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护理职业学院:突出“四个聚焦” 构建“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多维教育生态
来源:紫牛新闻
2022-11-14 18:28:04

今年6月份以来,江苏护理职业学院喜讯频传,毕业生护考首次通过率达99.60%,在全省同类院校中名列前茅;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健康与社会照护赛项中荣获一等奖;在第二届江苏省护理专业教师教学竞赛中荣获总成绩第一名。这一件件振奋人心的大事喜事,让全校师生焕发出抢机遇、抓发展的良好势头。这也是学校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质量立校、特色兴校,聚焦育人体系、育人主体、育人场域、育人模式,努力构建“以学习者为中心”多维教育生态的最直接成效。

聚焦育人体系,突出顶层设计,增强学生归属感。育人体系是人才培养的前提和关键,一流的育人体系才能培养一流的人才。江苏护理职业学院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党的领导,强化顶层设计,建立健全“党建引领、全员协同、多阶递进、十育联动”运行机制,充分发挥课程、科研、实践、文化、网络、心理、管理、服务、资助、组织等方面工作的育人功能,挖掘育人要素,完善育人机制,优化评价激励,强化实施保障,切实构建“十大”育人体系。

为突出教学中心地位,学校紧抓教育教学生命线,在今年9月份召开的校第二次党代会上,明确把“以教学为中心”写进未来五年的工作目标,并以专业建设为抓手,全方位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专门成立专业群建设专家指导委员会,举全校之力、集众人之智,强力推进护理专业群建设,并被立项为省高职教育高水平专业群建设项目, 护理专业还被省教育厅批准立项为“国际化人才培养品牌专业”。同时,加快推进药学、康复等建设省级高水平专业群,着力建设一批国内有知名度、行业有话语权、社会有好口碑的“特色专业”和“品牌专业”,以专业群建设为依托,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和水平。

为更好地践行“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办学理念,学校立足实际和学生需求,持续优化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就业创业中心、服务中心、资助中心、活动中心和学生管理服务系统、学生申诉系统等“五中心两平台”,通过细心服务、暖心助困、知心疏导、倾心共助等行动,切实解决学生“急难愁盼”问题。学校还围绕“学生党建前沿阵地、‘三全育人’实践园地、平安校园样板高地”的功能定位,建设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服务区,将领导、思政、管理、服务四种力量下沉到学生中,建立健全多部门联动、多主体参与、多渠道推进的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体系,增强学生的心理归属感,学生满意度由两年前的82%提高到目前的96%以上。

聚焦育人主体,突出多元协同,增强学生参与感。学校党委坚持以全面提升育人质量为中心,以高站位、高起点统筹规划工作部署,通过校领导联系二级院部“四个点对点”、副科级以上干部联系班级“四个面对面”、家校联动“手拉手”等活动,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各部门协同推进、二级学院具体实施、全校师生共同参与的育人格局。

坚持人人都是教育者,强调各门课程都具有育人功能、所有教师都负有育人责任。充分发挥专任教师的课堂主力军作用,坚持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领导干部带头走进课堂上课、听课、评课,打破“教而优则仕,仕而优不教”的怪圈,扎实开展课堂革命,组织专任教师、产业教授、学生共同参与的“三力并举”特色教研活动,精研课程体系、重构课程内容、精磨课堂设计、反思教学效果,推动教、学、管、评全过程改革。整合校内外资源,完善选拔培养机制,选优配强思政课教师和专职辅导员、兼职班主任“三位一体”的思想政治教育骨干队伍,并聘请业内的产业教授、专家、学者等担任社会辅导员,汇聚起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参与的育人合力。

结合医卫类学校的办学特色,建设“五位一体”的混编式双师型教师队伍。坚持产教互通、校企互聘、专兼协调的机制,拓宽从行业企业选拔优秀教师的渠道,打破学历和文凭的条框限制,吸引临床、生产一线的优秀技术技能人才来校工作,着力打造一支专任教师、兼职教师、产业教授、企业专家、领军人才的“五位一体”混编式“双师”型教师队伍,专业课教师“双师”素质占比不断提升。

