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游记 | 石头城、定林寺、凤凰台……陆游的南京印迹
2022-08-04 17:18:38

乾道六年(1170)闰五月十八日,陆游从山阴出发,远赴夔州任通判,他沿运河通长江,溯江而上,一路历尽艰险。途中按日记下旅途所见所思,写成《入蜀记》六卷和入蜀诗五十八首。在江苏境内,陆游也记下了苏州、常州、镇江、南京当时的风土人情。

在这一年的七月初,陆游来到南京,在城内前后盘桓五日。这是陆游在江苏境内的最后一站,这五日,他去了哪里,追古思今,又发出哪些感慨?

云游记 | 岸边战马、平望蚊子、枫桥钟声……陆游的苏州印象

云游记 | 东岳庙、崇胜寺、奔牛闸……陆游的常州行迹

云游记 | 齐梁帝陵、多景楼、金山欢聚……陆游的镇江半月游

云游记 | 瓜洲、东园、佛狸祠……陆游的扬州之旅

   陆游尺牍


“若异时定都建康”

乾道六年(1170)七月五日这天,江面上有大风,天将拂晓,陆游不得不起身盖上薄被,晨起后,又觉“凄然如暮秋”。那时的江面比现在要宽阔许多,陆游过龙湾时,见浪涌如山。望石头城,山不甚高,但峭立江中,如一堵墙。“凡舟皆由此下至建康,故江左有变,必先固守石头,真控扼要地也”。石头城所在是秦淮河与长江的交汇处,“因山以为城,因江以为池,地形险固,尤有奇势”,是保障建康城西部安全的军事重镇。

自离家以后,陆游一路行来,心之所念,无不是收复中原,驱除金兵,对各地地理形势也多有留意。

路过镇江,他去了六朝刘宋开国皇帝刘裕的龙兴之地,想到刘裕北伐的战绩;到瓜步山,游览了佛狸祠,想到了当年的南北对抗的形势。

陆游两岁的时候,南宋建立。他们那一代人的成长空间,充斥着抗敌御侮、收复中原的呐喊。比他小一岁的范成大,比他小两岁的杨万里,比他小十五岁的辛弃疾,无一不力主抗金。陆游很早就立下“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的壮志。

陆游自新河入龙光门(水西门),在龙光门的右侧,旧有赏心亭和白鹭亭,陆游此时又见门左设二水亭,很是壮观。但赏心亭为二亭所蔽,颇失往日登望之胜。

当天,陆游停泊秦淮亭。晚间小雨,有右文林郎、监大军仓王烜来访,因是七夕前一天,两人还谈到了节日习俗。王烜说,镇江人用七月初六为七夕。这是为什么呢?他解释,因为南唐特别重视七夕节,镇守镇江的皇子要在七夕这天赶回南京赴内宴。所以,皇子便常在六日乞巧,七日一早便快马驰入南京。沿袭成俗,镇江一带到南宋时仍注重七月六日,而非七日。这种地方性的解释,让熟悉文史的陆游有些不以为然,他在《入蜀记》中写道:赵光义在位时,也曾下诏,禁以六日为七夕,说明北方一些地方也有这样的习俗。王烜所说恐怕不然。

七夕一早,陆游去了今朝天宫一带,游览位于那里的天庆观,之后又去了清凉山广惠寺。方丈宝余大和尚陪他登石头城。陆游见如此形胜之地,“大江天险,都城临之,金汤之势比六朝为胜”,不由感慨,如果他日定都建康,“则石头当仍为关要”。

南京是六朝古都,唐时,李白做御史中丞宋若思的幕僚,就曾以宋若思的名义,上表建议迁都金陵。到南宋时,主战派众将一力主张迁都建康,岳飞、李纲、胡铨、张浚等均持此议,如张浚,他就认为:“东南形势,莫如建康,人主居之,可以北望中原,常怀愤惕。至如钱塘,辟在一隅,易于安肆,不足以号召北方。”陆游非常赞成这一主张。在临安时,他就曾上书建议建康和临安同为临时首都,以图将来以建康为根基,完成北伐大业。陆游认为,定都建康,一可鼓舞民心士气;二来也有利于从江淮出师,直指黄河以北。

而现在,站在石头城上,陆游深感自己壮志未酬,却于残年走巴峡,与前线的距离越来越远,此刻他的惆怅不言自明。“若异时定都建康”云云,多少让人有些感伤。

   清 樊圻


再访定林寺

七月八日,陆游游览钟山,先谒太平兴国寺,后至定林寺、半山园旧址。这已是陆游第二次游览了。乾道元年(1165),41岁的陆游由镇江府通判转任江西隆兴军府通判,途经建康时,也曾冒雨前往。

定林寺内有王安石的书斋“昭文斋”;半山园则是王安石晚年归隐之地。而王安石,是陆游祖父陆佃的恩师。

陆佃生于庆历二年(1042),“少时羸弱苦读,游学四方”。嘉祐八年(1063)八月,王安石的母亲去世。按当时礼制,他即刻办好解官手续,扶柩离京,归江宁守制。他利用这段时期的闲暇和清静,从事学术研究。得知王安石闲居江宁,许多青年学子呼朋引伴,千里迢迢,登门求教。如,彭汝砺、杨骥来自鄱阳,龚原来自处州,王据来自临川,沈凭来自桐川,蔡京来自兴化……一时之间,“士子归赴如市”。

