸妈长期在外地,小安一个人在家每日除了吃外卖就是发呆看电影,不但体重慢慢涨到了150斤,人也越来越消极、抑郁:“反正也没人管我,放任自流呗。”就这样昏天黑地过了半年,小安的身体逐渐扛不住了:“有一段时间,我突然心慌气短,人特别不舒服,去医院一查,居然是高血脂。”

亚健康的状态给予了小安极大震撼,他在哭了一场后开始夜跑:“最初连出门都很排斥,只是为了健康咬牙在忍。一天,两天,一公里,两公里,当越跑越远,我发现心情好像也慢慢开阔了。”小安告诉记者,当他在某一天夜跑完欣喜地嗅到了梅花香气,就知道,自己好像勇敢的迈出去第一步了了。

“坚持三战后,我发现选择比努力重要”

已经三战上岸两年的小王,提起印象最深刻的两句话,分别是当年考研政治老师徐涛说的那句“凡是想考研的,只要坚持下去,没有一个不是研究生。”还有辅导员的那句“选择比努力重要。”她说,正是这两句话陪伴她度过了三年难熬的“人生失败期”。

“最近刷各种社交媒体,看见各种考研失败焦虑贴,我想说,没有人比我更懂这种苦涩。”据小王自述,她前两次考研选的都是南方一所金融非常强劲的211,并且第二次距离进面只差了两分:“当时感觉眼前一黑,我想哪怕差了20分,也比只差两分容易接受。”焦虑无奈之下,小王开始投简历找工作:“2020年四月,我在江北找了个和本专业相关的工作,可心中还是有一个考研梦,于是我和大学辅导员聊了聊,她问我‘既然你非要读研,那干嘛不换一个更好考的学校呢?选择比努力重要。’”小王认为,正是这句话,让她重新思考读研的目的,并察觉到自己对名校带着虚荣的执着。

小王学校附近的大海

认真思索之后的她,将目标院校换成了北方一所211,并于2020年六月开始正式三战。在职考研的疲惫、一个人的孤独、长期备考的焦虑....每一项都折磨小王到苦不堪言:“每天都有想放弃的时候,可想想自己都走了这么久的路,实在是不甘心。”暑期,闷热的南京像一个大蒸笼,小王独自在出租屋看着考研视频,看着看着不自觉的就落泪了:“徐涛老师的那句‘凡是想考研的,只要坚持下去,没有一个不是研究生’,我觉得就是送给我的。我想,既然阳光总在风雨后,就再坚持最后一次。”就这样,她又一个默默熬过了备考的大半年。

小王说,她永远也忘不了查结果的那天:“最初学校录取13人,进复试16人,我排名在13开外。但可能是上天也会偏爱笨小孩,我复试逆袭了。”也许在旁人看来,小王上岸后的生活无非是,图书馆-寝室-食堂-教室四点连线,可她却认为:“每次周末去附近爬山,看着远处的大海,我都在庆幸,幸好当初又坚持了一下下!”

“不行就换条路,人生不会轻易‘完蛋’的”

在三位采访对象中,小陶是唯一一位对考研表示:“尽力不后悔就好了嘛,不行就去上班。”面对许许多多年轻人考不上陷入的痛苦她同样表示理解:“一旦设定了目标,它就成为了执念,在成功之前都不会甘心的。”

然而,看似释然的小陶,在考研失败后曾经也沉溺过一段时间:“大学时,大部分同学视野都比较狭窄嘛,即便对本专业没有兴趣,通常也会把考研视作罗马大道,考不上就会怀疑自己是不是太差劲了,我也是。”上岸未遂的小陶,迫于经济压力,找了份工作:“我找的是广告公司,本来只是想过渡一下的,上着上着却发现了乐趣。公司都是年轻人,氛围很好,喜欢想出idea时的灵感瞬间。”

无独有偶,小陶在团建时和大家聊天,才了解到原来许多同事都有考研失败的经历:“失败这件事不可能不痛苦的,但聊起之前的事情,大家都很乐观的在开玩笑了。人生是旷野,不是轨道。往前走,有了进步后,真的觉得之前的难关不算什么了。”

新江北报记者 郑思捷

特别声明:本文为扬子晚报新媒体平台“紫牛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个人或机构观点,与紫牛号立场或观点无关。紫牛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如因文章内容、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扬子晚报法务部。

| 微矩阵

 报纸广告服务 新媒体广告刊例价 技术服务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369号新华报业传媒广场 邮编:210092 联系我们:025-96096(24小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4 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394号

版权所有 江苏扬子晚报有限公司

 苏ICP备13020714号 |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