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了狐妖是你的童年噩梦吧!《天书奇谭》中的“文化宝藏”你发现了多少
来源:紫牛新闻
2021-11-09 18:22:00

作为几代人的童年回忆,国产经典动画《天书奇谭4K纪念版》5日登上大银幕,4天票房破1500万,豆瓣评分高达9.2分。不少观众感慨,这可真是一部“天花板”级别的宝藏动画片,此前在电视上看时就觉得每一帧都值得观摩细节,其融合了绘画、雕塑、传统戏曲、踩高跷、舞龙舞狮、无锡纸马、“吴门画派”风格等传统文化元素,“这些糅在一起竟不违和,对剧情和立意来说都是加分项。除了惊叹和惊艳,也希望这个标杆作品能给现在的国产动画带去示范和启发。”

天书的文字有点陌生?

并非杜撰的符号,竟是甲骨文

动画电影《天书奇谭》于1983年问世,讲述了少年蛋生与三只狐妖斗智斗勇,历经磨难,夺回天书,最终习得天书法术,造福百姓的故事。影片用大众喜闻乐见的方式,传递出惩恶扬善意旨。

故事的起因是奉命看守天书已三千年的袁公,趁一众神仙赴瑶池盛会之机,私自观看天书,天书中记载着108种法术。因为上面写着“天道无私,流传后世”,于是袁公偷偷下凡,把天书内容刻在石壁上,想造福人类。

看到天书如此厉害,有网友“痴人说梦”地表示,要是真有这么一本天书就好了。可惜的是,如果真有,网友们估计也看不懂,原来这“天书”上的字,并不是随便杜撰的符号,竟然是甲骨文,且每个字都有出处。

狐狸老妖是“童年噩梦”?

不少借鉴戏曲形象,也有无锡纸马

《天书奇谭》这波上映,也唤起了很多人的童年噩梦记忆。很多网友表示,小时候被狐狸老妖的形象吓哭过,但现在看,又觉得这个形象非常有突破性。

记者了解到,片中的人物造型设计来自著名画家柯明,他原先是《新华日报》美术编辑,曾先后为《红军桥》《好猫咪咪》《张飞审瓜》等上海美影厂的影片设计造型,对中国的民间文化、民俗艺术有着全面研究。

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厂长速达也告诉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用现在的审美看柯明的设计也会觉得新奇和惊艳。他更多地采用各种形式的民间艺术,将角色风格的基调降低,观看起来更加平民化。三只狐狸的形象设计就采用了戏曲形象,十分鲜明,也突出了做作感。

比如,狐狸老妖一袭黑衣,身体有些佝偻,嘴突,大黑眼圈呈“八”字,一双诡计多端的小眼睛,借鉴了京剧老旦形象。年轻女狐妖盘发髻,凤眼、樱嘴、瓜子脸上各一个大红晕,借鉴了京剧花旦形象,兰花指、杨柳细腰又忸怩作态,非常有媚惑力。而年轻男狐妖被设计成白面书生,因贪吃而断掉的那条腿丰满了他的人设,方脸圆眼憨笑,白脸中间有一圈很大的红晕,像个京剧小生。而贪财县令则借鉴了京剧丑角形象,面部设计得像老鼠,眼睛巧妙设计成了“星星眼”,生动又直观。

(左为府尹)

值得一提的是,其中比县令官大一级的府尹,柯明则没有惯性使用戏曲造型,而是创造性地借鉴了民间“纸马”上的神仙,无锡纸马的神仙刻画特征是在眼睛上下增加红晕,这放在动画角色里就变成了一种讽刺。

另外,小皇帝被设计成木偶玩具的样子,走路都是转圈滚动的样子,象征意义很浓,很容易读出他的傀儡属性。

这些巧思和细节,让很多对中国传统文化感兴趣的观众拍手叫好,“这些人物身上处处流露着中国文化固有的审美,以及将民粹艺术结合的巧妙细节,看似无意却颇具匠心,足可见创作者对传统文化的深厚理解和过人的智慧。”

动画“家装”哪家强?

皇家建筑标配“藻井”,县令家有拔步床和彩绘家具

《天书奇谭》中的小细节过于丰富,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近期还在社交平台上公布了一些不易察觉的小“彩蛋”,它们都充分体现了传统文化的精髓和魅力。

比如,小皇帝的皇宫,有匆匆闪过帝王宝座顶上的“藻井”的镜头,“藻井”是中国传统皇家建筑顶棚装饰艺术的精髓。藻井通常呈伞盖形,由细密的斗拱承托,一般绘有彩画、浮雕。

再比如,县令桌上摆的是冰裂纹瓷器,其“纹片如冰破裂,裂片重叠,有立体感而称之”,是一种古老的中国陶瓷烧制工艺,不是寻常百姓家能有的。另外,县令是一个搜刮民脂民膏的贪官,他家里摆着树根茶几、拔步床与大漆彩绘家具,侧面印证他的奢侈贪腐。另外府尹跟狐女结婚时,供桌下方的绣布上绣的是代表永结同心的并蒂莲等等。

