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记者 胡秀文
据“海盐发布”微信公众号4月14日消息,余华担任海盐县文化大使。
文化是一个城市的底蕴,文明是一个城市的形象。4月14日,为进一步发挥文化文明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海盐县特聘请余华担任海盐县文化大使,聘请冯琳担任海盐县文明大使。
余华
说起余华,读者们都不陌生。他写的《活着》,被许多读者称为“不敢看第二遍的书”。然而,他的小说有多让人泪目,他的访谈就有多欢乐。网友戏称,他把悲伤留给了读者,把快乐给了自己。
豆瓣上《活着》的评分
当被问到给《活着》打几分时,他回答:“9.4分吧。”主持人问剩下的0.6呢?余华笑着说:“剩下的0.6你去问问那个豆瓣,他们打的9.4,所以我也打9.4。”
网友还调侃余华靠《活着》而活着。余华曾在访谈中表示,一本出版那么多年应该被遗忘的书,结果不知道为什么读者越来越多了,还直言感谢语文老师。当朋友问他《活着》的版税时,他说靠《活着》活着。
作家余华的段子还有很多,比如在太平间睡午觉,感同身受;第一天去县文化馆上班故意迟到了两小时,发现是第一个到,心想来对了。还有与莫言有关的段子,两人住过同一个宿舍,写作写累了,互看一眼感觉都不好,灵感都没了。莫言给余华分享了手稿《酒国》,余华没看,小说出版后他才看,看了直言很嫉妒。
余华为人熟知的作品除了《活着》,还有《许三观卖血记》《在细雨中呼喊》《十八岁出门远行》等。
余华,1960年4月3日出生于浙江杭州,年幼时举家迁往嘉兴海盐,在海盐度过了童年和少年时光,1977年毕业于海盐中学,1978年进入海盐县武原镇卫生院当牙医,后因写作才华于1983年调入海盐县文化馆工作,1989年又调往嘉兴市文联任《烟雨楼》编辑,直到1993年正式定居北京之前,余华在嘉兴、海盐生活了三十年左右,这段成长经历深远地影响了他的创作。也因此,余华在自传性散文《最初的岁月》中写道:“如今虽然我人离开了海盐,但我的写作不会离开那里。”他也曾在多个场合表示:“我只要写作,就是回家。”这个家就是嘉兴,就是海盐。
目前,余华已创作出六部长篇小说,以及一批中短篇小说与杂文、随笔,其作品被翻译成40多种语言在40多个国家和地区出版,在国内外享有盛誉,曾获意大利格林扎纳·卡佛文学奖(1998年)、法国文学和艺术骑士勋章(2004年)、中华图书特殊贡献奖(2005年)、法国国际信使外国小说奖(2008年)、第十二届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作家(2013年)、第二届中国版权金奖(2018年)等。
担任海盐县文明大使的冯琳,1999年生于浙江海盐,曾就学于海盐县向阳小学、海盐县博才实验学校、海盐元济高级中学;2018年,考入中国传媒大学,攻读播音与主持专业;现考入复旦大学,攻读硕士学位。
冯琳
2021年2月,冯琳参加东方卫视主播新人选拔,获得“百视TV人气奖”;2021年7月1日,参加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作为领诵员之一致献词;2021年7月,在湖南长沙召开的2021中国网络诚信大会上获聘2022年度网络诚信宣传大使;9月,冯琳作为在校生代表,在中国传媒大学2021级新生开学典礼上发言;11月,受邀担任浙江消防形象大使;以特邀讲述人的身份参加北京广播电视台纪实栏目《档案》的录制;12月,主持《梦圆东方·2022东方卫视跨年盛典》;2022年1月,参加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春节联欢晚会;2022年2月,作为火炬手参加北京冬奥会火炬在北京大运河森林公园传递活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