爬最高的山,走最险的路,去最偏远的村寨……在脱贫攻坚战中,有这样一群人始终奋战在扶贫一线,将人民牢记在心头,倾力奉献、苦干实干,无私奉献最美的年华。
6月11日晚,由江苏卫视、煜盛文化、优酷联合出品的《致敬百年风华》走近“全国脱贫攻坚楷模”黄文秀和赵亚夫,他们生动诠释了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节目播出后,网友纷纷留言:“泪目了!每一个扶贫人都了不起,他们把一生都献给扶贫事业,是当之无愧的时代楷模。”
海陆饰演黄文秀的故事
黄文秀:用生命之光照亮扶贫路
2018年,北师大硕士毕业的黄文秀放弃大城市的生活,回到家乡革命老区广西百色,立志改变家乡的落后面貌。2018年3月,她响应号召来到百坭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全村472户中有195户贫困户,脱贫任务严峻。到村后,黄文秀翻山越岭,挨家挨户了解情况。百坭村村民居住分散,为了搞清楚地形,她还专门绘制了贫困户地图。就这样,她用近两个月时间遍访全村为贫困户建档立卡。
乡村要发展,必须兴产业。为了扩大砂糖橘产业规模,黄文秀找来专家培训指导,并牵头引进农业公司,与村民共享管理经验。另一方面,她从市里寻找专项资金修路。18年底,在砂糖橘成熟前,村里公路直通果园。
一年多来,黄文秀成功带领88户416人脱贫。就在整村脱贫之际,2019年6月16日晚,黄文秀在返回驻村途中突遇山洪,不幸遇难。“她把生命都献给了我们百坭村。”百坭村致富带头人班统茂说到这儿,不禁红了眼眶。2020年底,白坭村所有贫困户脱贫摘帽。如今,当夜幕降临时,百坭村的路灯就会亮起来,把村子里的通屯路照得亮亮堂堂,既像是要告慰已在天上化为星辰的文秀,她生前的心愿已经实现;又像是要为她照亮回村子的路,让她再回来看一看,这份她用心血浇灌出的幸福之路。
听完黄文秀的故事,不少年轻观众都深有感触。“大山的好女儿,人民群众的好干部!初心不灭,芳华永恒。文秀书记无私的奉献精神会一直传承下去,激励着我们不懈奋斗。”
赵亚夫(右一)人物访谈
赵亚夫:一生只干一件事,让农业有奔头
1958年,赵亚夫考入江苏宜兴农学院,当时的他便立志要让农民吃得饱、过上好日子。1982年,赵亚夫在日本学习时敏锐地感到,传统农业只能解决农民的温饱问题,发展高效农业才能真正改变农村的贫困面貌。
回国时,别人都带大家电,他背回了20株草莓种苗,并培育成6000多株发放给村民,在句容白兔镇带头推广草莓种植。赵亚夫每天奔波在田间地头,带出了村里第一批万元户。拔地而起的新楼房被村民亲切地称为“草莓楼”。如今,白兔镇成为闻名全国的“草莓之乡”,年创经济效益2亿多元。
草莓成功了,赵亚夫继续推广葡萄、无花果……他的农业科技项目到哪儿,富裕就到哪儿。“拨亮几盏灯,照亮一大片”。在他的带领下,茅山老区一个个贫困村,通过发展高效农业变成了小康村、富裕村。
2002年,60岁的他放弃了舒适的养老生活,再次走进田间地头。他带着志愿者来到茅山老区最穷的戴庄村,推广种植有机越光稻和有机桃,并成立了全省首家有机农业专业合作社,为农户提供统一服务。2020年,戴庄村村民人均收入从2003年的2800元增长到34000元,“戴庄经验”在全国推广。
“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帮助农民销,实现农民富。”几十年来,赵亚夫扎根农村、践行诺言,让千万亩土地生金长银,让千万农户实现小康梦。“只要能走得动,就会继续为乡村振兴事业、农业农村现代化作出自己的贡献,为农民服务一辈子。”80岁的赵亚夫动情地说。听完赵老的故事,不少网友深受感动:“向赵老致敬!赵老把一生都奉献给了农村,奉献给了扶贫事业,是我们的榜样!”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黄彦文
校对 李海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