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高光时刻!南京一中明发滨江分校大事记诠释“成长的力量”
来源:紫牛新闻
2023-01-18 16:44:55

岁聿云暮,星霜荏苒。回溯2022年,南京一中明发滨江分校在奋斗和创新中昂首阔步,在突破和收获中高歌猛进。回首耕耘路,阔步新征程。一中明发11位师生以成长的独特视角展现学校发展的闪亮瞬间。透过2022年度大事中的成长故事,让我们一同见证属于南京一中明发滨江分校的高光时刻。


一、坚持守正创新 勇担育人使命

讲述人 袁畅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六个必须坚持”,其中第三条就是“坚持守正创新”。这既是对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更是对继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的科学指引。

在一中明发,“守正创新”是教师团队面对棘手问题时的制胜法宝。2022年,严峻的疫情导致各年级组人手严重不足,给学校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

面对问题,老师们冷静应对,创新教学方式,形成了线上线下结合的课堂模式。网课直播间里,任课老师一如往常地认真授课;与此同时,同学们的课堂或是由教室里其他老师看管,或是隔离在家的班主任通过监控摄像头随时了解和管理班级。在校的每一位老师都在不同班级间奔走,保持着高强度的运转;隔离在家的老师同样殚精竭虑,紧密地和在校老师对接,确保班级不会出现问题。

疫情之下,总会涌现出无数老师们从未设想过的困难和问题,但老师们却总能积极地探寻解决问题的新理念、新思路、新办法。疫情袭来时或许是兵荒马乱的,但每一位老师都泰然处之,用持之以恒地奉献护航每一位学生的成长。

二、师生齐心抗疫 筑牢健康屏障

讲述人 戴云美


2022年,疫情形势之严峻无需赘述,仅校园防疫中的核酸检测一项,就呈现了太多酸甜苦辣。再回首,这些数字值得铭记!18位教师,核酸采样近200次,采样总人次达133245。这些数字的背后,是身为教师的他们以学生为先、以学生为重、以学生为主的深刻体现。

2022年3月,仅开学月余,学校教学就因为疫情被紧急按下了暂停健。接到恢复线下教学通知的前一天,学校领导、全体班主任、教师志愿者等飞速从全市各区竞相奔来,原本计划用时4小时的校内核酸采样,因为组织有序、安排高效,足足缩减了一半时间!

学校疫情防控工作推进有条不紊,饱含爱与温暖的教师们同样齐心协力。其中,俞永军老师的付出身影让人难以忘怀。尽管教学任务繁重,俞老师依旧主动参加了核酸采样培训。夏日的核酸工作最为煎熬,采样结束后俞老师脱下防护服,露出憋红中暑的脸,衣服甚至能拧出汗水,他却没有一声烦躁或抱怨,反而露出欣慰的笑容。这样的温暖瞬间,必然是2022年校园最美镜头。

三、以爱成就教育 以勤书写答卷

讲述人 梁静


“离别”是所有老师都默默珍藏的一段伤感却又珍贵的难忘经历。对于第一次送学生毕业的梁静老师来说,那刻的心情是喜悦、欣慰、难过、不舍相交织的复杂感受。

军训中孩子们顶着烈日踢正步留下的汗水;第一次集体包汤圆、包粽子过节时的笑容;刻苦训练后“大爱杯”夺冠的欢呼……一中明发的日子就是这样,普通而又不凡,却让每一位师生倍加珍视。

“我喜欢我教的每一位学生,他们每一个都是如此的与众不同。虽然有时候我板着一张脸,但是对他们的这份爱却藏得很深。”梁静老师的这段话道出了所有老师的心声。中考结束那天,当同学们欢呼着、雀跃着,老师们或许正在办公室里泣不成声,因为他们舍不得,但他们同样感到慰藉,因为他们亲手栽培、朝夕相伴三年的孩子,历经成长已经蜕变成更加美好的少年。

携手共度三载,在夏天的遇见也在夏天告别。愿一中明发的孩子们永远做一名肩上飞扬有风,心似滚烫火焰的有梦少年。

四、坚守教育初心 同伴协力同心

讲述人 邵文 方颖



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一中明发团队建设的奋斗目标。2022年,一中明发新增1名市级学科教学带头人、1名市级德育优秀青年教师、3名区级学科教学带头人、2名区级优秀青年教师、9名区级教坛新秀、3名区级班主任新秀。在“重科研、共成长”的氛围中,教师团队不断提升专业素质,传承教育初心。

