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5年初秋,原如皋县民政科翻建旧房时,发现了一枚党的“县委大印”。经党史档案专家们调查鉴定,确认是上世纪20年代中共如皋县委使用的公章。紫牛新闻记者最新了解到,2021年6月28日,省文物局组织专家对珍藏于如皋档案馆的这枚“中国共产党江苏如皋县委印”进行文物认定,专家组经鉴定后将该印章认定为一级文物,鉴定结果将上报国家文物局备案。
1、一方印章
紫牛新闻记者曾在去年拍摄《九九为功》系列微纪录片时专门关注过这方印章:印章由青田石制成,刻有小篆体“中国共产党江苏如皋县委印”。
印章印面
“1927年,是红旗漫卷的一年,也是腥风血雨的一年。”如皋市委党史办主任徐亚军告诉记者,“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中共中央政治局决定以省设立省委,省委之下设置县委以指导区委、支部工作。6月上旬,中共江苏省委在上海成立,7月,中共如皋县委在如皋城南福成庵成立,成为江苏最早成立的县级地方党委之一。
1927年7月,中共如皋县委在福成庵成立
在残酷险恶的白色恐怖下,中共各级党委甫一成立,就遭到国民党反动派的围剿、镇压。1929年1月16日,上海滩出版的《申报》专门报道了缉拿中共如皋县委书记徐芳德的消息,文中记述:“前经县政府悬赏通缉之共党首领徐芳德,于10日上午在卢港区贲家巷地方,被驻防该处之公安队拿获,其护兵二名,一名杨立轩被‘击毙’,从杨身上搜出中国工农红军总司令部江北总指挥印,及中国共产党江苏如皋县委印各一方,一为长方形,一为正方形。”
《申报》关于徐芳德被捕、印章被收缴的报道
“早期的中共如皋县委印章,正是在徐芳德同志被捕时落入敌手的。那么是谁冒着生命危险,在敌人的眼皮底下将印章珍藏起来的呢?经过调查发现,当年国民党如皋县公署女秘书李蕴玉,极有可能就是革命遗物的保存者。“如皋市档案馆副馆长陈红介绍,李蕴玉是中共江苏省委特派员吴丹枫的妹妹,我党利用她丈夫董雪山时任国民党如皋县公署“大内总管”总务科长的时机,将她安插在如皋县公署内工作。1965年初秋,原如皋县民政科对部分旧房进行翻建,工人们将一处砖砌圆拱挖开,一只平边铁锅出现了,锅盖上放着一双绣花布鞋。揭去锅盖,100多发子弹、一把刺刀、一副脚镣,以及一方石质的“中国共产党江苏如皋县委印”出现在世人面前。
2、一支队伍
徐芳德,1901年出生于如皋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信念坚定,作战勇猛,被誉为革命军中“当头炮”。他被捕时,和县委大印一起遗失的还有中国工农红军总司令部江北总指挥印,这又是怎么回事?如皋历史文化研究会会长刘聪泉向记者讲述了这段烽火岁月:1928年春中共江苏省委决定在如皋、泰兴两县联合举行农民暴动,徐芳德为组织领导人之一。5月1日清晨,徐芳德带领起义农民首攻县警察队,打响如皋地区“五一”农民暴动第一枪。此后,他深入镇涛区开辟工作,组建镇涛区委和苏北地区第一支红军游击队——中国工农红军江北总指挥部。“徐芳德一手缔造的中国工农红军江北总指挥部发展壮大,对敌人形成了相当大的威胁。1929年初,徐芳德不幸被捕牺牲。但他的这支部队继续前进,发展非常快,以后就成为了中国工农红军十四军的前身。”
徐芳德
1930年4月3日,中国工农红军第十四军正式成立,军长何昆,政治委员董畏民(后由通海特委书记李超时担任),参谋长薛衡竟,政治部主任余乃诚。这是党在江苏领导的唯一一支正规红军武装。
吴九成,是红十四军目前唯一健在的老红军,今年107岁
红十四军成立后,如皋民间传唱的歌谣“一把大火烧起来,烧熔头上大冰山”,表达了农民翻身作主后的喜悦心情。然而,国民党对红十四军的活动加强了防范和“围剿”,调集熊式辉部、省警队等正规军向红十四军进攻,同时加强了地方反动武装保卫团的力量。不久,红十四军在如皋田家铺与李长江部激战失利,转入地下斗争,张爱萍等少数干部转移至中央苏区。
红十四军虽然失败了,但它在国民党反动统治的心脏地区纵横冲杀,历时半年多,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红十四军军旗
时间巧合的是,徐芳德英勇就义整整20年后的1949年1月28日,如皋全境解放。
如皋解放通告
3、一级文物
2021年恰逢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如皋档案馆向文物部门申请对这枚印章再次认定,省文物局组织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南京博物院和常熟博物馆的三位专家赴当地进行文物鉴定。如皋市档案馆副馆长陈红告诉紫牛新闻记者,专家组现场出具鉴定意见认为,该印是中国共产党组织史上已知现存最早的县委印章,极具价值,弥足珍贵;该印有历史文献记载,见于新闻报道;该印有明确的出土地点和时间;该印为青田石篆刻印章,保存完好,章法规整,刀法遒劲,确认是原件精品,三位专家一致同意将该印认定为一级文物。
微纪录片《传奇印章》封面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刘璞 景洁
视频剪辑:黄娴
封面设计:王刚强
校对:徐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