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助一只鸟,收获一个新记录。22日,武汉市观鸟协会公布了刚刚上新的武汉第449种鸟儿——国家二级保护动物花田鸡,属易危物种。
救助的花田鸡,为武汉增添鸟类新记录 (武汉市观鸟协会提供)
“如果不是它被困,我们还真难遇见它。”该协会会长颜军介绍,花田鸡隶属于鹤形目秧鸡科,在中国分布于黑龙江、吉林、辽宁、北京、河北、山东、内蒙古东部、云南、四川、湖北、湖南、安徽、江西、江苏、上海、福建、广东和广西等地;在湖北有分布,武汉草滩、沼泽等湿地生境适合它栖息,但千万里追寻,却迟迟在武汉没寻觅到它的踪迹。
为何?颜军解释,黑水鸡、白骨顶与它同科,是与其亲缘关系较近的鸟类,但脾性和生活习惯大为不同,黑水鸡、白骨顶在武汉湿地中都较为常见,而花田鸡胆子小、怕人,生活隐秘,常在晨昏活动,以昆虫为食,又不怎么喜欢飞,多躲在草丛中,所以非常难遇见。
这次是怎么寻到它的?原来是11月5日,武汉市观鸟协会会员李伟、吴文化在黄陂区天河街道开展鸟类调查时,在临近童家湖的黄陂府河湿地,发现它被困,第一时间解救后,经检查身体无恙,放归自然。
救助到的这只花田鸡,全身棕褐色,上体有黑色条纹和白色细横斑,颏、喉偏白色,次级飞羽有白斑。
远远望去,羽毛颜色像麻雀,“但身形比麻雀大,它身上的白色细横斑很像雪花,特别可爱。”武汉市观鸟协会秘书长明亮解释。
本月以来,已收获2个鸟类新记录。这是武汉第449种鸟,也是咱们今年偶遇的第18种鸟类新朋友,是2016年开展重点区域鸟类调查以来的第61个鸟类新记录。今年还会收获新记录吗?
颜军解释,一个区域的鸟类种群是相对有限的,是由所在的地理位置决定的,发现一个新记录后,再发现新的,难度就更大,即将进入冬季,武汉湿地上的冬候鸟团队更为庞大,争取通过更为细致的调查,收获更多的新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