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1日下午,中共中央宣传部举行中外记者见面会,中央企业党员代表围绕“央企楷模责任担当”与中外记者见面交流。
孙泽洲1970年11月出生,199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现任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第五研究院嫦娥四号探测器总设计师、“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总设计师。他是我国深空探测航天器设计领域专家和学术带头人、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长期致力于深空探测领域研究和工程实践。工作29年来,圆满地完成了我国首次绕月探测任务、首次月面软着陆及巡视探测任务、实现人类首次登陆月球背面、圆满完成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为我国深空探测领域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作为一名航天人,作为一名共产党员,自己时刻牢记党员的身份,同时也始终坚持以建设航天强国为己任。”孙泽洲说,对深空探测来讲,每次任务探测的目标可能有不同,有月球、有火星,乃至于有其他天体。探测的形式也有不同,有环绕、着陆、巡视,甚至有采样返回,我们每次的任务都面临着新的挑战、新的困难。针对这样新的问题,比如从月球到火星,我们需要面临从38万公里到4亿公里距离的跨越,还要面临火星稀薄的大气、新的环境等等,包括未来我们要从火星到木星,可能还要面临着木星弱光照、强辐射等等的问题。
“当我们面临一个新目标的时候,在做方案设计、技术路线确定的时候,可能会面临选择,我们是保守的绕开问题走,还是说用技术直面新的挑战、新的问题。”他说,当遇到这种选择的时候,作为一名党员,会促使自己不顾及个人的得失,会义无反顾地选择面对困难,迎难而上,通过创新,通过自己的努力,使我们在有限的机会中让我们的事业和技术能够更好地发展。
孙泽洲介绍,中国航天走过了65个年头了,应该说中国航天在以钱学森为代表的老一辈航天人的开拓下,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从无到有,开创了中国的航天事业。有几代航天人接续努力,使中国航天从小到大,从大到强。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第五研究院所研制的航天器第一个一百颗航天器用了42年的时间,第二个一百颗航天器用了6年的时间,第三个一百颗航天器用了3年的时间。由此可见,中国航天发展的速度和发展规模。
他介绍,对于从事的领域,后续我们还会对小天体也就是太阳系内的小行星等进行探测,我们还会实施火星采样返回。“目前,人类的航天器还没有实现对火星的采样返回,我也特别期待我们亲手打造的航天器能成为其中的一员。再有,我们还要对木星以及太阳系边界进行探测,其实这些任务,现在看来也不是很遥远的,可能在未来的五年、未来的十年,大家能够听到我们任务成功的消息,应该说对于我们在深空探测领域,其实我们要探索的内容还很多,太阳系很大,宇宙更加广阔。”北京日报客户端记者 李如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