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南京工业大学柔性电子(未来技术)学院教学院长秦天石。
2022年,我国十四五规划全面展开。规划纲要中明确指出“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这一指示精神,将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性提上了历史的新高度,凸显当下我国对“科技自立自强”的时代需求。柔性电子领域是十四五期间,国家重点关注项目。在产业变革的新赛道上,中国如何抢占先机,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需要构建全新思维,尤其是新的产业思维。因此,我们柔性电子(未来技术)学院应运而生,今天,我就带大家全面了解一下学院情况。
南京工业大学柔性电子(未来技术)学院瞄准未来前沿性、革命性、颠覆性技术人才需求,立足柔性电子,面向信息显示、人工智能、先进材料、医疗健康、低碳能源、泛物联网和国防军工等应用领域,探索中国特色未来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培养路径,打造引领未来科技发展和培养复合型、创新性人才的教学科研高地。这是一支起源于海外、扎根于祖国的创新团队,也是全球最早涉及有机光电子学领域的团队。学院创始人中国科学院院士黄维教授在构建柔性电子学的理论体系框架、实现有机半导体的高性能化与多功能化、推进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化方面做了大量富有开拓性、创新性和系统性的研究工作,是中国柔性电子学科奠基人与开拓者,被业界誉为“柔性电子学之父”。学院拥有光学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点,拥有“本硕博”全链条一体化贯通式人才培养体系。
立德树人,构建一流师资队伍。学院以中国科学院院士黄维教授为学科带头人,大师领航,是一支德才兼备、造诣深厚,学科背景交叉、学缘结构合理的创新团队。团队汇集了来自剑桥大学、帝国理工学院、美国西北大学、美国加州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南洋理工大学等世界一流大学的杰出学者,以活跃于国际学术最前沿的青年学者为学术骨干,全部核心成员均具有海外研究经历。其中,中科院院士1人,国家重要人才计划入选者13人次,国家重要青年人才计划入选者14人次,以及各类省部级以上人才累计120余人次。
守正创新,产出一流科研成果。近年来,学院承担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260余项,在《自然》(Nature)、《科学》(Science)等国际顶级学术期刊上发表系列具有高显示度的原始创新成果,助推南工“自然指数”快速攀升,业已成为一个在海内外具有较大知名度的优质品牌,在柔性电子科研领域具有显著特色及国际学术影响力。学院以南京工业大学为第一单位发表SCI论文1000余篇,申请公开发明专利400余件,授权140余件。研究成果先后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教育部高校自然科学奖一等奖等国家级、省部级科学技术奖励10余项,获中国光学学会光学科技奖一等奖、中国电子学会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和京博科技进步奖等重要行业学会奖项。研究成果两次入选教育部“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等奖励,打造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中国典范。
协同联动,构筑一流科研平台。学院设立有机光电、纳米光电、生物电子以及先进能源四个研究所,以及柔性电子技术、碳基能源技术两个研发中心,拥有国家江苏先进生物与化学制造协同创新中心(柔性电子研究部)(“2011计划”)、有机电子与信息显示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级柔性电子材料与器件国际联合研究中心、教育部柔性电子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国家柔性电子创新引智基地(“111计划”)、江苏省柔性电子工程研究中心、柔性电子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建设点(江苏省柔性电子重点实验室)等多个国家级、省部级及国际联合科研平台。与自然出版集团合作创办国际学术期刊npj Flexible Electronics(《npj-柔性电子》)列入JCR材料科学、工程学科的Q1区,以及中科院期刊分区1区。
接下来我来介绍一下柔性电子学专业。
柔性电子学以电子科学与技术为核心学科,综合了以物理学为代表的基础学科,以电子信息为代表的前沿学科,从电子材料和器件的动态柔性行为出发,以光电材料、器件物理、柔性工艺和系统集成为研究对象,促进基础学科与应用学科的深度交叉融合。柔性电子学以电子科学与技术为核心学科,综合了以物理学为代表的基础学科,以电子信息为代表的前沿学科,从电子材料和器件的动态柔性行为出发,以光电材料、器件物理、柔性工艺和系统集成为研究对象,促进基础学科与应用学科的深度交叉融合。
本专业以立德树人的培养思路为核心,构建具有高水平和影响力的人才培养体系。坚持以具有家国情怀、责任担当、追求卓越的科学与工程技术人才培养模式为重点,学生不仅具有健康体魄、高尚品德和广博学识,而且具备国际化视野、原始创新能力和持久竞争力。所培养的学生能够充分服务于以柔性电子学为核心的新兴产业,成为半导体、集成电路、先进制造、新材料、人工智能、生命健康和国家安全等关键领域的核心人才。
最后我再介绍一下各位同学和家长关心的本专业的就业前景。
本院毕业生就业率均在99%以上,毕业后去向分为三种:一是在国内升学,目前我院有一批优秀毕业生继续在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厦门大学、东南大学、西北工业大学等知名双一流高校深造。二是境外留学,因为我院很多教授都有海外合作课题组,经教授推荐,有很多学生进入了英国剑桥大学、帝国理工大学、瑞典林雪平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南洋理工大学、德国柏林自由大学等知名海外高校进修。三是直接就业,近年来国内高新技术产业对柔性电子相关人才需求强烈,我院很多毕业生都进入了行业龙头上市企业的核心技术岗位工作,如中国电子科技集团、京东方科技集团、台积电(南京)、深圳天马微电子、上海和辉光电、晶科光伏科技、宁德时代等知名企业。
同学们,柔性电子是中国科技的未来。柔性电子技术能够突破经典硅基光电子学的本征局限,为后摩尔时代的器件设计集成、能源革命、医疗技术变革等提供创新引领,是我国自主创新引领未来产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柔性电子技术是一场全新的电子技术革命,欢迎你加入我们。
校对 徐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