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建设不断加快的过程中,城市流浪猫也变得随处可见,它们被人弃养或不慎走失,流浪于各个居民区之间,成为我们的邻居。当日渐增多的小动物在社区落脚,居民的声音也越来越多。针对如何处理好流浪猫与社区居民的关系,近日,记者来到盘城街道流浪猫聚集较多的盘金华府小区进行实地走访。
小区成流浪猫聚集点,居民定点投喂
刚走进小区,就能明显地看到草坪井盖上摆放着塑料袋装好的食物,一些猫粮和火腿肠散落在路灯下各个角落,绿化带内还放置了一些碗和猫罐头,里面的食物已经被猫吃得差不多了。在小区垃圾分类站附近,记者碰到两只三花猫在悠闲地散步,看见有人过来也丝毫不怕。
盘金华府的安保鲁先生告诉记者:“晚上猫的数量更多,现在看到的只是小部分,小区里的地下配电房、地下车库、垃圾站都是它们的聚集点,有的甚至还会钻到汽车的发动机里取暖。”围着小区绕了一圈,碰见七八只花色、形态各异的猫,有的在草丛里蹲着,有的从汽车底下钻出来。
记者打听到,小区里有很多热心人士每天会在固定时间喂猫,其中包括老年人,也有不少中青年群体,投喂的食物有的是家里剩下的饭菜,有的则是买的猫粮。沿路下来,记者看到好几只怀孕的母猫,肚子明显大了一圈。
流浪猫泛滥,数量呈指数倍增长
社区资源丰富,食物来源充足,很多流浪猫能在这里生存下去,但在猫咪不绝育的情况下,投喂行为会导致更多的猫咪聚集,以至于繁衍更多的“流二代”甚至“流三代”。从理论上来说,母猫一年会生三胎,每胎3-7只,到了发情期的时候集体嚎叫,不控制的话流浪猫的数量会呈指数级的增长,这对社区管理、人居环境、自然环境来说都很有影响。
“以前流浪猫只有一两只,现在越来越多,大概每一栋单元楼前后就有五六只,院子里大概有几十只。流浪猫每年都繁殖不少,我经常看到一窝一窝的小猫,一窝就是五六个。”家住一楼的一位小区居民说,她经常看见猫推开她家的窗户进房间找东西吃。
实际上,流浪猫对居民环境的影响,本质上也属于一种人为的影响。它之所以流浪,很多时候是它被动选择的。除了不断繁衍的问题,它们每天都要花费不少时间去找寻水源、食物,同时面临疾病、天气、虐杀等对生命的考验。这些靠天吃饭的流浪猫之间也有领域制度,会互相争夺地盘和食物,怀孕的母猫领地意识也非常强烈,打架打到少只眼睛、划破肚皮也是常有的事。
流浪猫问题,居民态度两级分化
流浪猫让社区居民之间产生了一些微妙的变化。一些爱心人士出于怜悯对流浪猫进行投喂,但流浪猫投喂行为缺乏有效的管理,助长了流浪动物的自然繁殖,流浪猫无节制的繁殖会对社区公共卫生、环境生态造成潜在的风险隐患,产生一系列的问题。
流浪猫泛滥让另一些居民们担心,流浪猫们在小区乱窜翻找垃圾,容易携带病菌,没人治理跳蚤也泛滥成灾。有一位业主表示,去年,有流浪猫在楼梯底下下了一窝猫崽,自己看着跳蚤往腿上爬。
不少业主也常在小区群里反映,天天车上都有猫脚印,新车和豪车根本不敢停在车库,为了防猫,有的业主甚至还自费买了防猫爬刺垫。物业也曾多次收到业主投诉说管理不到位,诸如,流浪猫晚上发情嚎叫导致睡不好觉、流浪猫抓伤小孩、投喂的食物弄脏汽车等。
物业:流浪猫抓捕困难,收效甚微
“物业也做过很多努力,现在物业还放着几个捕猫笼,捕到猫之后会把它们拉到农村放生,但是数量太多了。流浪猫本来就生性狂野,抓捕起来非常困难。”小区物业的维修员陈先生无奈地表示,流浪猫抓捕放生之后,小区居民一定会有爱猫人士站出来制止和反对,说“把我的猫弄哪儿去了”。对此,街道会劝诫爱猫人士定点投喂,尽量做到规范投喂,不要把剩饭剩菜放在路边,以免发馊变质影响环境。
记者了解到,让小区流浪猫数量增长在可控的范围内,避免泛滥,最有效的做法是对流浪猫开展TNR(Trap,捕捉;Neuter,绝育;Release,放归)模式。其实,流浪猫泛滥引发扰民和卫生的问题并非个例,许多小区都有出现类似的情况,这也成为不少小区治理的痛点和难点。目前,南京已有部分社区和街道进行试点,实施推广了TNR计划。
如果没有专业团队或政府的介入,单靠个人的力量是非常有限的。陈先生表示,做这些事不仅需要花钱,还要花时间精力,物业拿不出这么钱,只能依靠爱心人士或民间社会救助团队。
新江北报记者 王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