2022年,邵文老师被评为第十届江北新区学科教学带头人。作为一位已有十年工作经验的教师,邵文十年来始终坚持着“我要当一个好老师”的教育初心。为了站稳讲台,最初的三年,邵文每天备课写教案到深夜;为了会教书,她每节课坚持写详案,把课堂上要说的每一个字都写下来,对着镜子空比划;为了上好课,她每天听师傅的课,详细记录,课后再次阅读吸收。“既然选择了就不后悔,坚定而热烈地向前。”密密麻麻的教案本、听课记录本,字里行间都饱含着邵老师对教育教学工作的初心。

在2022年江北新区班主任基本功比赛暨第三届班主任新秀评选中,年轻教师方颖荣获一等奖及“班主任新秀”称号。在备赛的过程中,“同伴互助,匠心传承”是她最深的感悟。许洁主任作为德育之路上的优秀前辈,详细推荐比赛相关的书籍和资料,及时给予行之有效的建议;刘琳老师和崔婧老师根据以往参赛经验,倾囊相授;一同参赛的三位老师,不仅没有将对方视为竞争者,反而一同交流学习,探讨方式方法,力求共同进步。在和谐互助的氛围中,参赛的三位教师最终组团获奖。

教育事业需要坚守初心使命,需要同伴协力同心。德育之路不是独行之路,在一中明发,无数教师坚守着“不负初心,传承匠心”,让一中明发德育之路越走越光明。

五、芳林新叶露头角 磨课赛课共成长

讲述人 李祖慰


赛课是一个练兵场,一中明发的教师队伍在一次又一次大练兵中快速成长。

从校“大爱杯”赛课,到“江北新区优质课”赛课、“南京市优质课”赛课、江苏省“蓝天杯”展评课,李祖慰老师毋庸置疑是一位赛课达人。讲台上的卓越风采,背后却是漫漫长夜、日复一日的打磨。“难以忘记下班后直到凌晨2点的文本解读,难以忘记放学路上一直琢磨赛课篇目《刘姥姥进大观园》,以致回家敲门时,家人问:谁回来了?脱口答曰:刘姥姥!难以忘记一遍遍读《卖炭翁》,想象人物形象,竟把自己读到泪流满面......”从教学环节的衔接到教学板书的精心设计,一次次的推翻到重构,一次次的试讲到修改,才有了一次又一次登顶的风采。

张璇校长在评课时说过这样一句话:“磨课,一定要站在学生学习的视角,想不顺就慢慢读,慢慢想,读多了,想多了,有些东西会自己浮出来。”青年教师参加赛课也是一样,磨课多了,赛课多了,就会在课堂上生成看得见的“成长”!

六、深耕教学科研 强化科学育人

讲述人 潘维维


2022年,一中明发教师队伍中,个人课题立项18项;论文获奖74人次;案例获奖61人次,其中15人获市级奖项。教师们深耕课堂,深度教研,科学育人,共促发展。

2022年3月,一中明发数学组成功申报南京市数学学科基地建设——多样态初中数学课程研究。本学年,数学组有条不紊地开展了课程建设系列活动,努力为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提供适合的初中教育。

学科月系列活动是校本化课程建设的重要环节,不仅接地气,而且最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2022年,初一数学组别出心裁,开展了以“感受数学,体验快乐”为主题的“最强战队”挑战赛。各班选拔战队,按照计算、数独、魔方、叠杯子的接力顺序进行激烈角逐。

从活动项目的确定到比赛方案的修改,再到人员的具体安排,工作细碎繁杂。为了达到最好的育人效果,数学组老师们共同出谋划策,不断调整方案,力求公平公正。正是在老师们集思广益、凝聚智慧的集体教研中,数学学科月系列活动才得到了师生的一致好评,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七、创新劳动教育 传承中华文化

讲述人 吴春媛


2022年9月起,劳动课正式成为中小学的一门独立课程。一中明发在进行劳动教育课程设计时,结合生活实际和学生个性,以弘扬中华民族传统中草药为特色,开创了兴耀·本草种植园,打造了包含蔬果种植园、金鱼池、鹅兔屋等劳动场所的实践基地蘅谨农场,带领学生进行体验式劳动教育,让学生在劳动实践中感受乐趣,学有所获。

