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在,家就在!”19岁女生捐髓救母
2022-07-29 09:46:37

近日,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为一名来自安徽的患者进行了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董女士因被确诊为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情况十分危急,而提供这救命的造血干细胞的,正是她19岁的女儿小郑。“妈妈在,家就在!”当得知自己配型成功,小郑毫不犹豫要将自己的骨髓移植给妈妈。

记者了解到,董女士的丈夫在外地打工,女儿小郑刚上大一,小儿子还十分年幼。因几年前曾患过乳腺癌,今年3月,董女士前往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进行随诊。因检查发现她的白细胞数量不够,医生建议董女士住院详细检查。女儿小郑回忆道,“妈妈在家里面就感觉没有力气,而且经常头晕。”

住院过程中,董女士做了骨髓穿刺和基因检测,发现患有高危型的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有向白血病方向发展的风险。南医大二附院血液科主任施小凤告诉记者,在董女士确诊之后,医生为她设计了治疗方案,做了两个疗程的化疗,但是造血干细胞移植是唯一能够治愈的方法。

患有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患者,如果骨髓没有得到缓解,随时可能发生感染加重或者出血死亡。化疗过程中,董女士出现两次反复发热,病情危重,找到合适的造血干细胞移植的供者刻不容缓。然而考虑到移植的费用,董女士一度想放弃治疗。在家人和医生的劝说下,董女士同意接受造血干细胞移植,医院也帮助她申请了2万元的基金救助,这无疑是“雪中送炭”。

亲人便是寻找合适的造血干细胞供者的首选。董女士的儿子还小,配型的希望落到了董女士的哥哥和女儿小郑的身上。经过多方辗转,血检结果显示董女士的哥哥配型失败,女儿配型成功。得知此事,小郑非常激动,“我妈特别心疼我,她不想让我捐献。”小郑说,“但是我觉得很幸运,我的生命是妈妈给的,我要报答她!”

6月30日,经过前期准备,小郑开始进行造血干细胞采集。“一般人采两天就行了,我采集了三天,因为医生说我不是很强壮。”小郑回忆道,第一天采集的时候她感觉心跳特别快,“整个人都是麻的”,头晕恶心。而另一边的移植仓里,董女士难忍心中情绪,流下了泪水。小郑说:“我爸告诉我,妈妈在舱里面哭,于是我就给她打视频电话,说我感觉挺好的,让她放心。”

小郑告诉记者,她初中和高中都在学校住宿,每次回家都很依恋妈妈,走的时候也总是依依不舍。“我经常在宿舍里抱着妈妈洗过的衣服和被子,感受家的味道。”上大学后,小郑也选择了离家近的一所大学,方便经常回家看望父母。哪怕在学校里,也是每天都要和妈妈打视频电话。“现在她在南京住院,更是每天都要和她打四五个视频电话。”

经过南医大二附院血液科孟庆齐主任、陈婉如医生加班加点的工作,三天后,移植顺利完成,目前董女士血象恢复正常,正在康复中。施小凤主任介绍说,“移植以后满一个月要做骨髓穿刺,来看她的微小残留病灶以及嵌合率。目前从患者的血象来看,移植应该是顺利的。”

实习生 蔡雨凡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于丹丹


校对 陶善工


特别声明:本文为扬子晚报新媒体平台“紫牛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个人或机构观点,与紫牛号立场或观点无关。紫牛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如因文章内容、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扬子晚报法务部。

| 微矩阵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369号新华报业传媒广场 邮编:210092 联系我们:025-96096(24小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4 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394号

版权所有 江苏扬子晚报有限公司

 苏ICP备13020714号 |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