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人气宝藏|横跨五千年的常州宝物,谁与争锋
来源:紫牛新闻
2022-09-02 14:45:05

紫牛新闻、扬子晚报网在江苏省委网信办、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共同指导下,在2022年8月至10月,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推出“宝物奇旅”融媒体行动。在各市区文旅及其所辖博物馆的联动推荐下,经过网友票选和专家遴选,最终选拔出具有江苏文化标识意蕴的“人气宝藏”。

说到常州,也许会有很多人以为常州是一个“硬汉”,这是一个硬朗的工业城市,但是常州也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名城,在常州能从五千年前良渚文化的遗存看到明清近现代的文物名胜,这十件来自常州的宝物,谁是你心中的最佳?以下排名不分先后。

1、南宋朱漆戗金莲瓣式人物花卉纹奁

南宋朱漆戗金莲瓣式人物花卉纹奁

通高21.3、外径19.2厘米,1978年常州市武进村前南宋家族墓出土,国家一级文物。

奁为木胎,整体呈十二棱莲瓣筒状造型,由盖、盘、中、底四部分扣合而成,合口处均镶包银扣。整器通体外髹朱漆,内髹黑漆。奁盖上运用戗金工艺刻画出一幅仕女消夏图:花园内山石嶙峋,柳荫扶疏,花径上挽臂而立仕女二人,一人手持折扇,一人怀抱团扇,两人神态亲昵,似在窃窃私语,一婢女手捧长颈瓶随侍在旁。

奁身四周十二棱间戗刻有荷花、牡丹、梅花、山茶、莲花等六组折枝花卉。奁盖内黑漆底上,有朱漆书写“温州新河金念五郎上牢”十字铭文一行。

以前人们普遍认为戗金工艺是从明代才真正发展成熟的,而常州出土的南宋戗金漆器,将戗金工艺的成熟期至少提前至南宋。

2、南宋景德镇窑影青观音坐像

南宋景德镇窑影青观音坐像

通高25.4、底座10.9×6.5厘米,1978年常州市委人防工程宋井出土,国家一级文物。

观音头戴化佛冠,面相端庄安祥,弯眉细目,秀鼻小口,胸佩璎珞,身披通肩大衣,双手结定印,手腕戴环钏,跣足,善跏趺坐于石崖之上,前面为莲花插座,净瓶和小鸟分列左右。观音所披大衣和石崖处施青白釉,釉质滋润,有冰裂纹,其余部分都为涩胎。

整件影青观音坐像胎质坚致细腻,釉质均匀滋润,釉色青如湖水、如玉似冰,是景德镇青白瓷中的上乘之作;人物造型比例协调,线条流畅,体态轻盈;细部雕琢十分精细,特别面部的刻划,匠心独运,连每根手指上的指甲都纤毫毕现,令人叹为观止。其不论是造型雕工,还是上色施釉,都是南宋景德镇窑最高工艺水平的体现,且出土地点明确,堪称我国古代瓷塑作品中十分罕见的艺术精品。

3、良渚文化十二节人面纹玉琮

良渚文化十二节人面纹玉琮

高31.8、上端射径7、下端射径4.5、上端孔径6.3、下端孔径4.7厘米,1973年常州寺墩遗址出土,国家一级文物。

这件玉琮,上世纪七十年代出土于常州郑陆镇寺墩遗址,为新时期时代良渚文化时期遗存。它通体墨绿色,呈长方柱形,外方内圆,上大下小,中间圆孔系对钻而成。外表分为十二节,每节以四角为中线,刻有人面纹四组,共四十八组。面孔由两条平行凸横棱、圆圈、凸横档构成,分别表示羽冠、眼睛、鼻子或嘴巴。眼睛为单线圆圈,鼻子或嘴巴上刻卷云纹。

4、春秋原始青瓷簋

春秋原始青瓷簋

高12、口径20.5、腹径27、底径20厘米,1972年常州市武进淹城遗址出土,国家一级文物。

器形为撇口,束颈,圆鼓浅腹,圈足,平底。肩部贴附绹纹环耳一对,两耳侧贴有S形的堆纹装饰,并不规则贴塑雏鸟七只,作栖息状,其中两鸟与两耳对称间距,与腹部的两条凸棱相连。腹部采用剔刺法制成密密匝匝的锥刺纹,横向排列为八个层次。小鸟的轻松稚拙与锥刺纹的深沉神秘融为一体,形成强烈的独特效果。其精巧的构思、高超的技艺令人观而叹之。

