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孤独症儿童保守估计300万人,康复教师仅10万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2-04-02 20:06:17

4月2日是第十五个“世界孤独症日”,“数字点亮星图,有爱不孤独”暨2022世界孤独症日数字医疗展望峰会举行。峰会上发布的《2021年度儿童发展障碍康复行业蓝皮书》透露:全国0至18岁孤独症儿童保守估计300万人,而从事孤独症儿童康复的教师仅有10万人。

2020年,中国残联在册的孤独症儿童康复的教师有2.3万人,0至18岁孤独症儿童保守估计300万人,即康复师与儿童的比例是1:130。蓝皮书数据显示,中国从事孤独症儿童康复的教师有10万人,其中能提供高质量服务即持有国际认证干预资格证书的专业人员,目前国内仅有1000人左右,平均一个专业教师需要服务2500个孩子。这样失衡的师生比例,给从业人员带来很大的工作负担和压力。北京联合大学特殊教育学院副教授刘晓明表示,康复教育从业人数的增加和技能的不断培养,对于缓解国内儿童发展障碍康复现状有着重要的意义。

儿童康复师人才缺口巨大,如何填补?数字疗法成为本次峰会的关注焦点。蓝皮书指出,疫情之下,数字疗法、远程干预等技术手段极为快速地被应用于儿童发展障碍的康复教育领域。目前在国内,头部的儿童康复机构已在数字疗法上作出积极的探索。比如,北大医疗脑健康研发的数字疗法创新产品——A-PKU数字化干预系统,通过智能硬件和软件平台,即可实现“家校社”多场景教育康复。北大医疗脑健康总经理、北大医疗脑健康行为发展教研院院长王磊说:“我们希望能将家庭和专业资源连接起来,用科技把人与人的服务打通,让机构专业的干预也能被‘搬到’家庭里。”

蓝皮书还显示,数字疗法能够为服务不足或欠发达地区的患者提供治疗机会,改变区域间的医疗不均衡,同时提升专业康复师的工作效率,提升儿童康复教育的覆盖率。数字疗法、远程干预等技术还节约了大量的人力成本,可以有效降低康复家庭成本,通常一台电脑或一部手机就能够帮助孩子完成干预训练。“数字化医疗产品将成为人人用得起的靠谱选择,真的做到专业康复人人可及。”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王晓莉说。

本次峰会由中国妇幼保健协会、中国宋庆龄青少年科技文化交流中心、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孤独症康复专业委员会联合主办,北大医疗脑健康承办。会上还发起了“蓝书包”孤独症公益计划,将为全国100个城市的儿保科、儿童精神科医生和护士提供免费培训,提升医生诊断能力和从业者康复技术水平。

北京日报客户端记者 李祺瑶

| 微矩阵

 报纸广告服务 新媒体广告刊例价 技术服务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369号新华报业传媒广场 邮编:210092 联系我们:025-96096(24小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4 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394号

版权所有 江苏扬子晚报有限公司

 苏ICP备13020714号 |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