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聊吧 | 太在意别人的“眼色” 让我感觉拘谨又难堪
2022-11-29 16:34:46

“我惧怕别人的目光,无论是善意的,还是揶揄的,只要落到我身上,我就面红耳赤、手足无措。”“是我抓着别人的眼光,变成尖刃扎进自己心里,是我自愿选择让自己受伤的”……心理聊吧的邮箱收到一封倾诉邮件,记录了倾诉者从小到大对“目光”的恐惧。心理专家表示,这是一位高敏感的女孩,她在绽放的年华却看不到自己的美,也没有得到家人的呵护,这让她成了一个自卑的孩子。

倾诉:我是那么惧怕别人的目光

小时候,我是那种迟钝型的孩子,对于周围人的目光,总是缺乏敏锐的感应力。虽然遭受到一些冷落与无视,常常好久后才感到几丝难过。

长大后,我开始惧怕别人的目光,无论是善意的,还是揶揄的,只要落到我身上,我就面红耳赤、手足无措。有人评价我小家子气。我想他没说错,我那时候没见过世面,确实不会落落大方、坦荡优雅。

最初,我只抗拒熟人的审视,大概在小镇上没有陌生人存在。我觉得他们的目光严苛又锋利,会洞悉我所有想隐藏的不堪与无奈,然后成为他们津津有味的谈资。一思及此,我就浑身难受。

上初中时,妈妈给我买了一件白纱衫。一有同学、邻居来围观我的新衣服,我就紧张得手都不知道往哪里放才好。很埋怨新衣服为我吸引了众多不必要的目光,即便她们嘴上说着夸赞的话,我也很难消受。

白衬衫穿着实在不舒服,行为举止备受束缚,如同绳索。我把衣服给了姐姐,姐姐很开心,美滋滋地穿上,出去溜达一圈回来,就蹲在井边哗哗地手洗。看着白衬衫在庭院里随风轻摆,我庆幸它得遇“明主”,因为我可做不到那么勤快和干净。

上大学时,女同学们周末都喜欢相约去逛街,我却不喜欢商场里的感觉。那些琳琅满目的商品,一想到我根本买不起,我的心就会觉得刺痛。有一年,冬天特别冷,我被室友拽着去逛新开业的购物中心。购物中心里暖气特别充足,售货员都穿着半袖T恤,我身上那件五十元买的黄色羽绒服很快就穿不住了,热得满脑门子冒汗。脱下衣服,我看见里面的黑色毛衣上粘着大片白花花的羽绒,自己像极了烫水待拔毛的鸡。

讨厌那么多闪亮的灯光,那么多明净的穿衣镜,让我的狼狈在陌生人眼前无所遁形。从那之后,我再不去商场了,售货员随便投过来打量的一瞥都会让我受伤。

后来我才明白,不是服务员的目光刺伤了我,是我不能接受自己的贫穷、落魄与肥胖;是我抓着别人的眼光,变成尖刃扎进自己心里;是我自愿选择让自己受伤的。很多事情只有我在乎,别人根本没放在心上。如果我也不在乎,那么别人的言语只会化成轻飘飘的羽毛,眼色也不过是微渺的尘埃,毫无攻击力。很遗憾,“除了你自己,没有人能伤害你。”年少时的自己不懂这句话里的深意。

毕业后,我不愿回家乡,害怕到处都是亲戚熟人的地方会像一张大网,把我牢牢捆住。只是能力有限,我终究回了故乡。

图 | 视觉中国

有一次,我爸让我去给一位远方表叔送礼,到他家后,我的表现自然不尽如人意,笨嘴笨舌的,不但接不住话,还没有眼力见,半小时像半年那么漫长。期间我还不好意思坐着,靠着他家墙边的铁暖气片站着。深秋时节的暖气片真凉呀,凉得我浑身止不住微颤,至今忘不掉那种感觉。

