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刑警谈锋,一路走好!
来源:紫牛新闻
2022-04-29 18:58:19

4月23日10:45,苏州市公安局食药环侦支队副支队长谈锋毫无征兆地倒在了单位走廊上。时间定格在他53岁的这个午后。

谈锋,男,1969年11月出生,苏州人,汉族,中共党员,大学本科学历,一级警督,1992年参加公安工作,生前任苏州市公安局食品药品和环境犯罪侦查支队副支队长、四级高级警长。

他纯粹得像一块白水晶

说起谈锋,提到最多的就是纯粹。他是天生的刑警,就是来这个世界惩恶扬善的那个人。

谈锋家有三兄弟,他是老二,本名张旭东,以超过录取分数线40分的优异成绩考上了刑警学院。

上大学后,他改成了母亲的姓,并把自己的名字改成了“锋”。“我们也问过他,为什么选这个字,他说他从此要做一个消灭犯罪的先锋,他就是这么坚定地说的。”大哥张旭松红着眼眶说。

谈锋在中国刑警学院学的是痕迹检验专业,毕业后分配到苏州市公安局从事刑事技术工作,他不但精通刑事技术,对侦查工作也有着浓浓的兴趣。

在刑侦岗位上,只要遇到棘手的案件,他可以不吃不睡,通宵达旦,不知疲倦。讨论案件研究案情,是他最挚爱的事情,案件破获以后他都会仔细复盘,储藏在他的“记忆宫殿”,几乎每个人对他的超强记忆力都印象深刻。

在办理一起部督案件时,抓获了60多名犯罪嫌疑人,同事们发现,他连笔记本都不需要,对这60个人的涉案情节和关系脉络了如指掌。

“他经常利用休息时间抓着我们培训,把自己经历过的案件的破案思路、方法,甚至现场勘查要点都一一剖析给我们听,感觉比我们学校的老师还要专业,他认真的表情就像孩子一样纯真热烈。”原娄葑派出所民警徐相东说。

“他就像一块明澈剔透的白水晶,没有杂质。”枫桥派出所原教导员张丽说。他们在派出所搭档了三年,连续两年被评为“一对好主官”。

他可靠得像一个双肩包

谈锋有一个双肩包,背了三十年,里面有笔记本、各类材料、折叠整齐的换洗衣服、牙膏牙刷、刮胡刀、充电线、眼药水、老花眼镜、水杯茶叶和几包烟……看得出,这是一个说走就走的双肩包,时刻准备着跟主人走南闯北、“降妖除魔”。

谈锋先后获评“江苏省人民满意警察”“苏州市优秀共产党员”、个人二等功2次、个人三等功5次、多次获得个人嘉奖、优秀公务员。他就像那个双肩包,让每个和他在一起的人都能感到一种可依靠的踏实。

他对工作高度负责的态度,深深影响着身边的每一个人。 2019年,他在园区公安分局负责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任务繁重,十几个专案同时进行,几乎不眠不休。需要出差时,他抓起双肩包就走,经常一去就是半个月。“那时我们一个一个案件过堂,从早到晚,他像螺丝钉一样钉在那里。我知道交给他的案件,一万个放心,他肯定会盯到底,给老百姓一个交代!”时任园区公安分局局长段晴毅说。

很多人不知道,谈锋还是一名神枪手,他代表苏州公安参加过多次实战大练兵比武竞赛并取得优异成绩。他的腰不好,可他不服输,不断挑战自身极限,坚持参加艰苦的射击训练。每次训练结束,他都要仔仔细细地把枪擦拭干净。他说,枪就是亲人,要花心思要注感情,这样才能做到人枪合一;练好了射击,你才是真正的警察,冲锋时战友才会把后背放心地交给你。

他无畏得像一尾激浪鱼

他把名字改成了谈锋,就是要成为让罪犯闻风丧胆,把犯罪消灭殆尽的先锋。

“所谓铮铮铁骨刑警本色,说的就是他。”

