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主昌”谶言背后的血案
来源:紫牛新闻
2022-06-15 14:22:18

热播电视剧《梦华录》故事开篇第一幕即是“太白昼现,女主昌,学武王”谶言现世,这指涉的是宋真宗皇后刘娥。刘娥的确有心想做第二个武则天,但在她主政前后,这条谶言自始至终都没有出现过。事实上,它是编剧仿照《旧唐书·李君羡传》中的一句话改编而来的。

李君羡是唐初猛将,早年参加瓦岗起义,是李密的部下。李密兵败后,归顺郑王王世充,后厌恶王世充人品,随秦叔宝归附唐朝。之后跟随秦王李世民四处作战,大破宋金刚,攻打王世充,又联合尉迟敬德破突厥,之后封武连县公,驻防玄武门。但在贞观二十二年(648年),被卷入“女主武氏有天下”的谶言,坐罪处死。

在《旧唐书·李君羡传》中,详写了他“坐罪处死”的经过:

唐贞观初年,太白星屡屡在白天出现,太史令占测后说:女主昌(《旧唐书》的原文是:“贞观初,太白频昼见,太史令占曰:‘女主昌’。”和电视剧《梦华录》的开篇谶言对比下,一目了然,后者就是根据它改编而来)。同时,还有一句谶言说“当有女武王者”。

李世民对此十分厌恶。而李君羡时为左武卫将军,驻守玄武门,加之他小名为“五娘子”,且封邑及属县都带有“武”字。想让子孙长保天下的李世民就更加厌恶他。待到有御史奏报说李君羡与妖人勾结,欲行不轨之事,便不问青红皂白,下诏诛杀了他。

直到武则天登基后的第二年,李君羡家人喊冤,武则天才追复他的官爵,又以礼改葬。

李君羡一案的确是个冤案,但是否真如《旧唐书》所说,为李世民忌惮谶言而有意为之呢?清代常州学者赵翼就反驳说:唐太宗何果于除宫外之功臣,而昧于除宫内之侍妾也?明明身边就躺着武氏,如果深恶谶言,为何不将武氏也除掉呢?说得很有道理。

历史上,像这类谶言还有许多。秦末的“大楚兴,陈胜王”,汉末的“千里草,何青青”,大家都很熟悉;孙权称帝前,也拿出一句民谣“开昌门,出天子”来“应验”一下。昌门,即阊门,苏州的西郭门;西晋末期,流传“五马浮渡江,一马化为龙”的谶言,说的是司马氏过江在南京创立东晋的故事……

虽然“太白昼现,女主昌,学武王”的谶言为编剧改编的,但在宋代,也是有谶言出现过的。宋初的时候,有一句“只怕五更头”的谶言,据说是陈抟亲口对赵匡胤说的。所以宫内自此不打五更。但赵匡胤最后的确是死在“五更头”上,死的具体时间是“时漏下四鼓”。当时还有一句谶言,说“东屋点灯西屋明”,这更像句歇后语,后半句是“照二舍”,赵光义排行老二,正是“赵二舍人”,赵匡胤就是那个“东屋点灯的”,天下是他打下的,但最终照亮了“西屋”,便宜了老二赵光义。

谶言看似很神奇,像是能预知不少事,但仔细排查,其实多是前人弄虚作假,后人牵强附会。比如秦末的“大楚兴,陈胜王”,就是事先做好的“套”,先写好字塞到鱼肚子里,又让人装狐狸的声音,喊出口号。这种把戏,武则天时代也被戳穿过。有个叫唐同泰的,号称在洛水里得到一块白石,上有紫文:圣母临水,永昌帝业。武则天自然很高兴,还将发现白石的地方设置了一个永昌县。后来有人揭发,那是先凿字,再用紫石粉末和上胶水填塞进去的。至于后人附会的,如《旧唐书》中记载的“女主昌”的谶言,赵翼就直接点出说,“此不过作传者欲神其术而附会之!”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臧磊

参考资料:

中国古代的谣言与谶语 栾保群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2018.6


校对 王菲

| 微矩阵

 报纸广告服务 新媒体广告刊例价 技术服务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369号新华报业传媒广场 邮编:210092 联系我们:025-96096(24小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4 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394号

版权所有 江苏扬子晚报有限公司

 苏ICP备13020714号 |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