后来,我再不愿意看到那位表叔,总觉得他会在背后嘲笑我的愚蠢和无能。我没有任何实际证据证明别人在关注我,但情感上却坚信别人一直会关注,这让我心理压力很大。类似表叔这样的人我越攒越多,我工作之余干脆不出屋,好像得了社交恐惧症。

我跟我爸说过我的困扰,我爸简单粗暴地理解为我就是怂。他说:“想那么多干嘛?你就把你自己的事儿做好了就行了,别人爱咋想咋看,你也管不了。要记住,你讨好不了所有人。谁人背后不说人,谁人背后不被说。”不得不承认,我爸说得对。

这几年,感觉自己已经挺过来了,一点点地谋求着进步,一点点接纳自己的缺失,慢慢与自己达成和解。在接受自己的同时,努力让自己变得更好,终于不再那么在意别人的眼色了。 赵玉萍

解析:坦然面对不完美,接纳真实的自己

读这封倾诉时,我仿佛看到了一株兰花般高敏感的女孩在绽放的年华却看不到自己的美。倾诉者说自己是“那种迟钝型的孩子,对于周围人的目光,总是缺乏敏锐的感应力。虽然遭受到一些冷落与无视,常常好久后才感到几丝难过。”在我看来,她的迟钝和敏锐并不矛盾。在遭受到内心伤害时,敏感的人会感受到羞耻感,有一句话说“沉默和孤独是羞耻感的两大帮凶。”敏感的人不会把自己的感受即时反馈给对方,更容易陷入沉默和孤独,会在一个人时“反刍”,就像受伤的小兽会跑到没人看到的地方默默舔舐伤口一样。

高敏感不是缺陷,是与生俱来的气质。这样的人像兰花一样内心敏感,容易追求完美。在成长的过程中,高敏感人对周围的环境要求较高,否则就会容易自卑,习惯委屈自己讨好他人,担心自己被抛弃。从倾诉者小时候的故事中,可以看出她的家人并没有因为她的高敏感而对她倍加呵护,这让她成了一个自卑的孩子。她把自己的新衣服给了姐姐,还庆幸它得遇“明主”,“自己可做不到那么勤快和干净。”看似合理的理由下,也许正是潜意识讨好别人的表现。她也曾表达自己,得到的是家人简单粗暴的评价“就是怂”和“正确的道理”。这样不被理解的回应对高敏感的人来说不会起到安抚作用,反而会雪上加霜。

高敏感型人怎样去解决这些困惑是值得我们去探讨的。

首先,我们要知道高敏感是天生的,所以不要试图去改变自己的这种特质。要接纳真实的自己,接纳自己真实的感受。对自己接纳的同时,要接纳自己不会获得所有人喜欢这一现实可能性。只有做到这点,人才不会陷入自我冲突和内耗中。

其次,把真实的自己展示出来。倾诉者能这样回顾自己的过往,就是一种真实的展示。有人说过,在人们承认自己羞耻的那一刻,羞耻感也就随即消失了。在《恰如其分的自尊》一书中说,一旦你决定将你羞耻的问题讲给一个选定的人听,你就已经克服了前进道路上最大的障碍。跨过了障碍,人才会有精力做自己真正想做的有意义的事。也许正是因为如此,倾诉者“这几年,感觉自己已经挺过来了,一点点地谋求着进步。”

最后,坦然面对不完美的自己,放下对完美的渴望。每个人都有不足之处,即使犯了错误,也不要苛责自己,更不能自我攻击。正是因为“不完美”,我们才会变得比以前更好。

每个高度敏感型的人都应该认识自己,爱上自己,运用这与生俱来的天赋和潜能,感知更多的美好与幸福。呵护高敏感的孩子,“不要让一朵兰花在贫瘠的环境中艰难求生,还指责它开不出美丽的花朵。”  姜冰(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心理聊吧参与方式——

栏目主持人: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王睿

校对 徐珩

| 微矩阵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369号新华报业传媒广场 邮编:210092 联系我们:025-96096(24小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4 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394号

版权所有 江苏扬子晚报有限公司

 苏ICP备13020714号 |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