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记录南京大屠杀幸存者的话,有张力十足也有柔中带刚
来源:紫牛新闻
2022-04-29 12:59:37

今年是南京大屠杀惨案发生85周年。今天上午,“铭记历史  开创未来——南京大屠杀85周年祭”书法作品展开幕式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史料陈列厅首层多功能厅举行。

南京市书法家协会百余位书法家围绕历史与和平主题,以爱国的情怀、肃穆的诗情、激荡的笔墨深情挥洒,为本次书法作品展创作了106件书法作品。开幕式上,南京市文联一级调研员张跃定和南京市书协执行主席朱敏分别向南京大屠杀幸存者代表葛道荣、岑洪桂,赠送书法作品,其内容正是葛道荣和岑洪桂寄语后人的话。

本次活动由纪念馆和南京市书法家协会主办,国家记忆与国际和平研究院、南京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史研究会承办。 展览分四部分组成:第一部分共展出13幅作品,创作内容均为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多次谈历史、话和平的经典语录,例如“和平像阳光一样温暖、像雨露一样滋润”等;第二部分共展出20幅作品,书法内容为古今中外名言警句,例如“前事不忘,后事之师”等,让人们鉴往事而知来者,晓天下而明真理;第三部分共展出15幅作品,内容包含了很多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对苦难过往的切肤剖白,例如幸存者李秀英曾说:“要记住历史,不要记住仇恨”,让无数人为之动容。幸存者们在经历生离死别的痛楚后,不忘嘱托人们铭记历史,面向未来;第四部分共展出57幅作品,主要呈现近年来,国内外观众参观纪念馆后的真切感怀。例如“我们永远不忘死去的人,活着的人有义务永远不再给其他人带来痛苦!”等,让全世界铭记,维护和平是国内外人士的共同心声。

江苏省书协副主席、南京市书协主席谢少承介绍,参加本次书法展的书法家,是南京市书协经过反复酝酿后推选出来的,其中不乏在全国各类书法展赛中摘金夺银、为南京市书法事业作出突出成绩的老中青书法名家。他说,“这次展览从征稿到截稿,只用了短短12天时间。作者们收到邀请函后,雷厉风行,加班加点进行创作。有的作者对作品要求极高,写了50多幅,才从中选出最满意的一幅。有的作者出差在外,在旅途中创作,写好寄回南京。还有的作者尽管身患重病,依然坚持创作。通过作者的艺术构思和情感抒发,展出作品让观众得到耳目一新的观感!”

80后书法家、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南京市书法家协会常务理事、南京市青年书法家协会主席陈鹏,为本次书法展书写了2018年9月19日习近平向2018年国际和平日纪念活动致贺信。陈鹏表示,他一气呵成写就了这幅字,“写之前心里打腹稿已经很长时间,我想体现那种庄重、肃穆、正大气象的感觉。其中,我运用了汉代简书、隶书等古文字元素综合而成,总体向观众传递文化自信。”

南京市书协顾问、清华美院书画高研班导师陈金纯,为本次书法展书写了南京大屠杀幸存者伍翠英的留言:“不要忘记以前的悲剧,建设国家的重担交给新一代年轻人,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他说,此次即兴发挥,一次性成稿,“我特地选了黄色比较古旧的纸来写,表达历史的厚重苍茫。”陈金纯还曾于2019年12月13日向纪念馆捐赠一幅《寄南京大屠杀死难同胞文》作品。

此作品入选第十一届全国草书展的书法家刘镂石为本次展览书写了世界抗日战争史实维护会代表谭思丹的留言:“记住历史,为了一个有希望的将来,保护和收藏史实。”他说,书写前,“我反反复复读了这句话,理解了它的意思,反复创作了五六遍,把比较满意的作品拿出来。”刘镂石回忆,2000年来纪念馆参观时,心情很沉重。时隔22年,此次以草书寄情,他表示:“我认为以草书形式写这句话,展现出一种张力,有种生命力、洒脱感,写完后心里的一股气宣泄出来。”

70后南京市书协副秘书长闻娜说,历史铭记在心,决不能让历史重演。这次书写跟平时书写有所不同的是,从女性书法家的角度,柔里藏着刚,希望从中国文化的视角去感染世界,珍爱和平。

中国艺术研究院花鸟画博士、南京市书协理事吴一冰是位90后,他告诉记者,“我本身是南京人,对这段历史很熟悉,这次用隶书写葡萄牙社会党主席玛利亚·德贝伦·罗塞拉这段话,我用了一种含蓄克制而并不张扬个性的方式书写,希望大家珍惜当下这来之不易的和平生活。”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张楠

校对 徐珩

| 微矩阵

 报纸广告服务 新媒体广告刊例价 技术服务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369号新华报业传媒广场 邮编:210092 联系我们:025-96096(24小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4 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394号

版权所有 江苏扬子晚报有限公司

 苏ICP备13020714号 |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