当然,这其中也有来自越州的陆佃。他曾作《依韵和李知刚黄安见示》追忆当时盛况,赞誉王安石学术的博大精深,以及他门下千骑并驻、桃李满园的动人景象。

陆佃后来官至尚书右丞,“平日就师十年,不如从安石一日”,他给予王安石如此之高的评价。陆游深受陆佃影响,对王安石也很是崇拜。

在1165年的这次探访中,陆游曾在定林寺壁上留字“乾道乙酉七月四日,笠泽陆务观冒大雨独游定林”,长叹而归。此次再访,他看到已有人将他的字移刻到岩石之上,“读之感叹,盖已五六年矣”。今紫霞湖公园内,陆游的摩崖石刻遗迹犹存。

陆游以前听说,著名画家李公麟曾为王安石画了一幅画像,挂在他的定林寺读书处。但一场大火之后,“尺椽无复存者”,画像自然也成灰烬。而在他返程再至王安石故居半山园,又看到断壁残垣,“残毁尤甚”。此时离王安石离世不过80余年。

80年间,早已物是人非,赵宋王朝也成了偏安一隅的小朝廷。南宋建立40余年,兵戈未息。在苏州,陆游见“道旁多军中牧马”,在瓜洲两天,陆游见经此渡口的军人,有千人左右。在南京,陆游也能感受到战争的气息。

七月九日,陆游游城南保宁、戒坛两寺,这两座寺庙在凤凰台一带,台上有李白诗“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但此时的凤凰台已非唐时李白笔下的景象,凤凰台遗址竟成“大军甲仗库”,用来贮备军用物资。

戒坛寺,古称瓦棺寺,有一座瓦棺阁。南唐后主时,北宋朝廷遣武人魏丕来使,南唐即在瓦棺阁宴请,又以为他是武人,不能为文,便请其赋诗。不料魏丕揽笔成篇,最后一句是:莫教雷雨损基扃,让后主君臣大惊失色。

魏丕是宋初上层官吏,1999年孟津县出土了他的墓志。据墓志,魏丕在后周时结识柴荣,进入军队,南征江淮,入宋后,屡立战功,做过地方刺史和知军州事等职。

魏丕出使南唐当在964年11月,后主李煜母丧,魏丕受命前往吊唁。到大江北岸时,遇烈风,不能渡。魏丕叱舟人解缆,说:“奉君命,仗忠信”,这点风浪能耐我何!到长江中流,惊飙怒涛,恬然俱息,波澄月朗,皎如白昼。魏丕命笔赋诗,中有“汀寒无鸟宿,浪猛有人行”之句。

魏丕幼喜儒学,是有诗书功底的,只是南唐人不知道,以为他只是个武人罢了。而魏丕在吊唁期间,对江南形势作了一番侦查。返回北方后就上奏表,陈说攻取南唐的策略。宋太祖“甚奇之”,但因师出无名而作罢。等到拿下南唐后,宋太祖“念公昔日画策之忠”,为他升了官职。

南唐亡后,这座瓦棺阁也为兵火所毁。陆游所见的瓦棺阁是后人重修,也废为军营了。

   清 樊圻


“孤臣老抱忧时意,欲请迁都涕已流”

此次途经南京,陆游停留了五日之久,到七月十日一早,他便出建康城,到石头城,得便风,张帆而行。至此,他的江苏之旅才告结束。

从苏州入江苏境,再至常州、镇江、扬州,最终从南京出境,一路行来,陆游所思所想,仍是抗金大业。对南京的军事地理的重要性,他也一直念念在兹。

这年年底,陆游结束了万里长江行,到达夔州任所。次年(1171年)正月,在睡梦中,陆游仍然想着迁都建康,北伐抗金:

梦里都忘困晚途,纵横草书论迁都。

不知尽挽银河水,洗得平生习气无。

不知道挽尽银河之水,能洗掉我平生爱议论国事的习气吗?

终其一生,南宋都没有迁都建康的意愿。而陆游的北伐抗金之心,也丝毫没有动摇过。

宋孝宗淳熙五年(1178),陆游应诏东归,在八年之后,再度船泊建康城。登上赏心亭后,极目远眺,难耐澎湃心潮,写下一首七律:

蜀栈秦关岁月遒,今年乘兴却东游。

全家稳下黄牛峡,半醉来寻白鹭洲。

黯黯江云瓜步雨,萧萧木叶石城秋。

孤臣老抱忧时意,欲请迁都涕已流。

黄牛峡,位于西陵峡中段,距宜昌市区45公里;白鹭洲,在江东门外的长江边,当时陆游还能看到。瓜步,今渡名尚存,位于长江北岸,现归属南京六合区。

“孤臣老抱忧时意,欲请迁都涕已流”,蕴含了未能推动誓师北伐收复故土、以雪靖康之耻深深的感慨和不甘。

嘉泰元年(1201),陆游76岁,依然壮心不已,“中原未清,今天下巨镇,惟金陵与会稽耳”。心心念念,仍是要迁都、北伐。

校对 王菲

| 微矩阵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369号新华报业传媒广场 邮编:210092 联系我们:025-96096(24小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4 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394号

版权所有 江苏扬子晚报有限公司

 苏ICP备13020714号 |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