为更好地构建“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育人格局,提升学生在教育教学管理中的参与度,学校还通过个性化学习、自适应学习、混合式学习等多元化的学习方式,帮助“学习者”用适合自己的方式“学在当学处”,提升学习效率。今年全校的军训工作,本着“师带生,生训生”的原则,由学校人武部一名老师负责培训学生教官,再由学生教官负责各个班级的军训工作,有效提升了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能力。

聚焦育人场域,突出整体贯通,增强学生获得感。学校党委坚持时时处处皆育人的育人理念,立足第一课堂,用好第二课堂,拓展第三课堂,探索“线上线下双线并行、课内课外同步实施、校内校外交替进行”的教学组织形式,打通各课堂间壁垒,实现三大“课堂”无缝对接、同向同行,构建全方位全场域全贯通的育人环境。

立足“第一课堂”,让理论教学“优”起来。狠抓课堂教学质量提升,推动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专业教育与通识教育、常规教育与创新教育的有机结合,扎实推进精品课程建设,持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每学期组织开展“苏护金课”评比,打造“示范课程”和“示范课堂”。

用好“第二课堂”,让实践教学“动”起来。利用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探索形成“校地融合、行思并举”的第二课堂融合创新模式,实施“掌握一项实践技能、参加一项志愿服务、加入一个实践团队、参与一个实践项目”的“四个一”工程,组织学生深入医院、企业、社区尤其是基层服务岗位和生产研发一线,开展社会实践、志愿服务、企业实习、兼职锻炼,打通学校教育与行业实践对接的“最后一公里”。

拓展“第三课堂”,让网络学习“新”起来。充分用好用活现代通信手段和技术,坚持线上线下相结合,打造网络“云课堂”,形成学习空间混合、学习资源混合、学习方式混合的新形态教学模式,实现“以教为主”向“以学为本”的学习模式新转变。目前,全校98%的教师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建立了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群,形成新形态教学资源库。

在“三大课堂”基础上,学校还大力整合淮安市域红色资源,挖掘周恩来纪念馆、刘老庄八十二烈士陵园、黄花塘新四军军部纪念馆等本地红色文化历史,打造重点突出、资源丰富、协同创新的淮安红色文化联合体,切实增强学生红色文化体验感和获得感。

聚焦育人模式,突出特色创新,增强学生幸福感。学校党委深刻把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与职业教育改革新要求,立足医卫类高职类型教育特征和学生思想行为特点,全面落实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的育人模式,注重学生综合素养,提升学生综合素质,聚力锻造品德高尚、知识扎实、体魄强健、心灵美好、尊重劳动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是现代职业教育的重要特征和育人模式。学校持续强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校企协同“四双”思政教育模式就是一项重要的特色创新。即建立校企协同思政教育“双主体”,学校从附属医院、实习医院、医药企业中聘请劳动模范、技术能手、大国工匠、道德楷模担任兼职导师,做到校内外思政教育目标相同、标准相同、力度相同;打造校企协同思政教育“双课堂”,学校坚持把思政课搬到实习实训点去,带教老师在指导帮助学生学习技能的同时,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打造思政实践“金课”;推进校企协同思政教育“双走进”,定期组织学校思政课教师走进医院、药企等合作单位,深入了解企业精神,切身感受行业文化,同时,邀请校企合作单位相关业务骨干走进学校,通过讲座、报告等形式,让思想政治教育与职业精神、职业道德培育更好地结合起来;探索校企协同思想政治教育“双评价”,积极完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评价体系,坚持校内学习评价与校外实习实训评价相结合,做到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内容多维化、结果运用多样化。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江苏护理职业学院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着力构建“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育教学生态,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在践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中书写学校发展新篇章。(朱传连  潘园园  杨然)

校对 徐珩

| 微矩阵

 报纸广告服务 新媒体广告刊例价 技术服务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369号新华报业传媒广场 邮编:210092 联系我们:025-96096(24小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4 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394号

版权所有 江苏扬子晚报有限公司

 苏ICP备13020714号 |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