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京杭大运河,在江苏延绵687公里,穿越8个设区市,2万多艘船舶常年穿行其间。正值第三届运博会开幕之际,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沿着大运河苏南段一路而行,用穿越机记录下运河上的新江苏。
文化运河·世界遗产
千年古运河如今变身免费绿地公园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直至今日,大运河留给下的文化遗产依然熠熠生辉。当年张继的小船匆匆飘过之处,已成为举世闻名的苏州枫桥风景名胜区。在最新免费开放的“江枫洲”上,游客三五成群,沿着古城水道悠然而行。
苏州市港航事业发展中心副主任陈广杰告诉记者,寒山寺段曾经是大运河苏州段中最窄的一段。2020年8月,苏南运河(苏州段)绿色现代航运示范区老护岸加固工程项目顺利通过竣工验收。沿运河的二三十公里步道环通以后,整个岛现在变成了免费开放的区域。
相对于老城区的运河,吴江的运河河面更为空阔,九里石塘的千年古纤道正是最佳观景区。“始建于唐代的吴江运河古纤道周边正在从照明亮化、环境美化、配套设施人性化等方面进行提升改造,打造运河古纤道公园,”吴江区文化遗产专家库成员陈志强介绍,虽然公园还没有全部完工,但已经可以看到初步的模样,就拿古纤道上的古石桥来说,过去曾经有13座,到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只剩下2座,近年来逐渐已经恢复到了六七座。
作为保护、展示大运河文化最好的城市之一,苏州段的大运河全长81.8公里,文化遗产密布。记者了解到,今年以来,苏州正式启动“运河十景”建设。根据《苏州“运河十景”建设工作方案》,吴门望亭、浒墅关、枫桥夜泊、平江古巷、虎丘塔、水陆盘门、横塘驿站、宝带桥、石湖五堤、平望·四河将汇集为苏州“运河十景”,串珠成链,不断创造大运河文化带新的精彩。
经济运河·流金淌银
一个船闸年货物通过量达沪宁铁路单线的4倍多
见惯了四个轮子的汽车,你是否有很久没听到过轮船的汽笛声?事实上,我们汽车用的汽油、厨房用的燃气、商品房用的砂石材料等等,大部分都是首先通过水路来进行长距离运输抵达各地港口,然后再通过公路等转运至各个用户和终端的。
“以我们谏壁船闸为例,2020年的船舶通过量为1.9亿吨,与全国的海港一起排名,位列第8,超过了长江上的三峡枢纽。早在2019年,船闸的年货运量就已经达到了沪宁铁路全年单线货运量的4.2倍。”谏壁船闸管理所副所长章昆仑列举的数据令人惊讶。
9月17日,在无锡港国家二类口岸新安大桥港区内,一艘集装厢船刚刚到港不久,巨大的吊机正灵活地将集装厢卸到港区内。无锡苏华国际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集装箱运营部经理沈奇楠告诉记者,目前该港区外贸航线已基本覆盖全球所有基本港,今年港区还将投入2条64TEU 的集装箱船舶,年运载量将有更大的提升。
“据测算,京杭运河无锡段整治前后航运对 GDP 贡献率由4%增至6.9%,对 GDP 贡献的增量值为134亿元。”相关负责人说道。在去年完成一期疏浚的基础上,本月,大运河无锡段启动建设二期疏浚工程。该项目预计今年年底完工,将有力保障苏南运河无锡段全线千吨级船舶安全通航。
生态运河·绿色样板
污水全部上岸,循环处理后还能浇灌绿地
“过去你看这水,颜色是深绿的,浑得很,现在清多啦。”9月16日下午,苏州吴中水上服务区,停靠在此休息的浙桐乡货01868散货船船主朱兆阳对记者说。这两天他正接了个清理河道的活儿,就是将河道里清出的垃圾、淤泥等运到指定地点。朱兆阳笑言,不仅污水上岸后水变清了,随着岸电的接入,船民生活也变好了:“过去船上用电都靠烧柴油,到了夏天都舍不得开,一天的空调就要烧100多块钱油。现在不同了,一靠岸就能拉上电,平均一天才2、3块钱。”
据介绍,京杭运河苏南段目前共有11个锚地、5个水上服务区,所有服务区均已设置岸电及船舶污染物回收设施。通过绿色航运项目的打造,部分水上服务区变得更智能、更环保。
9月18日下午,在京杭运河镇江水上服务区,一艘盐城籍船舶正停靠在服务区内递交污水。“镇江水上服务区是江苏省首个实现了污水的收集、处理同步进行的水上服务区。”镇江市港航事业发展中心安全环保科科长刘海荣告诉记者:“船民拿手机上来对着二维码一扫,就可以自己递交污水和生活垃圾。这些服务都是免费的。今年前8个月我们共接收了污水约645吨,通过污水处理站处理之后,水质达到标准可以直接排放,也可以用来浇灌绿植。”
智慧运河·交通先行
2022年全面建成京杭运河绿色现代航运示范区
记者了解到,为贯彻落实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和交通强国江苏方案工作部署,京杭运河江苏段绿色现代航运综合整治工程目前已经省发改委批准,将根据《长三角洲地区高等级航道网规划》《江苏省干线航道网规划》,结合运量预测,围绕提高通航功能、完善通航环境、传承航运文化、提升航运现代化水平的目标,对相关设施进行全面综合整治建设。
“目前在进行施工图设计中,预计今年开工建设。”江苏省港航事业发展中心负责人告诉记者,工程计划2022年前全面建成,实现航道通航保证率达 98%以上,航道沿线绿化率达到 95%以上,智能过闸系统覆盖率达 90%以上,两岸生态环境显著提升,实现运河水生动植物种类更加丰富,水质情况全面改善,努力将京杭运河江苏段建成绿色生态运河、现代智能运河、高品质的人文运河的典范。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石小磊 视频:陈金刚
校对 苏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