片中甚至连风景都满含深意,比如狐女初入府尹家时,亭台水榭,垂柳拱桥,鸳鸯戏水,象征夫妻和睦,预示着“桃花运”到来。

另外,《天书奇谭》中还有很多对现代人来说很是新鲜的民俗,比如,宫殿上出现的“百鸟朝凤”场景,配上民乐,真是美轮美奂;百姓们表演的“舞龙舞狮”,则是庆典祈求吉利的传统节目;蛋生给老爷爷治病时,变出了极具地域特色的陕北腰鼓;蛋生施法术操控龙的动作被设计成吹手埙的样子,手埙的演奏技巧以及演奏风格也都充满中国古乐和民乐特色……

狐妖“蹦迪”?

融入当时新潮元素,民族乐器用得恰到好处

这次重温,不少观众表示,《天书奇谭》的配乐活泼灵动,搭配了笙、箫、锣、鼓等民族乐器,对气氛的渲染恰到好处,“《天书奇谭》的配乐与音效极具先锋意识,甚至比被公认的’中国电音启蒙’的《云宫迅音》还要早几年用上电子合成音”。

值得一提的是,配乐独特的同时还融入了当时的其他新潮元素,比如,老狐狸和年轻狐女偷到天书之后躲在屋子里庆祝,灯光摇曳、群魔乱舞,看起来是不是很眼熟?两个狐狸像不像在迪厅里蹦迪?其实上世纪80年代时迪厅正在流行迪斯科、霹雳舞。不少网友笑说,没想到那时候就能看到“狐妖蹦迪”。

这画风很“洗眼睛”?

“吴门画派”风格,细节精致又韵味深长

与现在很多动画片的浓墨重彩不一样,《天书奇谭》淡雅脱俗,非常“洗眼睛”。记者了解到,担任该片背景美术设计的秦一真,先后参加过《一幅僮锦》《大闹天宫》《哪吒闹海》三部重量级动画长片的背景美术创作。

影片中的园林、宫殿、庭院、山水,遵循“吴门画派”风格,用工笔重彩绘制人文景观,用淡雅水墨绘制自然景观。山林云海用意象造型,凸显超凡脱俗的意境,并且在构图上也深得古人“自山下仰山巅,谓之高远;自山前而窥山后,谓之深远;自近山而望远山,谓之平远”的构图要义。市集街道中的建筑有宋代风格,颇有《清明上河图》的意味,也融合了避暑山庄、外八庙等园林风貌,建筑刻画细腻,连赣派徽派建筑的“马头墙”都清晰可辨。

【多说一句】“在它之后,也未能复刻它的巅峰”

自《天书奇谭》上映以来,记者看到,豆瓣等打分系统里不断有观众送上新鲜的四星和五星,很多首次观看的观众“被狠狠地惊艳到”,认为该片“最具中国风”,“各种层面上的经典之作,不止情怀”。还有观众用上了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第一任厂长的话,“《天书奇谭》是在’探民族风格之路,敲喜剧样式之门’。”而多次重温该片的观众则表示,“《天书奇谭》在我眼里是空前绝后的。在它之前,中国没有这样的动画片,在它之后,也未能复刻它的巅峰。”

一部38年前的老动画电影修复后上映,是否担心它“过时”?会与当下的审美违和?这是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近期采访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厂长速达时问的问题,她很自信地回答说:“官宣上映时很多人激动地说’爷童回’,说明电影给他们留下了深刻印象。而他们还表示要带孩子重温,也说明这部电影仍能适应当下审美。”

《天书奇谭》确实是传统文化的饕餮盛宴,几乎每一帧画面中都会出现中国代表性元素,而这些细节又为剧情服务。《天书奇谭》根据《平妖传》部分章节改编,有跌宕起伏,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电影对神仙、妖怪、帝王、官役、僧侣、商人、农民等封建社会众生相都有生动刻画。无论从横向的时代性或者纵向的人性角度来欣赏,都是相当贴切的。

该片导演之一的钱运达,在电影的幕后特辑里说,没想到《天书奇谭》在38年后依然有人喜欢,对他们,对很多字幕上多年不见的名字来说,是很大的安慰。对此,很多观众也表示,感谢38年前有过他们,有过《天书奇谭》,哪怕后来再没有与之比肩的动画片,有过它也足以安慰。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孔小平

实习生 卞淑蕾

校对 苏云

| 微矩阵

 报纸广告服务 新媒体广告刊例价 技术服务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369号新华报业传媒广场 邮编:210092 联系我们:025-96096(24小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4 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394号

版权所有 江苏扬子晚报有限公司

 苏ICP备13020714号 |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