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河西外国语学校:传承南外基因,铺就成才坦途
来源:紫牛新闻
2022-06-15 18:41:19

南京河西外国语学校是南外教育集团成员校,与南京外国语学校一脉相承。广受好评的小班化教学、因材施教的个性化辅导、带领学生自主设计制作F1赛车、游泳课设为常态课程……这些教学亮点让年轻的南京河西外国语学校成为河西教育的新名片。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走进校园,走近师生,从不同视角揭秘南京河西外国语学校拔节生长的秘密。

讲述人:初二(6)班 曹一帆

从年级中等水平一跃成为学校优秀班集体,我想这首先归功于班主任刘莹莹老师。刘老师每天不是在班里,就是在来班级的路上,仿佛“长在班级里”。她喜欢找我们谈心,鼓励我们多去办公室找各科老师问问题,慢慢引导了全班自主自觉、积极进取的班风。我们班只有26位同学,老师会关注到每一位学生,并且为我们制定个性化辅导。大家在老师的引导下分成多个学习小组,互相学习,你追我赶,才有了今天班风正、学风浓的初二(6)班。

像初二(6)班这样的班级在河西南外比比皆是。小班化教学是河西南外的特色也是优势,从2012年创办之初,南京河西外国语学校初中部就实行30人的小班制,小学、高中采用40人的小班制,英语再分双班上课,开展个性化教学。教师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布置个性化作业,提供个性化作业批改和辅导,大大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在小班化的基础上,各班还实施小组合作学习模式。高二(2)班班主任陈玉露介绍,除了小组合作,班级中还设有目标卡、导师制等特色管理。每阶段学习中,学生会制定学习目标卡,并在板报区展示,以此促进学生不断向上发展;导师制则是高中班级里每个学科老师会分到4-5个该学科相对薄弱的同学,既能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在整个班级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讲述人:初二学生 滕欣玥

我是学校“南风吟诗社”的社长。我认为古诗词吟诵就像南风一样,轻轻吹进我们的心里。“吟诵”课程一改大家对于古诗词枯燥无味的认知,激发大家学习的兴趣,让我们更加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我还和同学们一同参加了南京市“汉语周”经典诵读比赛,获得了一等奖的好成绩。

讲述人:高一学生 王家欣

我的梦想是成为一名飞行员,因为了解到陆空通话需要运用到无线电,出于此我主动加入了学校业余无线电俱乐部。作为团队一员,我和学长学姐们参加了CQWW SSB DX Context 国际短波通讯竞赛,获得了中国区第2、亚洲第7、全球排名45的好成绩。无线电成为我联通世界的载体,也是我追逐梦想的推力。

在“2021年度南京市中学校本精品课程展示评比”中,徐正老师主持、麻燕老师参与的校本课程《古典诗词吟诵剧编演课》获得南京市一等奖;2021年7月,河西南外积极承接4区总部电台任务代表国家参加IARU国际业余无线电短波通信锦标赛,完成QSO(通联数量)高局居全国各区之首……河西南外的校本课程已成为培养学生自我学习、自我管理、自主发展的重要载体。

依托南外本部以“基础性课程、拓展性课程、荣誉性课程”三类课程为阶梯的“金字塔式”立体课程结构,南京河西外国语学校建立了多元课程布局。模拟联合国、F1 in school、游泳、击剑、英文电影赏析与配音等不同学科领域都有丰富的选修课程供学生选择,学科竞赛类、特色英语类、STEM课程类、人文社科类、艺术体育类等一应俱全,多元的课程布局已然成为“河西南外样本”。

讲述人:高二学生 王宇光

我的梦想是成为一名航天工程师,目前我已经获得世界机器人大赛全国一等奖、智造创新奖,2021年第五届全国青少年无人机大赛(江苏省赛)一等奖,入选全省仅24人的2021年省中学生科技创新后备人才培养计划等。学校为我们争取各大竞赛的参赛名额,借助各项活动激发我们的科学兴趣,营造科技创新氛围,这让我能在热爱的竞赛中不断突破自我。

河西南外重视学科竞赛的开展,依托有丰富教学与竞赛辅导经验的教师团队,配套设施齐全的专业学科教学实验室,开设了化学、生物、数学等竞赛辅导类课程。生物竞赛辅导教师王红军介绍:“高一生物第一节课,我们就鼓励学有余力的学生报名参加生物竞赛。学校生物竞赛辅导能帮助学生在知识扩展和自主发展的道路上越走越宽,以良好的学科竞赛成绩赢得高校强基计划、综评申报的先机。”

自2016年第一届高中学子入校以来,河西南外每年均有学生参加学科竞赛并取得优异成绩,其中李子龙同学获得 2020年全国中学生生物学联赛全国二等奖、江苏省一等奖,常天成同学获得2018年中国化学奥林匹克竞赛江苏省二等奖,杜宾同学获得2019年全国中学生生物学联赛江苏省二等奖。

南京河西外国语学校小学部与初中、高中部为一体,构建了小学部特有的Tri-U课程,从“优知、优情、优能”三个维度培养学生。基于丰富的校本课程,小学部一直引领教师进行跨学科融合教学的研究,《主题任务驱动下小学跨学科课程的多维建构研究》也于2022年成功立项江苏省“十四五”规划课题,以“自然-人文-未来”为主题,在全校范围内推广基于学科融合的主题活动设计与实施,促进学科融合,优化国家课程的实施,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合作学习。

一大批同学在国家级、省级、市级比赛中崭露头角,展现河西南外风采。其中,十余名学生参加中国少年科学院“小院士”课题答辩赛,荣获国家级一、二、三等奖;查又铭同学的发明创造作品荣获科技创新大赛省一等奖并申报专利;刘依诺同学在第三届国际青少年编程竞赛(全球)决赛中荣获全球铜奖,其余9位同学荣获中国区金、银、铜奖。

作为南京外国语学校教育集团重要成员,学校之间长期共享课程资源。河西南外不仅从南外本部引进骨干教师在学校长期授课,并且每学期的选修课也会邀请本部老师开设课程,每学期不少于80课时,让学生确确实实靠近南外本部。中学部教学处副主任杨琳琳介绍:“学校以生为本,基于小班化教学的优势,老师关注每个孩子在课堂上学习的状态,组织所有学生参与到课堂的沟通、交流、讨论当中。老师也能及时了解学生当堂掌握的情况。每学科都设计特色校本作业,备课组每学年每年根据学情,以及考点、热点进行调整、提升,并且在作业中增加拓展性训练、实验性报告、论文等,让校本作业更适合本学校的学生成长与发展。”

学校继承南外本部五大节日传统,体育节、外语节、艺术节、读书节、科技节各种丰富的校园活动逐月展开,引导学生全方位多方面的发展,找到成长的价值。

咨询电话:025-87791358、 025-87791700

学校地址:南京市建邺区太清路30号

通讯员 单诗慧

见习记者 顾茜敏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王雪瑞

校对 盛媛媛

| 微矩阵

 报纸广告服务 新媒体广告刊例价 技术服务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369号新华报业传媒广场 邮编:210092 联系我们:025-96096(24小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4 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394号

版权所有 江苏扬子晚报有限公司

 苏ICP备13020714号 |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