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聊吧 | 人到中年,如何与自己握手言和
2022-08-09 11:37:57

近期正在热播的电视连续剧《张卫国的夏天》戳中了不少观众的心窝子,主人公们人到中年,糟心事一轮接着一轮来,又心酸又好笑。这个“中年渡劫”的故事引起不少观众共鸣:“这剧可太适合和爸妈一起看了。”也有的中年观众觉得“好真实,导演是不是偷看了我的生活。”

人到中年,身体不如二三十岁时那么健壮,父母也渐渐迈入需人照顾的晚年,婚姻生活进入围城,职场晋升似乎遇到天花板,小孩开始青春叛逆,自个儿的收入还不如隔壁老李……桩桩件件都让人头大心累。有观众感叹,年轻时也曾意气风发,人到中年成了霜打黄瓜,这现实让人如何面对?本期心理聊吧,我们和中国心理卫生协会会员、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张燕聊一聊,如何与中年的自己握手言和。

图 | 视觉中国

衰退与焦虑,中年人的一道坎

“这两男主,真不知道说谁更悲催。”在剧中,人到中年的张卫国和林宏年的中年危机把两人生活都带到低谷去了,一个父亲去世还被骗了70万,一个被迫辞职婚姻亮红灯,两个中年人的焦虑生活让不少观众共情。

人到中年,来自职业、家庭、人际关系等方面的压力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在职场上,中年人处于比较稳定的状态,职业发展前景是最大问题,如果遭遇职业上升空间缩小、职场碰壁、怀才不遇等情况,心情是会比较痛苦,“这方面在男性身上体现得更为明显。”

家庭问题则需要夫妻双方共同面对,随着孩子逐渐成年,在如何与青春期孩子相处、如何教育引导孩子都需要父母不断地探索解决方法,“作为父母,如果很难接受孩子个性的发展也会产生挫败感、失控感。”长期处于压力环境中,负面情绪得不到排解,抑郁情绪很可能就会找上门来,随之而来的躯体症状也会显现,“严重的可能会导致躯体疾病,比如消化系统疾病、三高、心梗等等,甚至发生惨痛的、令人惋惜的事件。”

在谈及如何与逐渐成年的孩子相处时,张燕也给出了一些建议,“确实随着孩子的成年,父母能为孩子做的事越来越少,但还是能在孩子需要时提供一些力所能及的帮助。”她认为爱孩子就要学会信任孩子,学会放手,不溺爱不抛弃,才能让孩子真正独立起来。“另一方面,中年人也面临着自己的父母双亲越来越年迈的情况,照顾父母也是中年人应尽的责任,这是一个付出和感恩的机会。”

除了现实生活中的压力,中年人还要面对身体、生理机能的变化。人到中年,不论是男性还是女性都将经历人生一个重要的转折时期——更年期,“更年期阶段除了生理体能、功能容易发生退化,一部分人在精神方面,神经系统也容易变得敏感,甚至衰弱。失眠多梦、食欲不振、精神焦虑不安或者出现抑郁情绪都是常见的。”张燕在工作中也曾遇到过这样的例子,“这位中年女性特别容易被他人的负面情绪影响,但她并不理解自己为什么情绪会这么敏感,因此产生了严重的焦虑情绪,甚至需要药物来帮助降低焦虑水平。”张燕表示,焦虑情绪在中年女性身上非常常见,如何应对、处理焦虑状态也是中年人的一道坎。

杯酒遣寂寞?学会与孤独成为朋友

寄托着深厚情感的剧院一脚把张卫国给“踢”走,住了几十年的家突然变成了别人的房子……张卫国的糟心事无人倾述,只能在一杯一杯的酒中排解自己,他的孤独和无力令人动容。当我们谈及中年人的困境时,“孤独感”这种精神困境常常被人们提及,有网友表示,随着自己年龄的增长,步入中年后越来越感觉人生孤独无常,年轻时有一大堆爱好,每天过得忙碌但充实,对未来充满了美好的幻想。但到了中年,或许已经实现了少年时的梦想,但却迷失了未来的方向,“明明每天很多事,但孤独感却挥之不去。”这是不少中年网友的内心写照。

张燕认为,孤独没有什么不好的,我们之所以认为孤独不好是因为自己害怕孤独,不同年龄段的人都面临着不同的孤独,孤独是人生的一种常态,解决的核心方法就是与孤独成为朋友,爱自己,学会和自己在一起。在哥伦比亚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的小说《百年孤独》中有一段话:“生命中有过的所有灿烂,终将要用寂寞来偿还。人生终将是一场单人的旅行,孤独之前是迷茫,孤独之后是成长。”孤独者的精神世界也可以是丰富的、积极向上的、充满活力的,学会在与自己相处、与自己对话的过程中去找寻自我,对于中年人来说尤为重要。享受生活中的孤独换而言之就是去爱自己,与自己对话,“爱自己,才能健康地爱别人,去照顾负担其他人。”

五十而知天命,别被“完美”绑架了

“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说的就是人到了四十岁经历了很多事情,有了自己的判断,不会轻易被他人迷惑,到了五十岁后就要“知天命”了,明白很多事情不是人力所能支配的,顺其自然不去强求事事顺心如意,说白了就是“看开了,想开了。”很多中年人的焦虑、烦忧往往从旁人而来,“别人怎么一个月收入比我高这么多?”“他凭什么能升职加薪?”“人家的孩子怎么考得更高分?”“我为什么就是做不到尽善尽美?”被自责、焦虑、怨愤困扰着的中年人不如试着去接纳“不完美”,别让“完美主义”绑架了你。

张燕认为:“要求完美本来就是一种强迫性思维。”当我们还年轻时,精力旺盛,会不断尝试去奋斗成功,而随着时间推移会渐渐发觉生活本就没有完美可言,自己不完美,伴侣不完美,孩子不完美,父母不完美,工作不完美……似乎不完美才是人生常态。“对于自我的部分我们可以改善,但对他人部分我们可以影响而无法改变,就要学着去接纳。”张燕给出了一些建议。通常来说,中年人会有“思维反刍”的习惯,也就是喜欢回忆、反省自己,“如果这些习惯在产生不良情绪时,这时我们需要跟自己说‘暂停’,可以想象在身上装一个按钮切换到积极模式;或者允许自己把那些不好的事暂时放在某个角落,把大部分的专注力拉回当下,做一些积极有意义的事情,重新建立好的回忆和连接;经常写感恩日记也是非常好的方式。”

懂得感恩,知足常乐,这并不是什么心灵鸡汤,而是真正实用的心灵指南,让我们把目光专注于当下,感受生活中点滴微小的幸福,创造美好生活,每个人都做得到。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沈昭

校对 李海慧

| 微矩阵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369号新华报业传媒广场 邮编:210092 联系我们:025-96096(24小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4 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394号

版权所有 江苏扬子晚报有限公司

 苏ICP备13020714号 |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