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岁女孩被游戏好友隔空猥亵,宜兴公安检察院联手出击
来源:紫牛新闻
2021-04-25 11:50:59

“从我们办理的‘隔空’猥亵、性侵未成年人案件分析,儿童心智发育尚不完全,在网络游戏过程中极易受到诱骗、胁迫,从而遭受犯罪分子的不法侵害。”孩子沉迷游戏,影响到了学习和健康,这是很多家长焦虑的问题。但实际上,危害还不限于此。宜兴市检察院专职委员蒋亚芳就透露,游戏空间还存在“隔空”猥亵、性侵的问题,对案情进行体验调查后,检察官还发现了更多令人震惊的问题。

游戏好友索要私密照片

孩子妈妈果断报警

读四年级的李艺(化名)日常由奶奶陪伴。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在大多数独自上网课之外,她也有了更多玩手机的机会。

承办检察官远程提审犯罪嫌疑人

一天,李艺课后在网络游戏APP上打游戏时,接到游戏平台上一个陌生好友申请,李艺直接通过好友申请,对方与李艺攀谈起来。聊天过程中,对方自称叫王强(化名),并询问李艺年龄。李艺因在游戏平台上登记的是16岁,就谎称自己16岁。就这样,两人玩游戏到夜深人静,居心叵测的王强引诱李艺拍摄隐私部位供其观看,并威胁如不满足其要求,就用别人的不雅照片冒充李艺。

涉世未深的李艺经不起王强的威逼利诱,就在游戏社交平台上将自己隐私部位照片发给王强。2020年3月的一天,妈妈王女士发现李艺手机里存有下体私密部位照片,询问了解,年仅9岁的女儿在网络游戏软件中注册账号后,与犯罪嫌疑人王强一起打游戏,后在王强的唆使下,多次通过该软件平台将隐私部位照片发送给王强观看。

震惊之余的张女士,立即报了警,公安机关随即立案侦查。因该案系无锡地区首例网络隔空猥亵案件,公安机关邀请检察机关提前介入该案件。

检察机关协助办案

“坏叔叔”被判刑

检察机关经听取案件汇报、查阅在案材料后,建议公安机关通过技术手段锁定王强身份,并注重收集调取能够证明王强犯罪的相关证据。同时,进一步扩大调查范围,查清王强还有无其他侵害未成年人情况。

承办检察官走进校园进行自护法治宣传

警方查明,王强经网络游戏APP结识被害人李艺,其为满足性刺激,向被害人索要隐私部位照片。王强供认,其看到被害人第一张隐私部位照片时,依据发育程度判断为幼女的情况下,多次向被害人索要隐私部位照片。

2020年4月22日,案件移送宜兴市检察院起诉。检察机关审查后认为,王强的行为严重损害儿童人格尊严和心理健康,与实际接触儿童隐私部位的行为具有相同的社会危害性,应认定构成猥亵儿童罪,2020年4月29日作出批准逮捕决定。后经宜兴市检察院依法提起公诉,法院以猥亵儿童罪判处王强有期徒刑1年6个月。

违法内容自由上传不受限

游戏公司被督促整改

“9岁的孩子怎么能注册账号?”为深度摸清事实,承办检察官没有就案办案,而是展开体验式调查,梳理平台监管漏洞。调查发现,该款软件拥有近5000万用户,可通过默认手机号码、微信、QQ等方式进行登录,且年龄资料能任意修改;软件虽设置了青少年模式,但在该模式下用户仍能于22时至次日8时登录;聊天平台审核不严,淫秽、色情照片等违法内容可自由上传。

承办检察官与相关行政部门会商儿童保护实施意见

根据《未成年人保护法》《关于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通知》《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等相关规定,该游戏软件所属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在实名认证设置、防沉迷限制功能、平台内容审核等方面存在管理漏洞。据此,宜兴市检察院多次与该公司沟通整治方案,并从“实名注册网络游戏账号、未成年人使用网络游戏时间、用户发布信息监管”等方面精准制发检察建议,督促该公司依法履行法定职责。

该公司收到检察建议发出后,高度重视,深刻剖析原因,并通过优化游戏防沉迷系统、提高未成年人接收和发送色情信息识别标准、设置便捷有效的投诉举报入口等方式,进一步完善未成年人保护和平台内容监管措施。2021年3月25日,宜兴市检察院收到该公司整改回复函,承办检察官再次通过下载该游戏软件核实整改效果,确保整改到位,以检察履职助力孩子们健康、清朗的数字成长网络空间。

“隔空”猥亵危害更大

家长也要做好引导

“‘隔空’猥亵是性侵未成年人犯罪的新形态,区别于传统的身体接触方式,具有隐蔽性更强、危害性更广的特点。”检察官呼吁家长,一定要多引导孩子提高自我防护意识,一旦发现孩子遭受不法侵害时,及时向公安机关报案,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权益。

宜兴检察院方面对记者表示,下一步,将按照“儿童利益最大化”的原则,保持高度警觉和敏感,从严惩治侵害未成年人犯罪,并细化未成年人隐私保护和身心保护的工作规范,最大限度保护未成年人身心健康。”

通讯员 陈莹 唐健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张建波

校对 盛媛媛

| 微矩阵

 报纸广告服务 新媒体广告刊例价 技术服务

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369号新华报业传媒广场 邮编:210092 联系我们:025-96096(24小时)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2120170004 视听节目许可证1008318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苏字第394号

版权所有 江苏扬子晚报有限公司

 苏ICP备13020714号 | 电信增值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B2-20140001