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需排10米长队抢购,苏州潘玉麟糖粥“搬家”后,食客骤减四分之三
来源:紫牛新闻
2019-12-14 18:05:03

糖粥是苏州有名的特色小吃,在苏州皮市街便有一位将祖传糖粥卖了近40年的手艺人——潘玉麟。近段时间,“潘玉麟糖粥”在各大视频播放平台中“火”了。在这些火爆的视频中,糖粥摊前排起了近10米长的长队,食客们捧着一碗糖粥吃得津津有味。但前几天,“潘玉麟糖粥”搬离了已经卖了16年的老地方,有一些慕名而来的游客找不到糖粥摊,食客也随之骤减了四分之三。

“看心情”出摊、只收现金,能不能买到全靠运气

一个约2米长,1米宽的小台面,装着蜂窝煤炉、热水、小圆子和赤豆糯米粥……就是这样的一个小摊子,只要出摊,便能引得四面八方的食客蜂拥而来。

因为摊面不大,“潘玉麟糖粥”只卖3种小吃:桂花鸳鸯糖粥、桂花赤豆糊圆子和酒酿圆子。据介绍,潘家在苏州卖了约100多年的糖粥,传到潘玉麟时,已经是第三代了。上个世纪70年代末,潘玉麟从老母亲手里接管了糖粥摊,如今也已经卖了40多年的糖粥。

糖粥和小圆子6元一份,酒酿圆子9元一份。据潘玉麟介绍,十多年前糖粥和小圆子只卖3元,随着物价上涨,糖粥的价格也随之上调。

“我们一般中午12点左右出摊,卖完就收摊,高温天不出摊,雨雪天不出摊,低温天也不出摊。”潘玉麟笑着说道。然而这对于慕名而来的食客来说,却是个碰“运气”的大考验。在网上火爆的视频中,“潘玉麟糖粥”的摊子前围满了人,不仅如此,摊子旁边还排了近10米的大长队。很多“吃货”特意从其他地方赶来,好不容易轮到了自己,糖粥却已经卖完了。

除了对出摊的时间难以把握外,还有些食客在摊子前因为没法付钱犯了难。“我们没有手机,不会搞二维码,只收现金。”潘玉麟的老伴和记者解释道,现在有很多食客不带现金,运气好的可以找到附近的好心人换点零钱,运气不好的就只能算了。

“搬家”后,食客骤减四分之三

12月12日下午两点,扬子晚报记者来到了皮市街花鸟市场附近,在花鸟市场的入口旁还挂着“潘玉麟糖粥”的牌子,牌子上标注着“向前100米”。按照指示,记者找到了潘玉麟糖粥的小摊,和网上火爆的大排长队不同的是,小摊前只围着零星的几个人。

据潘玉麟的老伴介绍,他们在花鸟市场旁已经摆摊10几年了,大概四五天前,城管帮他们重新规划了一个位置,他们便根据要求搬到了小巷子里。“突然换了位置,很多人都找不到,所以买的人一下子少了四分之三。”

潘玉麟在一旁补充道:“以前这么点量,一个小时就卖完了,哪里要等到现在。”据介绍,挪了位置后,因为食客骤减,潘玉麟夫妇还特意减少了糖粥、赤豆糊小圆子还有酒酿圆子的储备。下午3点左右,“潘玉麟糖粥”的摊位前陆陆续续来了一些顾客,但已经没有了以前排的长队了。

“粥”香不怕巷子深,还是有“痴情”食客找上门

尽管前来买粥的人少了,但还是有“痴情”食客找上门。家住苏州浒墅关的叶女士,便是为了吃上一碗“潘玉麟糖粥”,特意开车一小时,赶到了皮市街。据叶女士介绍,1个月前,她非常幸运地吃到了糖粥,从此就一直念念不忘。最近她的好友黄女士从福建前来苏州游玩,两人便一起赶过来了。“我在浒墅关开了一家‘蔓忆养生馆’,今天为了来吃粥,特意把家里的店关了。”在一旁的叶女士一边咂舌一边说道:“味道真的很棒,很糯。”

除了新食客找上门,还有老食客十年如一日地赶来。庞先生是土生土长的苏州人,他高中时便喝上了“潘玉麟”糖粥,如今10多年过去了,庞先生已经年近30,但他还是会时不时赶来喝上一碗热腾腾的糖粥。“我记得我上高中那会儿,糖粥是3块钱一碗,现在6块钱一碗,但是味道一点都没变。”庞先生感慨地说道。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见习记者黄玉琴

| 微矩阵

 报纸广告服务 新媒体广告刊例价 技术服务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369号新华报业传媒广场 邮编:210092 联系我们:025-96096(24小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4 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394号

版权所有 江苏扬子晚报有限公司

 苏ICP备13020714号 |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