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日,扬州市委、市政府召开扬州经济技术开发区高质量发展大会。回顾总结经开区三十年发展历程,表扬表彰为经开区高质量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企业、工匠、公仆、改革先锋,全面落实市委、市政府开发园区二次创业重大决策部署。
“五区战略”领航发展,打造“三新三高”产业高地
会议采取线下+线上的方式进行。扬州市委书记张宝娟、市长王进健、市政协主席陈扬等现场出席会议。100多位企业家、院士等专家学者在线上参会。省商务厅党组书记、厅长陈涛为本次大会录制了视频讲话。
大会会场
经开区管委会主任朱柏兴说,扬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是扬州首家也是唯一一家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30年来,获批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综合保税区,创建了21个“国字号”品牌,一个综合园区、发展高地强势崛起。2021年以来,累计新签约项目325个,GDP年均增长9%,工业开票销售、工业产值年均增长近30%,两年双双跨上千亿元大关。未来,将继续以“五区战略”领航发展,着力打造“三新三高”产业高地:新能源产业,打造2000亿元的新能源产业重镇;新光电产业,努力形成500亿产业规模;新健康产业,培育百亿新增长极;高端智能制造产业,向150亿产值迈进;高档轻工产业,形成200亿元产业体量;高端汽车零部件产业,打造300亿元产业新高地。
现场表彰
市委常委、经开区党工委书记潘学元致欢迎词时表示,回望三十年的发展历程,扬州经开区在133平方公里的热土上,打造出一座产业兴旺、人口集聚、生态宜居、活力迸发的滨江新城、魅力新区,成为扬州开发开放的生动缩影、创新创业的排头尖兵。站在崭新的起点上,扬州经开区全力以赴打造实体经济的新高原、科技创新的新高峰、人才集聚的新高地,力争到2025年,实现工业开票销售、规上工业产值过2000亿,地区生产总值过千亿,综合财力过百亿的奋斗目标,让国家级开发区成为经济体量更壮大、创新动能更强劲、城市环境更宜居、社会治理更高效、人民生活更幸福的现代化一流园区,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的扬州篇章勇挑大梁、增光添彩。
经开区以全市2%的土地面积,创造了12%的经济总量
市委书记张宝娟表示,经开区地区生产总值、人均GDP、工业总产值、工业开票、进出口总额等主要指标年均增速均保持在20%以上,以全市2%的土地面积,创造了全市12%的经济总量,成为扬州经济发展的主战场、主阵地、主引擎。经开区作为改革发展的先锋、产业开发的闯将,希望始终把创新放在发展全局的核心地位,深度融入全市产业科创名城发展,全面推进数字经济时代产业创新集群建设,加快形成全国有影响、全省有地位的特色产业地标,努力以一域出新出彩,为全局增光添彩。要优化园区功能,加速城市更新,精细园区管理,美化园区空间,全力打造高素质人群、高技能人才、高质量就业群体的宜居宜业之地。要坚持以创新突破推动自我革新,在营商环境、机构设置、干部管理、人员激励等方面,大胆地试、大胆地闯,为全市开发园区“二次创业”提供更多经验和样板。
揭牌仪式
“科创中国”汽车轻量化创新基地现场揭牌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研究员王立军说,扬州经开区作为扬州市高质量发展的排头兵和主阵地,聚焦绿色光电汽车及零部件,高端轻工等现代化主导产业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愿继续发挥团队在激光前沿技术上的优势,努力推动扬州激光产业发展。晶澳太阳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靳保芳说,目前晶澳在扬州的投资累计已超过了200亿元,是晶澳投资最多规模最大的基地之一。今年晶澳技再次在扬州经开区投资53亿元,建设20G瓦高效电池项目,进一步扩大在扬州的产业规模,愿与扬州市和经开区进一步深化合作,携手共进。
市委书记张宝娟
记者了解到,今年,经开区获得中国科协“科创中国”汽车轻量化创新基地;和扬州大学合作设立了扬州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扬州碳中和技术创新研究中心。会议现场,扬州市长王进健,扬州大学校长丁建宁,国汽轻量化(江苏)汽车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梁东明,为国家大学科技园、碳中和技术创新研究中心和“科创中国”汽车轻量化创新基地揭牌。
市委常委、经开区党工委书记潘学元
现场还进行了重大投资项目签约仪式。此次签约重大项目共13个,其中先进制造业项目8个、现代服务业项目5个,涵盖新能源、半导体封测、智能设备、智能系统计算芯片、创投基金等多个领域,总投资205.1亿元。
通讯员 经开宣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陈咏
校对 李海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