“风神凜凛,貌若战神。”

这是他的战友们发在朋友圈的评价。从警三十余年,他破获了许多的大案要案,如“全省首例液态毒品案”“郭某特大制售假劣膏药案”“全市首起黑客攻击网络金融平台案”“ 6·1特大制售假冒品牌减速机案”“全市首起针对虚拟货币黑客案”等。他指导并参与侦破的“王某亮等人非法采矿案”,今年入选了公安部打击危害生态和生物安全犯罪十大典型案件。他是当之无愧的缉恶先锋。

在他的字典里,没有“知难而退”,只有“迎难而上”,就像苏州太湖里的激浪鱼,永远在无畏前行。

跟着他这样的领导很“难”。原娄葑派出所民警钱峰工作才半个月的时候,谈锋就安排他接手一个刑事案件,还撂下一句话,“给你一周时间把案子破了,娄葑所不养闲人,不会可以问。”钱峰当时觉得这所长说话也太无情了,可就在他每每“抓瞎”的时候,谈锋总是适时出手指点,最后案件成功告破,可把钱峰开心坏了。钱峰说,谈所总骂他不动脑子,骂完后就帮他分析案情,后来骂得越来越少,他居然还有点不适应,有点上瘾,他知道是自己进步了,但就是特别想听他唠叨。

在园区公安分局工作期间,由他牵头,历时两年建成的刑事技术实验室(DNA实验室),投入运作后,案件检出率、比中破案数全线提升,成为园区公安打击违法犯罪的一把铮铮利剑。

到了食药环侦支队工作,他开始关心老百姓关心的餐桌上、菜篮子和生态环境方面的问题了。

2021年一年间,他和同事们一起侦办了食药环领域案件435起,其中部督案件3起、省督案件17起,采取刑事强制措施864人,累计公诉1248人,苏州公安食药环知工作实现了前所未有的飞跃,扎扎实实地在为老百姓“保卫青山绿水、守护舌尖安全”。

他温暖得像一碗炸酱面

谈锋的厨艺非常好,在派出所工作期间,经常利用周末的时间,到所旁边的菜场买菜,中午在食堂给值班民警烧菜,改善伙食。每当所里有同志退休,谈锋必定下厨,烧一大桌菜,带领全所民警一起欢送老前辈,这已经变成了传统。

他最拿手的是一碗炸酱面。当时所里年轻民警多,都住在宿舍,头天加班晚了,早上爬不起,谈锋就去把他们一个个从床上薅起来,“快快快,我煮了你们最爱吃的炸酱面,起来起来,不然要坨了!”那些年那些人吃过的那些炸酱面,现在回忆起来都成了心底隐隐的痛。

“2014年跨年,我和谈所一起值班,他给我讲破案故事,我们听到了新年钟声,我还吃到了他包的饺子。”钱峰红了眼眶。

“暖宝宝”一样的他,温暖着他人,也温暖着家人。谈锋的妻子在单位负责财务,本身工作也非常忙,同住的岳父岳母身体不好,平时都是妻子在家照顾。内心愧疚的他,只要一有空就赶回家“买汏烧”(苏州俚语:买菜洗菜烧菜),仿佛只有这样才能弥补一下惯性缺席的亏欠。“20号那天,他回家看我买了条鱼,马上去厨房忙起来,烧了我最爱吃的红烧鱼,他烧的鱼真的很好吃。”妻子哽咽着说。

在大家庭群最近的一次聊天里,谈锋表现得特别好。他跟家人们说好了:五一聚会肯定来,还要烧一个大菜,食材自带,菜品保密,敬请期待。但是,这次他要失约了。

通讯员 张蓝之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於苏云

校对 李海慧

| 微矩阵

 报纸广告服务 新媒体广告刊例价 技术服务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369号新华报业传媒广场 邮编:210092 联系我们:025-96096(24小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4 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394号

版权所有 江苏扬子晚报有限公司

 苏ICP备13020714号 |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