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今天已经走了多少步了?”“还差2000步,晚上我要赶紧再多走两圈”……自从不少软件都可以计算出每天走路的步数,不知不觉中,每天走到10000步成了很多人的习惯甚至是“执念”,沉迷“刷步数”打卡。但南京市第一医院运动关节科副主任医师蒋逸秋指出,生活步数不等于运动步数,适当的运动步数对于保持身体健康才会有积极意义。
日行一万步?这个总量并不科学
“临床上也会看到这类病人,追求每天10000步,甚至会在微信运动里面去比谁步数多,为了高排名一天甚至能走到20000步到30000步。”在南京市第一医院运动关节科副主任医师蒋逸秋看来,通过软件APP、小程序计算步数去督促自己锻炼健身,确实是个好办法,但这个总量并不科学。
“世界卫生组织推荐我们正常的成年人,每天的步行是3000至7000步,并不推荐超过10000步,因此‘日行1万步’肯定不适合每一个人。”当然,也有人会感到自己每天15000步、20000步并没有什么不舒服,且身体和精神都比较好,蒋逸秋表示,这只是个体情况不值得借鉴。
生活步数和运动步数,不是一回事儿!
为什么日行一万步让很多人着迷打卡?“感觉这样每天运动量就够,会比较健康”,今年55岁的市民李女士这样告诉记者。那么走路步数真的越多会越健康吗?蒋逸秋表示,首先要区分步数是生活步数还是运动步数,适当的运动步数对于保持身体健康机能才会有积极意义。
“生活步数和运动步数是两个概念。比如说一天走下来显示走了12000步,但实际上这里面有的步数,比如说在办公室里从一个工位走到另一个工位整理下文件、倒个水,那么这种慢速的走路可以进入到步数计算里面,但是不应该进入到运动步数。”运动步数的概念在于有意识地快走,心率要有所提高,要有稍微地出汗,才能算是达到了运动步数。
蒋逸秋告诉记者了一个计算是否达到运动步数时心率的小公式,“一般来说通过步行以后,心率应该在‘180减去年龄’的数值,这个数值的心率才有健身的效果。”
180减年龄的心率数值是什么概念呢?记者计算了一下,比如一位40岁的市民,那么走路的时候如果心率能够达到140次/每分钟,此时才会有健身的效果。“如果只是单纯走路,心率上不来一直是70次/每分钟、80次/每分钟,那么就很难到达一个比较好的健身效果。”
体育锻炼,遵循超量恢复原理
蒋逸秋指出,若是把步行当作强身健体的方法之一,除了需要达到一定的心率之外,在频率上也要讲究科学。“不管是走路的运动,还是其他像跑步、游泳或者力量训练,其实都有一个叫超量恢复的原理。比如今天锻炼了以后,感到有些疲惫劳累,休息一下到明天或者后天再锻炼的时候,体能平衡度都比之前锻炼要有一个更好的恢复。体育锻炼不能说一个星期7天天天锻炼,所以的频次是一周3~5次。”
同时,蒋逸秋表示,在运动走路时需要用点劲,但又不觉得很费劲,就是一个比较合适的状态。“另外我们一般走路的时候还是要保持安静。一方面,在过程中最好不要一直身边的人说话交流,讲话可能会影响呼吸频率和节奏。另一方面,也不建议大家塞上耳机尤其是隔音的降噪耳机去走路,因为如果不是在运动场上而是在自然环境如街道、路面上,戴上这种隔音耳机以后对周边的环境判断力会下降,有可能会造成一些危险和隐患。”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见习记者 吕彦霖
校对 苏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