5、清恽寿平 蔬果四开册页

清恽寿平 蔬果四开册页

绢本设色,纵23.5、横30.8厘米,国家一级文物。恽寿平(1633-1690),江苏武进(今常州)人。他与“四王”、吴历并称“清初六大家”,于诗文书画成就皆斐然,花卉精研北宋徐崇嗣没骨法,重视写生,色彩明净,对明末清初花卉有“起衰之功”,影响遍及大江南北。从题款得知,作此画是恽寿平五十三岁,是其晚年得意写生之作,四开蔬果诗书画并美,相得益彰,合乎其“甚似则近俗,不似则离,惟能通笔外之意,随笔点染,生动有韵,斯免二障”的艺术要求。

6、宋定窑 紫定梅瓶

宋定窑 紫定梅瓶

梅瓶出土于金坛茅麓致和西侧第三座墓室,整体施酱色釉,外表泛黄色,瓶口窄小,整体造型优美匀称,颈短,肩宽,瓶身渐收,底部微微外撇,酱色釉与胎之间有一层呈透明状的黑色釉夹层,瓶内施洁白色釉,内口、底足釉薄处白胎显露。此瓶制作规整,无繁杂装饰,为定窑中难得的佳品。宋代定窑瓷器以白瓷居多,单色釉瓷稀有,单色釉烧制十分困难,胎体原料比普通白瓷要求更为严格,胎体外挂一层很薄的釉层,经过上千度的高温烧制,窑变极难控制要达到釉色纯正,通体一致。

7、春秋独木舟

春秋独木舟

系1965年在出土于武进淹城遗址内城河北段的泥炭层下。独木舟长为7.45米,中间宽为0.69米,深为0.36米,底厚0.04米,帮口厚0.024米。舟身整体呈尖头敞尾形,系用整段木材挖空制成。外壁木纹依旧,舟舱两边上端各有一排孔眼,内壁焦炭和斧凿加工痕迹清晰可见。

经C14测定,独木舟距今约2800年,其时为西周晚期。结合同一地层出土的青铜盘、牺匜、青铜牺簋及陶罐等器物形态,可推测淹城建筑于西周晚期。淹城独木舟是西周晚期留存至今具有厚度的生命痕迹,其出土为淹城这一中国第一水城增加了完整性,为研究古代人类水上交通工具史和淹城历史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8、宋牡丹纹银托盏

宋牡丹纹银托盏

这套银托盏1992年出土于原沙河乡新沙村南宋周德清墓,由银盏与银托盘两部分组成,银盏高7厘米,使用复合工艺,由内外两层构成,为一级文物。内层锤揲成半球面并使用錾刻工艺錾刻出一对枝叶繁茂且首尾呼应的盛开牡丹。外层包括外部盏体和底足部分,采用锤凸花高浮雕和细线錾刻工艺,锤凸出高浮雕的缠枝牡丹图样。内层口沿翻卷正与外层口沿相扣,稍加一焊接便形成一完整的银盏。这种内外夹层工艺系宋代金银器制作的首创,不仅可令盏杯内外纹饰更加饱满丰富,同时增强了器物的厚重感。

9、新石器时期 骨版

新石器时期 骨版

出土于金坛区三星村遗址,为新石器时期马家浜文化中晚期的器物,以大型哺乳类动物骨骼制成。通体呈上窄下宽的扁薄长方形,每片的正面微弧鼓,背面稍平整。器物表面精磨并抛光,正、背面的刻纹基本对应相同,布局制作十分精巧。这四片骨器的纹样两两间还存有对称对应的内在联系,表明它们是一有机的整体,给人以诡秘莫测之感觉。

10、新石器时期 石钺(含饰、钺墩)

出土于金坛区三星村遗址,为新石器时期马家浜文化中晚期的器物。材质为硅化藻球粒灰岩,灰白色。石钺上窄下宽,中部厚实,顶部弧平,中部偏上有一双面凿孔,通体精磨抛光。钺饰为哺乳类动物骨骼雕刻而成,前部低矮,后部高起并有一圆形穿孔,下底边平直且有四个半月形透孔。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沈昭

校对 徐珩

| 微矩阵

 报纸广告服务 新媒体广告刊例价 技术服务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369号新华报业传媒广场 邮编:210092 联系我们:025-96096(24小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4 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394号

版权所有 江苏扬子晚报有限公司

 苏ICP备13020714号 |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