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摄影艺术展上,用脚化妆的她很美
来源:紫牛新闻
2022-12-05 19:42:43

12月4日,备受关注的第24届江苏省摄影艺术展览在苏州市第二工人文化宫拉开帷幕。展出的260件摄影作品集中展现了江苏摄影人的使命担当、创作才情,给人民群众带来思想的启迪、美的享受。

江苏省摄影艺术展览是由江苏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江苏省摄影家协会举办的全省历史最悠久、影响最广泛、规模最大的最高级别的综合性摄影艺术展览。自20世纪60年代创办以来,省展激励着一代又一代摄影艺术家和摄影爱好者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用镜头记录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的峥嵘历程,推出了一大批反映时代新气象、讴歌人民新创造的优秀作品。每届省展都体现了江苏摄影创作从题材到风格、从技艺到观念的综合水平,是对一个阶段内全省摄影创作成果的整体检阅。

2022年举办的第24届江苏省摄影艺术展览,由江苏省文联、江苏省摄协主办,苏州市文联、苏州市摄协承办。展览得到了全省摄影家、摄影工作者、摄影爱好者的积极响应,征稿期内共收到2503位作者投送的作品15381件,其中图片15245件(34087幅)、多媒体作品136件。在省文联机关纪委和摄影界代表的全程监督下,经过19位省内外专家两轮严格、公平、公正的评选,并经公示,最终产生入展作品260件,入展率为1.69%。

其中,纪录类典藏作品2件,珍藏作品4件,收藏作品10件,入选作品100件;艺术类典藏作品2件,珍藏作品4件,收藏作品8件,入选作品101件;创意和商业类典藏作品1件,珍藏作品2件,收藏作品3件,入选作品14件;多媒体类典藏作品1件,珍藏作品1件,收藏作品1件,入选作品6件。

“英魂”和“飞越江苏看巨变”两组作品入选纪实类典藏作品。“英魂”是苏州摄影师沈健于2020年2月22日告别抗疫英雄位洪明同志追悼会现场拍摄的一组照片。2020年初疫情暴发后,太仓市公安局浏河派出所民警位洪明连续20多天坚守抗疫一线,2月19日在汇报工作时突然倒下,永远地离开了我们,年仅35岁。公安部追授位洪明“全国公安系统二级英雄模范”,中共苏州市委追授位洪明“苏州市优秀共产党员”“苏州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先进个人”等。

飞越江苏看巨变(组照)中,摄影师于先云用20幅照片展现主题。其中,自1995年航拍建设中江苏省第一条高速公路 —— 沪宁高速公路起,他乘坐直升机陆续拍摄了南京禄口机场高速路等一大批重大项目工程。2002年,又用两个月的时间完成了“空中看江苏”专题拍摄,收获了数千张大视觉的珍贵照片。近年来,他又循着当年的飞行轨迹,用无人机航拍江苏大地发生的深刻变化,以直观的图片对比,生动展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江苏的成功实践和巨大成就。

纪实类珍藏作品中,苏州市张倩拍摄了一组《用双脚托起起明天的太阳》,“今年三月,我随残联慰问被她自强不息的精神深深感动,开始了跟拍。”

照片中的主人公常欢出生于1977年11月,先天双手残疾,被父母遗弃在常熟福利院。是福利院给了她第二次生命6岁开始练习书法。三十多年来常欢坚持书法练习多次获奖。用自己的双脚挑起了一家人的生活,为了减轻先生的压力,她不但承包了家里的所有家务还办起了书法练习班,用她那灵巧的双脚坚忍不拔的精神托起明天的太阳。

艺术类“典藏作品”中,无锡摄影师潘正光的“大会战”,表现2021年5月10日,电力工人在无锡市500千伏梅里线上作业;南京宋持月“你我的世界”组图以体育摄影元素艺术化的处理方式,将人与动物从远古时代到现代社会相互依存、竞争、共生的关系展现诠释出来,以期倡导地球和谐共存的发展理念。

创意与商业类典藏作品中,无锡张雨驰“战疫”汇聚科技力量,紧握成拳,抗击新冠。多媒体典藏作品中,南京市叶序的“宁境”则以多种手法展现了四时南京的美景。他说,“在南京生活许多年,我在忙碌与休闲之间见到了这座城市的很多面貌,其中的人文和地理环境也影响着我对它的认知,最终形成我在南京感受到的种种历史与文化,而摄影是我表达对南京审美认识的唯一方式。”

记者了解到,本届省展展现出诸多新特点。在征稿类别上进行了拓展,与全国摄影艺术展全面接轨,首次增设“多媒体类”,通过拓宽摄影边界,吸引更多摄影师、摄像师的加入,使作品更加多元立体;纪录类首次增设“长期纪录单元”,用影像反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改革开放,尤其是进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来江苏发生的伟大变革,以及全面小康、苏北农房改善、乡村振兴、“一带一路”发展、大运河文化带建设、长江经济带建设、美丽江苏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等重大题材,挖掘出更多深入生活、潜心进行深度创作的优秀摄影人。本届省展的举办适逢党的二十大胜利闭幕,意义重大。

这是江苏摄影人以更多富有生命力和感召力的影像作品向国家与人民献礼,为推动新时代江苏摄影事业高质量发展作出的实际行动。因疫情防控原因,省展未设开幕式。参展作者以及广大摄影艺术家、摄影工作者错峰观展。展览将持续至12月10日。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张楠


校对 陶善工

| 微矩阵

 报纸广告服务 新媒体广告刊例价 技术服务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369号新华报业传媒广场 邮编:210092 联系我们:025-96096(24小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4 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394号

版权所有 江苏扬子晚报有限公司

 苏ICP备13020714号 |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