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心向党”
来源:原创
2021-07-02 17:27:47


点击音频 收听精彩内容


沙家浜,芦苇青青 (外一首) 

文/周敏英


沙家浜,青青芦苇荡

珍藏着一个故事脚本

岁月把主人公镌刻成浮雕颂扬传世

风在解说,站在十八根立柱的顶端,沙沙声

挂在苇梢,落入红旗的一角


春来茶馆的布招牌,一个茶字

在风中摇晃,逐渐放大

我坐在八仙桌旁

泡开的一杯春茶热气袅袅,转目

着青底白花衣衫裹头巾的阿庆嫂

拎一把铜壶走来

坐三江的魄力,以及

茶馆里的智斗,京腔里一板一眼

我品味一杯茶溢出的睿智

心随阳澄湖波浪起伏

湖水窖藏的惊心动魄

让每一个细节都成为经典的江南丝竹绝唱


不远处野鸭扑楞的地方

一丛芦苇露出白色的根

照见军民鱼水情深

芦苇青青,根连根,叶傍叶

密密,层层,叠叠

你看,一根根芦苇多像一个个战士

在生他养他的土地上风餐露宿

守护着自己的家园


那一荡青青芦苇哟

百年的信仰在根底流淌,沉浸着

战士的意志,红领巾的仰望

追随者的脚步


南湖   


六月,南湖如镜

倒映的白云蓝天

覆盖曾经的惊心动魄


我看见用湖水写就的檄文

藏着一段壮阔的百年风云

当年浪遏飞舟的豪壮

以及倾尽一腔热血的誓言

涌动在湖水中

浇筑民族之魂淬火成钢


举过头顶的誓言

远瞻的目光,以及

内心的信仰在湖面上空飞翔

黑暗中掠过一道闪电,划破夜幕

镰刀锤子的旗帜

擎起民族的希望

从南湖走向南昌,井冈,延安

挥向黄河,长江


南湖水里流动着黄河的血脉

一股红色的激流喷涌而出

冲刷沉沦的土地

洗涤雾霾的天空

在鲁艺黄河大合唱的旋律里

在南泥湾垦荒的号子中

奔涌,绕过九十九道弯扑向大海


两个百年交会的切点

七一的旗帜格外鲜红,鲜红

灼灼其华,在南湖上空

迎风猎猎


个人简介:

周敏英,笔名曲苑风清,女,江苏苏州人。在网络多个平台和《香山诗刊》《作家报》《美国新大陆诗刊》等几十个报刊发表原创诗歌。多次获奖。曾任《陕北诗报》等多个微刊编辑。出版个人微诗集,《三叶草》诗集。中国诗歌学会会员。


朗诵者简介:

贺艾莲,中学老师,热爱文学,酷爱朗诵。渴望用声音感知世界,用声音传递温暖。



“我心向党”——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全国诗歌大赛作品征集


   “我心向党”——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全国诗歌大赛作品征集即日起启动。投稿邮箱为:wxxdsgds2021@sina.com。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为讴歌中国共产党人的先进形象,中国共产党带领下的中国的巨大变化,尤其是江苏的巨变和人民群众的幸福生活,特举办“我心向党”——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全国诗歌大赛暨全国著名诗人江苏诗歌系列采风活动。活动指导单位:江苏省委宣传部;主办单位:江苏省委党史工作办公室、共青团江苏省委、新华报业传媒集团;承办单位:江苏省文化发展基金会、扬子晚报。

   “我心向党”——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全国诗歌大赛作品征集,面向以江苏诗歌作者为主的全球华人诗歌作者,突出江苏高校大学生。征集仅限适合朗诵的现代新诗(不含散文诗),提倡短诗,除特别优秀的长诗外,每首诗以30行以内为佳。特别优秀的诗歌长度不限,但原则上不超过60行。每人投稿不超过3首。所有稿件必须是原创。分设大学组和成人组征集。

    征集分典型创作和公开征集两种方式同时进行。典型创作是组织全国著名诗人和优秀大学生诗人采风,典型创作的诗歌不参加大赛评比。即日开始的是公开征集,即向广大诗歌爱好者公开征集作品。内容侧重通过作者自身的亲身经历和切身体会,来讴歌中国共产党和先进共产党员形象,讴歌江苏巨大的发展变化。对当代英模人物赵亚夫、钱七虎、王泽山等人进行诗歌创作征集。作品要求小角度,注重细节,生动感人。

    大学组征集中,对南京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南京工业大学、江苏师范大学等十所学校进行定向征集,主办单位将协助高校开展诗歌征集活动,每个学校组成一个诗歌专版在扬子晚报上刊发,传播优秀诗作。要求诗歌写作落到实处,结合各学校的专业特点,涌现出的先进人物、优秀党员、功臣等进行诗歌创作。

    征集结束后,评选专家委员会经初评、复评、终评等程序,最终确定获奖名单。奖项分设大学生组和成人组。分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和优秀奖四个类别,获奖人数在80人左右。其中,大学生组一等奖1人,二等奖2人,三等奖3人,优秀奖23人;成人组一等奖3人,二等奖3人,三等奖5人,优秀奖40人。将择时举办“我心向党”——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全国诗歌大赛颁奖会,同时举行大型诗歌朗诵会。 


编辑:龚学明、束向红(特邀)、陈鸣鸣(特邀)、杨婷

| 微矩阵

 报纸广告服务 新媒体广告刊例价 技术服务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369号新华报业传媒广场 邮编:210092 联系我们:025-96096(24小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4 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394号

版权所有 江苏扬子晚报有限公司

 苏ICP备13020714号 |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