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星 | 第一杯鸡头米
来源:扬子晚报
2021-10-05 16:18:14

早晨煮了糖水鸡头米,临时起意,用了一只胖口玻璃杯做盛器,拍了照片发到了朋友圈:没喝到秋天里的第一杯奶茶,先品尝秋天里的第一杯鸡头米。

鸡头米,学名“芡实”,大型水生草本植物,属睡莲科,与茭白、塘藕、慈姑、莼菜、荸荠、红菱、水芹一道,并称为著名的“姑苏水八仙”。鸡头米的生长周期与塘藕差不多,叶面为绿色,既大又圆,静静地漂在水面,上面布满了尖尖的刺,在悠长的夏日里开着蓝盈盈的花,毫不张扬。花儿谢后,花萼并不脱落,渐渐长成状如石榴的果球,果球上花萼退化的部分形如鸡喙,每个果球里有六七十粒被黄褐色外壳包裹着的果肉。

立秋过后,作为“水八仙”之一的鸡头米就开始全面采摘上市了。郑板桥有诗:“最是江南秋八月,鸡头米赛蚌珠圆。”成熟的芡实包裹在圆鼓鼓的种皮里,被采摘出水,扒去厚厚软软的果皮后,就能看见几十粒直径约一厘米左右浑圆的果实挤在一起。剩下最辛苦的活就是剥鸡头米了。

鸡头米好吃壳难剥,它们的外壳很坚硬,如盔甲般包裹着软嫩的果实。如果直接用指甲剥的话,很伤指甲及指甲周围的肉,把一双手弄得惨不忍睹。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剥鸡头米有专业的工具铜指甲,也叫铜指套,它方便实用,将铜指甲分别套在左右大拇指上,拿起一只带壳鸡头米,用尖的一头在壳上稍稍用力压一下,壳就一分为二了,一粒粒圆滚滚、状如珍珠、乳白中微微泛黄的俗称“鸡头米”的果肉就落在碗里了。

据说,春秋时期的苏州人就把鸡头米种在了水荡里,那时民间称它为“饥豆”,平时是苏州人的储备粮,万一某年有个什么天灾时,它就成了救命粮了。在民间,鸡头米享有“水中人参”的美称,可以补脾益气,固肾强精,使人耳聪目明,延年益寿。有人曾问苏东坡:唐宋八大家,你们苏家就占了三位,究竟有何秘方?苏东坡十分幽默地回应:“家传益智强身之法,日嚼芡实一枚,后缓缓咽下。”原来此乃东坡养生之物。

新鲜鸡头米的吃法很简单,既可炒来吃又可煮来吃,炒着吃最多的就是鸡头米炒豌豆、虾仁等。煮着吃最简单,就是清水烧开后,放入漂洗干净的鸡头米煮约两分钟,放入少许冰糖。一碗糖水鸡头米,吃起来香中带甜,口感细腻软糯,很有嚼头,吃完后,若有若无的清香久久缠绕在舌间。所谓人间有味是清欢,大概就是这样的吧。

作者:郁海红

来源:扬子晚报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 微矩阵

 报纸广告服务 新媒体广告刊例价 技术服务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369号新华报业传媒广场 邮编:210092 联系我们:025-96096(24小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4 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394号

版权所有 江苏扬子晚报有限公司

 苏ICP备13020714号 |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