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远东军事法庭“据理力争”的那位老人走了,百岁翻译家张培基逝世
来源:紫牛新闻
2021-06-29 20:44:29

记者获悉,著名翻译家、对外经贸大学退休教授张培基先生于2021年6月27日上午在北京逝世,享年100岁。

公开资料显示,张培基,1921年生,福州市人,1945年毕业于上海圣约翰大学英文系,同年任英文《上海自由西报》记者、英文《中国评论周报》特约撰稿者兼英文《中国年鉴》(1944—1945年度)副总编。

翌年,张培基赴日本东京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国际检察局(IPS)任英语翻译,约两载半,随后赴美国印地安纳大学研究英国文学,1949年肄业回国。

张培基生前历任北京外文出版社编译、中国人民解放军外语学院英语教授、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英语教授兼该校出版社总编辑,以及中国译协第一、三届理事,《英语世界》杂志顾问。他的主要译作有:柔石著《为奴隶的母亲》、曹禺著《明朗的天》、杨植霖著《王若飞在狱中》、王士菁著《鲁迅传》、廖静文著《徐悲鸿一生》等。

张培基曾在远东国际军事法庭担任英文翻译,并亲身经历过东京审判。

1946年,远东国际军事法庭成立,由于当时法庭工作语言为英语和日语,中方提供的大量证据都需要首先翻译成英文。经《中国评论周报》主编桂中枢推荐,张培基与时任中国检察官向哲濬在上海华懋饭店第一次见面。两人简单寒暄之后,向检察官当即拿出一份报纸,从中随机挑选了一篇报道作为临时翻译试题。英文扎实,又在媒体有过新闻实践经历的张培基很快完成了译文,向检察官看后立即表示:“我们就要你了!”就这样,年仅25岁的张培基作为英文翻译,亲历了举世瞩目的东京大审判,与他一同被聘用的还有周锡卿、高文彬、刘继盛、郑鲁达等。

历经两年半,这场审判以判处东条英机等7名甲级战犯以绞刑落幕。张培基此前接受媒体采访时称,“这是一次很不彻底的审判。”审判过程经历了许多艰难曲折,远东法庭的整个诉讼程序都受着英美法系的严重影响,强调证据的重要性。然而,中国检察官在国内收集证据的过程很不顺利,“因为许多资料被日本宣布投降后秘密销毁了。倒是最后在日本陆军省档案库发现了大量有力的证据。”张培基回忆道。

作为一位有着多年从教经验的教师,张培基重视译学理论与翻译实践的结合,并强调要正视学生实际水平,因材施教。其主编的《英汉翻译教程》被许多高校选为英语专业翻译课教材,《英译中国现代散文选》也成为了教学经典书目。

作为横跨中西的翻译家,他也提出过诸多有关汉语、汉字的理念,比如“汉语是智慧的语言”、“汉字是文字的奇峰”、“汉字是中国第五大发明”等等。他重视母语学习,主张不能只把母语当成“工具”而要当成一门“学问”,也多次强调以外语为本行却无心在母语方面下功夫是“短期行为”,是会吃大亏的。

在文学翻译领域之外,张培基还关注日常生活中的译文表述。首都经贸大学教授、翻译家朱曼华曾同他聊起这个话题,张培基随口举例说,把受到市政府表扬的“卫生好”的单位冠以“Good Health”荣誉称号是文不对题,此处其潜层语意应为Hygienic Premises 或Clean Premises。“社会上出现的语言纰漏,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人们办事不认真、马马虎虎、对付着过的社会痼疾。同时,也反映了许多人不重视语言学习,不认识其艰难性,不下苦功,应用时率尔操觚,大胆有余,素养不足。”

校对 苏云

| 微矩阵

 报纸广告服务 新媒体广告刊例价 技术服务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369号新华报业传媒广场 邮编:210092 联系我们:025-96096(24小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4 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394号

版权所有 江苏扬子晚报有限公司

 苏ICP备13020714号 |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B2-2014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