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名篇佳句都是经过时间的大浪淘沙留下来的美的心灵的结晶。中华诗词历来有“画说”的优良传统,诗画互动,相得益彰。近日,毛时安主编、戴逸如绘画的《中华诗词精粹(名家绘画点评本)》由东方出版中心推出,该书精选了89首脍炙人口的诗词,做详细点评,并一一配上了独具意境的绘画作品。
这本书选编起自王安石《登飞来峰》,止于毛泽东《忆秦娥娄山关》,共89首脍炙人口的诗词。在编排上,并没有采用简单的纵向叙事方式,而是以创新性思维,用文学写作的整体构思编排全书结构。将引用的诗词作为创作要素,重新编排,使诗句与诗句整合成一个有着有机联系和起承转合结构的文学整体。在毛时安看来,生命的每一个瞬间,都会有美丽动人的诗句不期而遇地向我们走来。每一个炎黄子孙的精神脉管里,都奔腾、流淌着中华诗词的文化血液。正因为此,他才接下了该书主编和点评的任务。
毛时安举例说,该书开篇即“不畏浮云遮望眼”“风物长宜放眼量”,高屋建瓴,大气深邃,为我们直面当前国际形势的风云变幻,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提供坚定的信念和力量。紧随其后的是“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间不容发,昭示了我们战胜艰险、一往无前的大国风范。随后,笔锋轻轻一转,将目光回溯到烟雨楼台的红色起点和红船精神,我们仿佛听到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济济多士”的历史呼唤。然后,峰回路转,移步换形,犹如交响乐的发展部,多向度多侧面地层层展开、推进,最后以“雄关漫道真如铁”的雄浑乐章结束。全书不仅在叙事结构上首尾呼应,而且彰显了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征程中,14亿追梦者、奋斗者、奔跑者不惧任何艰难险阻,永远在路上的豪情壮志。这样便使全书有着一种一气呵成、气脉贯通的阅读效果。
中华诗词历来有“画说”的优良传统。诗画互动,相得益彰。画家戴逸如先生为全书精心创作配制了89幅绘画作品。戴逸如勤于读书思考,有很高的文学修养,他曾为鲁迅、巴金等许多文学巨匠的名作名篇绘过插图。这次他更是精心构思,以笔墨、线条、色彩来形象诠释中华诗词的背景及义理,达到了画境和诗境的呼应。而这些画,不仅仅有古典的题材,有些甚至是用现代的美女入画去表现古代的诗词意境。
对于这些画的创作,戴逸如称年轻时候曾经听过儿童文学作家、翻译家任溶溶有关翻译理论的讲座,有一点令他至今记忆犹新:“插图有两种,一种是图解,由大量图片充数,如果他把本身的文字没有‘吃透’,根本连图解也算不上;但海外作者真正所追求的是能够还原作者原本想要表达的意思,文字背后想表达的内容,这种的插画才是真本事。”因此,画者要不断地揣摩作者的意图,把其内容与现当代结合起来,在原有基础上让画拥有自己的语言。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黄彦文
校对 李海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