尽管受校园面积的限制,一中明发还是选取到合适的地点,为学生创造出小而精、小而丰富的本草种植条件。兼顾到土壤、气候条件,本草是否有毒性、药食同源以及实际种植打理难度等实际因素,学校最终选取了艾草、芍药、麦冬、葛根、何首乌、益母草等数十种中草药进行种植和管理。在劳动课上,既能看见学生辛勤劳作的身影,又能感受到他们学习、传承中草药文化的喜悦。

不仅如此,学生还主动思考,对本草的产品进行了二次开发,芦荟胶、芦荟奶茶 、马齿苋炒鸡蛋、艾草膏、薄荷膏、自制花露水等产品逐一从学生的手中产出。“孩子们的每一次劳动都是一次成长的体验,每一次产品开发都能收获欢声笑语,对我来说,这也正是劳动教育的目标与幸福所在。”吴春媛老师说道。

八、教育百年风传承 品格提升育新人

讲述人 刘琳


家书是中华民族传承精神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是家庭的文化基因,是家庭成员精神生活的共同体。一中明发品格提升工程“家校社共同体:大爱少年的‘责•善’习养行动”中的家书行动,给无数学生和家长带去感动与抚慰。

青春仪式上,一封封父母亲笔写下、郑重签名的家书交到孩子手中。孩子们手持书信,细细品读信纸上的一点一折一撇一捺。有的扬起嘴角,莞尔一笑;有的热泪盈眶,却强忍泪水;更多的则是潸然泪下,吐露真情,一切的情思都蕴含在孩子们红肿的眼中。书信所承载的父母之爱启智润心,抚平了正值青春期的孩子们身上的那根“刺”。

家书,是亲情的纽带,更成了家校共育的桥梁,以温情打开学生心扉,以德育浸润少年心灵。

九、构建阅读文化 打造书香校园

讲述人 初三(2)班 白家乐


2022年,一中明发创建图书示范基地,打造阅读书香校园。

缓缓推开图书馆的大门:纯白的瓷砖向前延伸,没入高大的木质书架,淡雅的兰花无声挺立着,清雅花香萦绕鼻尖,学校设立了图书自助借还设备操作简单,便捷省时,师生们在自主设备的帮助下完成了一次次的借阅。阅读区内,暖黄色的沙发坐垫微微向后倾斜,学生伴着图书馆中的淡淡墨香,心绪渐渐平静。

自在地徜徉书海,通过《朝花夕拾》,你能读懂了鲁迅先生的辛辣讽刺,亦体会到那个黑暗时代文人以笔为刀的勇敢伟大;在《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保尔的坚韧让你再一次歌颂生命的顽强;无数的诗选让你品味到李白“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的浪漫,苏轼“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的豁达,陆游“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的报国衷情,李清照“病起萧萧两鬓华,卧看残月上窗纱”的娴静雅致……

极淡的兰花香再次萦绕鼻尖,和着书香,沁人心脾。师生们也在一次次阅读活动中顿悟:“正是图书阅读基地营造的良好氛围,助力我们找到充盈自我的密钥,丰富了我的精神世界。”

十、少年展翼试比高 喜报频传获佳绩

讲述人 初二(13)班 渠尧


2022年,一中明发啦啦操队囊获南京市校园啦啦操总决赛初中组花球项目一等奖、江北新区校园啦啦操联赛一等奖等多项殊荣!啦啦操队员们气势如虹,书写一中明发爱校团结的青春底色。

自信是一中明发少年应有的模样。啦啦操队员们统一队服,手握花球,斗志昂扬,激情澎湃地入场。赛场上,动感的韵律节奏,热情洋溢的舞步,张弛有度的花球动作,精准变幻的交叉走位,感染着现场的每一位观众。

光鲜亮丽的成绩背后,饱含了带队老师、队员们的努力和坚持。老师不仅细心地指导,手把手地带练,更重要的是培养队员们之间的凝聚力。团体赛看似没有主角,其实每位队员都是主角,一次次优异的成绩,无不体现了队员们之间的团结和默契。

啦啦操是表达内心情怀的肢体语言,是美与活力的化身。一中明发少年们,继续舞出优美的旋律,绽开怒放的青春吧。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李晨 见习记者 顾茜敏

图片由学校提供

校对 盛媛媛

| 微矩阵

 报纸广告服务 新媒体广告刊例价 技术服务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369号新华报业传媒广场 邮编:210092 联系我们:025-96096(24小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4 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394号

版权所有 江苏扬子晚报有限公司

 苏ICP备13020714号 |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