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集·家风好声音 | 我的大伯
来源:紫牛新闻
2021-09-03 15:43:55

我的大伯

作者   荆璐        朗读者  荆璐


每次翻开相册,看到大伯在猫耳洞旁的照片时,奶奶总会红了眼眶,泪眼盈盈地和我讲起大伯生前的故事,故事虽然听了很多遍,但每次听都不禁心潮澎湃,他坚守战线、无私奉献的精神一直激励着我。

我的大伯是荆建平烈士,1962年出生在江苏丹阳的一个农村家庭。1982年1月入伍。1984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大伯是一位非常勇敢的战士,在前线,他主动背水、运送物资、抢救伤员、抢修通信线路,在“生死线”上先后往返30余次。边境气候湿热,他全身皮肤溃烂数十处,有时发高烧达39℃。他谢绝了党支部让他到“二线”治疗的建议,顽强地战斗了60多个日日夜夜。就在牺牲的前几天,他在哨位上代替战士执勤时,腿部三处负伤,仍坚守阵地。10月31日,他在前线哨所执行观察任务。18时18分,越军1发重型炮弹在他的哨所上爆炸,弹片击中了他的头部、胸部等多处,光荣牺牲,所在部队党委给他追记二等功。

大伯是一位热爱生活的战士,他有着丰富的情感和美好的向往,衣服总是洗的干干净净,特别是平时总爱写日记。

9月9日生日那天,他在日记本上写下:“ 9月9日,雨。今天是我的生日,老山前线,细雨绵绵。我躺在猫耳洞里,回忆起我这二十三岁所走过的路程……在党和人民的培养和教育下,经过十几年的寒窗攻读,我才有了今天……让我思念的是家中可怜的父母,为了使儿早日成才,他们含辛茹苦,供我读书……这不寻常的生日啊,我终生难忘。”

出征前,大伯给爷爷奶奶留下了遗言:“亲爱的爸爸妈妈,我就要赴前线参战了。这次回家,怕你们担忧,影响你们的身体,因此也没有告诉你们。在家自己是老大,你们都希望我成为家里的顶梁柱,然而忠孝不能两全,现在祖国需要我,请原谅我吧。假如我有意外,希望家里不要给政府添麻烦,不要悲伤,而要为我感到骄傲,感到高兴。”

大伯是一位勤俭节约的战士,他平时生活简朴,非常孝敬爷爷奶奶。前些年家里穷,他将每月四十多元津贴大部分都寄给家里了,想让爷爷奶奶在晚年享点福。他毕业后,两年的军校生活,没有买过一双新袜子,入伍四年,他没有穿过一双皮鞋。

爷爷在大伯的追悼会上说道:“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不同。我儿子死的光荣,全家也光荣……”大伯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利益,为了国土的安宁和完整,为了践行他“立志振国威”的铮铮誓言,他毫不犹豫地走上了炮火纷飞的战场,把自己最宝贵的生命献给了他热爱的祖国。

“学党史 扬家风”——百位“家庭好声音”活动由江苏省文明办的指导,扬子晚报和“江苏省文明单位”宁波银行南京分行共同主办,目前活动正在进行中,11月底前,您都可以把自己的党史学习感悟、好家风好家训的故事,录成音频发送到指定联系方式,就有机会亮出您的“好声音”。

“家庭好声音”征集内容大致为三个方向:

1、党史学习心得:体现个人在学习党史过程中的真情感悟。

2、红色家书:体现革命先烈对理想信念的执着追求、对党绝对忠诚的赤子之心、舍家为国的报国情怀等。

3、家风故事:展现家国情怀、家庭和谐、信仰坚定、艰苦朴素、甘于奉献、严守纪律、清正廉洁等。

作品要求

1、作品须紧扣主题,积极向上,传播正能量;不得涉及国家机密、违反国家法律,不得传播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抵触的内容。

2、党史学习心得和家风故事需为原创,且未在任何报刊杂志、网络平台上发表过。所有参赛作品的著作权,与作品有关的肖像权、名誉权等法律问题,请参赛选手自行解决并承担责任。

3、须提交文字内容和匹配的音频:

(1)文字内容题材不限,字数控制在500-1000字。(2)录制音频,专业的录音设备或者手机自带录音APP皆可,无需配乐。时长控制在6分钟以内。

4、朗读者可为作者本人,亦可邀请亲朋助力。

5、上传时,提供朗读者的照片和个人简介。(此项非必需)

诵读要求

1、朗读开头必备要素:标题、朗读者、姓名。念标题时前面不要加“读”字,例如读者王晓投稿了一篇文章《12字家风》,邀请张峰朗读。读出来的语音应该是:12字家风  作者王晓 朗读者张峰,读完之后略停顿再接读正文。

2、语速稍慢,文章段与段之间也需略有停顿。

3、请根据撰写的文章朗读,莫添字、漏字。

参与方式

1、邮件以“选手姓名+文章名”命名,以附件形式,发送至活动主办方邮箱xdsyjf@163.com;

2、将文字和音频作品拷贝,提交到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369号新华报业大厦1号楼11楼“家庭好声音”组委会,邮编210092。咨询电话:15952022569

3、文字和音频作品将有机会发布在扬子晚报紫牛新闻APP、《B座西窗》微信公众号上。一经选用,由活动主办方支付稿费或活动纪念品。

特别说明

1、本次比赛不收取任何参赛费用,不应退稿要求;

2、参赛选手均视为认同本次大赛征集规则,凡不符合要求不能参加评选;

3、活动解释说明权归主办方。

校对 李海慧

| 微矩阵

 报纸广告服务 新媒体广告刊例价 技术服务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369号新华报业传媒广场 邮编:210092 联系我们:025-96096(24小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4 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394号

版权所有 江苏扬子晚报有限公司

 苏ICP备13020714号 |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