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提高劳动争议仲裁的工作效率,凸现劳动仲裁的效率价值,更好地实践“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盐城市亭湖区文峰街道创新工作机制,本着“及时、方便、快捷、公正”的宗旨,将调处关口前移、重心下移,将街道、村居、企业、辖区网格有效结合,建立不同层面、流动式的调解机构。2021年,街道调解中心共受理调理案件46起,调解结案43起,调解未成移交区劳动监察3起,调解成功率达92%。充分发挥街道劳动争议调解组织预防和化解劳资纠纷的作用,为维护全区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发挥了积极作用。
2019年7月,根据该街道工作实际和市、区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要求,街道成立了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中心,由街道人社中心、司法所、社会治理局等相关科室人员组成,并建立健全街道劳动争议调解组织,全街15个村居及部分企业都建立了调解组织,同时建立了预防、预报机制。为将矛盾化解在基层萌芽状态,进一步缩短案件处理周期,调解中心加大调解的深度和力度,创新工作思路,以流动服务的形式深入社区开展调解工作。工作中主要做到了“三个贴近”。一是贴近社区。健全街道社区劳动争议处理平台正常行动机制,扩大劳动仲裁在社区的影响,在双元路社区组织了“调解进社区”工作,方便了职工维权;二是贴近企业。定期到企业进行走访,及时掌控情况,指导用人单位依法进行劳动管理,做好《劳动合同法》、《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实施各项指导工作,提醒用人单位正确理解、适用法律法规,有效减少劳动人事争议案件的发生;三是贴近服务。在接到当事人申请后,由调解中心工作人员与社区劳保员对接,约定调解时间、地点以及双方当事人,第一时间内在申请人就近的社区开展劳动争议调解工作,让当事人体验到优质便捷的服务,切实化解各种矛盾纠纷,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街道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中心积极建立流动式调解工作机制,不拘泥于调解的具体流程,安排调解人员走进企业办公室,深入职工家中,分别做好劳动争议双方的调解工作,使矛盾得到有效的缓减。 通讯员姜艳
校对 王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