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馆校合作”新实践!园林美学入课堂
2022-01-18 07:59:43

近些年,博物馆成为校园之外的“首选课堂”。如何充分利用博物馆优质的文化与教育资源,让青少年群体在博物馆内学有所获?太平天国历史博物馆与南京第九初级中学探索“馆校合作”新模式——让学生走进博物馆,实景感受课本里江南园林的诗情画意。

园林,是人文与自然共生的“艺术品”,“金陵第一园”瞻园,是江南园林美学的典范。17日下午,南京第九初级中学的老师和瞻园社教专员们从诗词、图像和音律三个维度,通过游园·寻古、观展·寻情、作文·寻美、造园·寻趣、昆韵·寻梦、品园·寻雅六个课程环节,给数十位学生上了一堂融合了语文、美术、音乐、戏剧、影视、历史等内容的《江南·园林》综合实践课程。

“‘环植寒梅处,横斜画阁东。’同学们方才路过的亭子叫岁寒亭,位于瞻园西假山,亭前有梅花景致,清代诗人袁枚看到后便赋诗一首,以咏梅花坞。”语文教师陈元芝带领学生在瞻园里实地赏景,感受文人笔下的园林美景。南京市第九初级中学学生杨煜梵说,从前自己只是走马观花似的浏览古典园林,今天在老师的带领下重走瞻园,逐渐体悟到园中一草一木一花一石皆为精心安排,“透过《江南·园林》一课,我对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江南园林景致背后的美学内涵有了新的体会。”

这一课,有诗情,亦有画意音境。美术教师朱晔从古人造园思想出发,深挖江南园林造园内涵,讲述中国园林美学特征,最后以树枝、石头为素材带领学生们一起制作园林微缩景观;音乐教师张仪带来九初特色艺术课程昆曲,在瞻园船舫上演实景版《牡丹亭·游园》昆曲演唱。

“馆校合作”模式下,《江南·园林》一课将学校教育与博物馆教育有机融合,学生们得以跳脱出书本教材中平面、单一的知识结构,走向立体、多元和趣味的场馆教育,完成培智和美育的教学目的。“接下来,学校将把更多的课程开进博物馆,继续深化与太平天国历史博物馆的合作,使博物馆教育融合更多学科的同时,让更多的学生参与进来,共享‘馆校合作’教育成果。”南京市第九初级中学校长张翼飞说,“例如,我们会将语文的宽视域阅读课程以及民乐课,都搬进太平天国历史博物馆,将历史课搬进六朝博物馆。”

| 微矩阵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369号新华报业传媒广场 邮编:210092 联系我们:025-96096(24小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4 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394号

版权所有 江苏扬子晚报有限公司

 苏ICP备13020714号 |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