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日,中国最大的汉服秀之一“华裳九州”在长沙开幕,现场除了“仙气飘飘”的美女穿着汉服登台表演,一群身披重铠甲胄的男子汉也登上展台,用铁甲将“属于中国男人的终极浪漫”展示给世界。5日,甲胄秀的组织者张超告诉紫牛新闻记者,这次表演破了甲胄爱好者和汉服爱好者的“圈”,很多人认为这场甲胄表演体现了中国男人的阳刚美。
为“国风”汉服加一点“雄性荷尔蒙”
唐:府兵右骁骑卫虎牙将军铠(具装重骑百夫长)
名称:亮银柳叶扎甲,圆领袍右袒
净重:21公斤
5月1日,“九州华裳”在长沙成功举办,共有20多个汉服品牌参加,各个朝代的汉服都有展示,现场最吸引人的一个表演可能是威武帅气的甲胄秀。
浙商文化有限公司CEO张超是甲胄秀的组织者,他在5日告诉紫牛新闻记者说,这是第一次在T台上做中国传统甲胄表演。
张超在今年3月份就萌生了为“国风”汉服加一点“雄性荷尔蒙”的想法,想把西装脱下,用铁甲和战马将“属于中国男人的终极浪漫”展示给世界。
4月份,他和一些爱好者组建了中国传统甲胄男团“铁羽踏白”,致力中国甲胄文化推广。
张超说,因为甲胄非常需要气场和完美的身材比例,而且必须要会骑马,才能够压得住场面,所以登台的人都是精挑细选出来的。参加长沙“华裳九州”汉服秀的 “铁羽踏白” 甲胄男团共有6人,都是身高180厘米以上的帅气小伙,不少人还有当过模特的经验。
登台甲胄每套价值5万元
唐:卤簿右监门卫大将军铠(殿前武官千夫长)
名称:玄漆顺水山纹天王铠
净重:28公斤
日本和欧洲的甲胄没有出现断代,各个时期的实物基本上都有保存,他们的爱好者在复古甲胄方面起步也很早,所以文化甲胄做得比较好。
在中国历史上,甲胄属于严格管制的物品,不允许民间收藏或者私人陪葬,出土的实物甲胄非常少,古籍中对于甲胄的记载也很简单。另外,复原甲胄也需要很多资金和人力劳动。因此甲胄复原有很大的困难。
不过张超说,现在中国年轻人越来越有文化自信,开始尝试根据史实考证,严格复原中国古代的甲胄,从表演性的甲胄到冷兵器格斗赛用的甲胄,都取得很大的成果。
晚唐:禁军龙武大将军铠(禁军统万户侯)
名称:亮银如意明光铠
净重:31公斤
甲胄男团秀使用的铠甲出自独立铸甲师温陈华之手,他就是《长安十二时辰》剧组的甲胄作者。
以前影视剧里用的甲胄一般是用布、PVC塑料等为主,对于历史的考证也不精确。甲胄爱好者的复原活动对影视剧制作产生了推动作用,张超说电视连续剧《长安十二时辰》就非常好地复原了唐朝的甲胄,剧中使用的都是金属甲,所以这部剧受到追捧,服装道具考究就是原因之一。
张超告诉记者,中国传统甲胄确实非常漂亮,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甲胄尤其奢华,它们除了在战场上提供防护,在古代也是一种奢侈品。“华裳九州”上的甲胄秀复原的主要是从唐代到两宋这段时期的甲胄。“我们希望把中国甲胄的原本面貌复原出来,让全世界都能看到中国甲胄华丽和防护品质,因为这也是中国的一种文化特色。”
后周:禁军都点检大将军铠(羽林统万户侯)
名称:玄漆顺水琐子甲,天王飞彩兽吞
净重:24公斤
复原甲胄都要依靠手工制作,涉及大量的历史考证,所以成本非常高。量产的甲胄价格基本上在数千元到上万元,如果量身定制,成本就会更高,甲胄男团使用的作品大约每套达到5万元。
复原甲胄需要在经济和时间方面有很多付出,目前张超和他的小伙伴还是依靠情怀和理想来做这件事。他希望未来可以推出一些书籍或者周边产品,同时努力把甲胄的流量推上去,在经济方面实现正循环,从而使甲胄文化进入良性发展。
得到的好评出乎预料
宋:大驾卤簿右监门卫大将军铠(殿前武官千夫长)
名称:黄金鱼鳞仪仗铠
净重:31公斤
以往复原甲胄主要在爱好者圈内玩,甲胄男团登上T台,破了甲胄爱好者和汉服爱好者的圈,网友们的热情反应让张超感到惊喜。
张超说:“在汉服圈里,女性爱好者比例相对高一些,风格可能偏向柔美,我们甲胄男团是第一个突破这种审美的小团体。很多网友可能看多了‘小鲜肉’,有些审美疲劳,被阳刚气十足的甲胄表演吸引眼球。
宋:岳背嵬军使臣铠(重步人百夫长)
名称:黑铁冷锻甲柳叶扎甲,狼皮悍腰
净重:33公斤
由于只有一个月时间,各项准备工作又很多,所以“铁羽踏白”甲胄男团的工作非常紧张。在正式登台前试穿的时候,还发现有一些问题,临时重新改了一版。走台的时候发现甲片在鞋子上不是很牢固,就在现场进行改进。
张超说,因为前期工作做得比较充分,所以正式走台非常顺利。“得到的好评甚至出乎我们自己的预料。我们原先以为会有一些质疑或者是其他不同的声音,但是现在看来大家的反应都非常的积极,都觉得这次表演体现了中国男人的阳刚美,认为中国男人就应该是这样的。”
张超告诉记者,“铁羽踏白”首秀取得成功后,他们打算在9月份做一场一两百人的全甲胄大型活动。在冷兵器时代,严密的阵法是军队取胜的关键因素。军队如果没有合适的阵法,一受到骑兵冲击就可能崩溃。他们计划不仅复原甲胄,还要全甲胄复原古代的阵法。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宋世锋
(视频和照片由受访者提供)
校对 丁皓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