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家防疫两娃闹翻天,心理专家来支招——
来源:紫牛新闻
2021-08-17 15:42:26

“妈妈,哥哥打我!”“妈妈,弟弟抢我玩具!”……更多的时候,你可能还没有听到告状,就已哭声、尖叫声四起。这就是二娃家庭相爱相杀的日常。最近暑假又逢需居家防疫,二孩家庭两个孩子相处的时间激增,矛盾冲突也增多,令人头疼不已。作为家长,应该怎么处理两个孩子的矛盾呢?听听心理专家怎么说。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王颖

争遥控器争玩具争妈

尖叫嚎啕一天四五次

“前段时间因为疫情居家办公,遇上家里两娃可真够崩溃的。好的时候两人一起玩核酸检测、玩奥运会颁奖,闹起来的时候要命!”王女士苦笑着说,第一天就深刻领会了家里的“剑拔弩张”“电闪雷鸣”。第一次,是两娃在客厅里看电视,两个人想看的不一样,抢遥控器互不相让,老二抢不到,哭声惊天动地。第二次抢计算器,老大意外发现计算器挺好玩,老二也要玩,老大不给,老二嚎啕大哭。老大一脸愤怒:我还没玩好呢?凭什么要给你玩?一上午两三次,老妈本不想管,实在听不下去了只能出面调解。

中午午睡,两个娃左边一个右边一个缠着妈妈说过不停,两个人都不甘被冷落。“为了能安静下来,好好睡觉,我让二宝去爷爷奶奶屋睡觉,他不肯去。我只好躲到另一个房间去,哥哥也跟来了,把二宝一个人留在屋里。这时候了不得了,二宝又开始委屈得哭天抢地了,感觉被人打了一顿一样。”

“为了不惊动溺爱二宝的爷爷奶奶,还得哄他,养娃真的是太费妈了!有他们两个在,午觉算是泡汤了。娃爸还说我不懂方法,简单粗暴。”王女士笑着说,说说他吧。第一天在家办公,被吵得大怒。娃爸黑着脸,不分青红皂白两个人关进了储藏室小黑屋。方法简单粗暴,不过确实让两个人老实了半天。

正确认识:

多子女家庭冲突和竞争再正常不过

记者了解到,居家防疫期间,这样的矛盾可真不少!在南京陶老师工作站里,就有不少这样的咨询。比如一位母亲跟陶老师咨询,家里正值三年级的哥哥,因为跟一年级妹妹的一次争执大发雷霆,哭诉父母偏心,一直都更喜欢妹妹,不喜欢自己。母亲觉得很心疼孩子,也不知道该如何处理。

对于不少八零后九零后的年轻的父母来说,他们自己大多是独生子女一代,在他们的成长经验中并没有和亲兄弟姐妹生活在同一屋檐下的经验,所以当他们需要养育不止一个孩子时,他们更容易遇到各式各样的困惑。而其中最常见的就是他们时常不确定该如何处理两个孩子的冲突和矛盾。

南京晓庄学院心理健康研究院、陶老师工作站心理老师杨蓓蓓表示,家长们要知道,对于多子女家庭来说,冲突和竞争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无论看上去多么和谐的兄弟姐妹,一定有充满张力的时刻。当然,疫情宅家期间他们其实是彼此最好的玩伴,大多数时候,无论他们年龄差距是多少,在没有干预的情况下,他们都可以找到一起玩的方式,家长可以鼓励大孩子成为弟弟妹妹的重要学习对象,这对两个孩子的成长都是非常有益的。

如何解决?

安抚情绪比追求绝对公平更重要

那么,作为家长要如何面对这些充满张力的时刻呢?杨蓓蓓建议:第一,家长要觉察自己的童年经历,才能更恰当地应对两个孩子之间的冲突。比如也许对于自己是独生子女的父母,往往会更注意照顾老大的感受,而作为家里不被关注的老小长大的父母,可能会更在乎老二的感受。所以,父母可能要意识到自己过去的成长经历是如何影响到他们育儿的,这样往往会帮助父母做出更明智的回应。

第二、安抚失望比追求绝对的公平重要。家时常不是一个能完全说清楚道理的地方。通常孩子可能既是无辜的也是有过错的,父母需要安抚他们的失望,比如你可以说“妹妹这样做确实打扰到了你。”“你没能立刻看你想看的电视让你很伤心。”这比辨别是非追求绝对的公平可能要更容易也更有效些。

第三、先处理情绪,再解决问题。那个情绪可能是孩子的情绪,也可能是事情激发出来的你的情绪。对孩子你需要恰当的共情。比如他怎么怎么做让你感到很生气,等孩子们情绪平复一些,可以把冲突的孩子叫到一起,听他们说一说。同时鼓励他们停止指责彼此,以及在学习如何相处的问题上肩负起属于自己的责任。同时,当你觉察到因为孩子的冲突你感到烦躁、生气甚至更深的情绪,你也需要先处理你的情绪再解决问题。

最后,在大多数情况下,父母可以尝试放手让他们自己相处,他们会有很多办法适应彼此,也会学习如何适应彼此的节奏,划分彼此的界限。在没有人搅和的前提下,每个孩子都有拓宽自己性格设定的能力。相反,当父母一方就在旁边时,同胞间的冲突可能反而会加剧。因为手足之争的主要目标之一就是让父母卷入其中。

杨蓓蓓提醒,需要父母们格外注意的是,作为父母可能很难做到毫无偏差,也很有可能面临孩子指责不公平或者偏心,重要的不是完全避免这样的情况发生,而是父母要认真地去处理孩子的这些反应,具体包括找机会听他们说一说,告知孩子你之所以这么做的原因,帮助孩子去理解。而不是任由孩子愤懑的情绪继续发展而置之不理。

校对 徐珩

| 微矩阵

 报纸广告服务 新媒体广告刊例价 技术服务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369号新华报业传媒广场 邮编:210092 联系我们:025-96096(24小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4 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394号

版权所有 江苏扬子晚报有限公司

 苏ICP备13020714号 |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