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评|“哨声”吹出风清气正——评刘燕《商业组织中的吹哨行为——基于中国企业的理论与实证》
2022-05-06 20:32:13

最近,江南大学刘燕教授邀请我阅读她的新著《商业组织中的吹哨行为——基于中国企业的理论与实证》,并为这本专著写书评,这一机缘使我得以比较细致和深入地了解有关“吹哨人”和“吹哨行为”方面的报道及其在伦理实践中的作用和意义。

“吹哨人”原指体育比赛中高声吹口哨以判明犯规活动的裁判,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被西方人引入到伦理行为研究中。商业组织中的吹哨行为由组织中的员工发起,意图通知上级或外部机构干预。社会中有一些出于个人私利、报复和打压他人的诬告和告密,并不是商业组织中的吹哨行为所研究的范围。


该书的相关成果也启示商业组织中的管理者,当组织能够有效地激励员工去发现并报告工作场所的不道德行为时,这类行为就会逐渐减少,并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得到纠正。最近一些年,ESG(环境、社会责任、公司治理)越来越成为企业经营管理中的热词。越来越多的行业、组织和管理者已经认识到,健康、系统的吹哨机制是管理环节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为企业的业务连续性和永续经营保驾护航。为此,政府和行业监管机构相继推出了一系列有关吹哨的政策或制度。例如,全球汽车行业推行的IATF16949认证标准明确要求组织建立政策和机制以促进和保护员工的吹哨行为;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即将公布37002《举报管理体系指南》,旨在揭示企业运营中的法律红线。我国2019年印发的《关于加强和规范事中事后监管的指导意见》第十六条“发挥社会监督作用”中,提出建立“吹哨人”“内部吹哨人”制度,对举报严重违法不道德行为和重大风险隐患的有功人员予以重奖和严格保护;2020年证监会发布修订后的《证券期货违法不道德行为举报工作暂行规定》补充给予“吹哨人”以重奖;2021年我国市场部门印发《市场监管领域重大违法行为举报奖励暂行办法》等。

刘燕教授的这本专著对商业组织的伦理管理实践具有一定的参考和借鉴意义。商业组织的伦理管理实践倡导正面的“吹哨”行为和肯定“吹哨人”,应该能为建立风清气正的管理新天地产生积极的影响。

(陈国权,教育部长江学者教授、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

【刘燕简介】


刘燕,1967年9月生,南京大学管理学博士毕业,江南大学组织管理系教授,博士生导师。英国剑桥大学访问学者,澳大利亚纽卡斯尔大学、美国密苏里大学圣路易斯分校访问学者。专业领域为组织行为学、人力资源管理和国际人力资源管理。主持完成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员工主动伦理行为诱导机制的跨层研究——战略人力资源管理整合互动视角》和《中国跨国公司外派人员多目标主动行为的产生机制和影响结果——挑战性—阻碍性压力视角》,参与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及一般项目及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的研究。主持和参与多项企业和政府人才研究项目。在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发表论文多篇,如《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The Review of Managerial Science》、《The Journal of Managerial Psychology》、《Ethics & Behavior》、《中国人力资源开发》、《心理科学》、《心理科学进展》、《南京社会科学》、《外国经济与管理》等。出版专著3部,主编教材1部。获得2020年第十一届和2021年第十二届“全国百篇优秀管理案例奖”。

校对 李海慧

| 微矩阵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369号新华报业传媒广场 邮编:210092 联系我们:025-96096(24小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4 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394号

版权所有 江苏扬子晚报有限公司

 苏ICP备13020714号 |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